羊膜腔感染是指在孕期和分娩期,病原微生物进入羊膜腔引起的感染,包括羊水、胎膜、胎盘、子宫感染等,对母婴危害较大,应及时治疗。
羊膜腔感染是病原微生物进入羊膜腔造成的一系列感染,胎膜早破可引起该感染,另外在产检和分娩过程中,一些穿刺术或某些宫内手术、阴道检查等也可能会造成羊膜腔感染。此外,孕妇自身的阴道疾病、宫颈疾病等也可能会引起感染。
1、胎膜破裂:传统产科学认为,胎膜破裂是造成羊膜腔感染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胎膜破裂时间越长,羊膜腔感染的发生率越高。有研究认为胎膜早破超过24小时者,羊膜腔感染的发生率超过30%。
2、产科医师操作所致医源性感染:以各种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羊膜腔穿刺技术、胎儿外科或宫内手术、羊膜镜和胎儿镜技术、围生期的阴道检查、肛查和阴道手术操作等,这些手术和检查过程中,如果消毒工作不健全,可能会导致细菌进入孕妇羊膜腔。
3、孕期炎症:主要指宫颈和阴道炎症,如常见的细菌性阴道病、真菌性阴道炎和滴虫阴道炎等。宫颈或阴道内细菌可能会通过破裂或未破裂的羊膜,到达羊膜腔,在羊膜腔内进一步繁殖,引起严重感染。
羊膜腔感染的症状常缺乏特异性,因而常不被临床医师所重视。另外,不同的病原体所产生的羊膜腔感染,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所以很难判断,不过多数羊膜腔感染都有以下症状。
1、胎膜早破:几乎所有的羊膜腔感染患者都伴有胎膜早破,而且随着破膜时间的延长,则羊膜腔感染的可能性越大。
2、孕妇体温升高:随着炎症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孕妇体温升高,胎膜早破时体温超过37.5℃而找不到原因时,则要考虑羊膜腔感染的可能。
3、孕妇心率加快:孕妇体温升高后,会伴随心率加快。不过要注意的是,孕妇生理情况下心率也可能稍快,但当心率>100次/min而找不到其他原因时,要考虑羊膜腔感染的可能。部分孕妇还可能出现胸闷不适。
4、腹痛:炎症可能会侵及子宫肌层,可能会出现子宫压痛症状。
5、胎儿心率过快:如果炎症侵犯到胎盘及胎膜,病原体会产生内毒素,可能会使胎儿发生缺血缺氧性损伤,则表现为胎心率加快,可达160~180次/min。若胎心率超过180次/min,往往提示胎儿宫内严重感染。
6、阴道出现脓性分泌物:在羊腔感染综合征出现之前和之后,都有可能出现阴道脓性分泌物。随着病情的加重,羊水逐渐由澄清变为浑浊,阴道分泌物也变为脓性和伴有恶臭味。
羊膜腔感染会给孕妇和胎儿造成巨大的危害,所以一经发现,应立即入院治疗。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以下治疗措施。
1、应用抗生素
医生会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对细菌敏感的抗生素。但在使用抗生素前,要考虑到各种抗菌药物在孕期使用的安全性,一般会选用毒性低、抗菌谱广且易穿过胎盘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及甲硝唑等。
2、及时终止妊娠
孕34周以后发生的羊膜腔感染要尽快终止妊娠,终止妊娠方案实施期间会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
至于不到34周发生的羊膜腔感染综合征,也应及时的尽早终止妊娠,宫内感染的时间越长,则胎儿宫内死亡的危险性越大,产后新生儿败血症及母亲产褥期感染的危险性越大。
若孕龄过小,胎儿娩出不易成活,一般会适用采用保守治疗,给予抗生素的同时,密切观察胎心及孕妇血白细胞数及分类计数的变化。若有威胁母儿安全的可能性时,则宜及时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的方式要根据具体孕妇身体情况来选择,若短期不能经阴道分娩,可采用剖宫产分娩。如果采用阴道分娩,则产程中应注意胎心变化,有无胎心宫内感染或窘迫的发生。
3、分娩后处理
羊膜腔感染者产后要对新生儿做咽拭、外耳拭、鼻拭培养及脐血培养,以便及早治疗新生儿可能出现的败血症。另外还要为胎儿滴抗生素眼药水,以预防或治疗眼炎。针对产妇出现的盆腔炎及泌尿道感染,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羊膜腔感染是指病原体通过孕妇的胎盘,经血流、淋巴循环或污染的羊水感染胎儿,孕妇感染这些病原体后,虽然绝大多数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感染后的胎儿出生后极易患上新生儿合并症,包括新生儿脐带炎、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脑瘫等。
1、易导致新天性败血症:先天性新生儿败血症的死亡率高达25%—90%,而研究显示,羊膜腔感染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高达33%。
2、易造成胎儿肺损伤:羊膜腔感染引发的炎症可引起胎儿肺泡发育停止,导致胎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3、易造成新生儿脑瘫:羊膜腔感染易造成早产,而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除与早产儿自身发育因素有关外,还与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有关。研究显示:在30周前分娩的早产儿中,超过半数的病例存在慢性羊膜绒毛膜炎。
总之,羊膜腔感染导致胎儿感染是羊膜腔感染的晚期和严重表现,危害极大,极易导致流产、死胎,或使新生儿感染,引起先天性缺陷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