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 > 其他 > 健康库

肝病

由于婴幼儿特殊的生理特点,他们的肝脏相对成人来说较大,肝细胞再生能力虽强但免疫系统尚不成熟,容易遭受病毒侵袭染上肝病。家长应学会小儿肝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肝病的原因

小儿肝脏生理特点与成人相比有很大差异,年龄越小差异越为显著。若小儿患上一些疾病,无论全身性疾病或局部性疾病,均有可能导致肝功能出现异常甚至黄疸,最终转化为肝病。

在我国,小儿肝胆疾病同呼吸道疾病一样极为常见。其病因繁多,临床表现除黄疸外,往往症状不明显,难以察觉,但其危害性仍较严重,轻者仅有肝功能(sALT)轻度增加,重者则可发生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

小儿肝病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感染性肝病: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病变为主的炎症,主要的病毒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和庚型肝炎病毒。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传播病,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儿童甲型肝炎发病率仅次于乙肝,占总肝炎病例的17.3%,

乙型肝炎:我国儿童肝炎主要为乙型肝炎,且多为垂直感染,免疫耐受性强。小儿急性乙肝很少见,绝大多数为慢性乙肝,占乙肝总数的93.5%。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以损害肝脏为主的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隐匿起病,无明显症状。小儿患丙肝多因有血制品接触史或输血手术史。

巨细胞病毒肝炎:巨细胞病毒肝炎在婴儿期常见,主要通过母婴接触传播。

感染中毒性肝炎和细菌性肝脓肿:常见病原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等。

寄生虫性肝病:常见病原有溶组织阿米巴、弓形虫、蓝氏贾第鞭毛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疟原虫等。

先天性遗传代谢性肝病:

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半乳糖血症、遗传性果糖不耐症、肝糖原累积病等。

氨基酸代谢异常:酪氨酸血症等。.

脂肪酸氧化缺陷:二羟酸尿症。

微量元素代谢异常:血色病、Wilson病。

溶酶体累积病:高雪病、尼曼匹克病、粘多糖病、脂质沉积病。

胆汁酸代谢异常:Byler病、Aagenaes综合征、Zellweger综合征。

其他代谢异常: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化、尿素代谢障 碍等。

药物性肝病:

药物性肝病可见于长期应用抗风湿的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环磷酸胺、红霉素等药物,均可引起肝脏损害。误食毒茸或农药如磷化锌等中毒亦可致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有待提高。国外报道,自身免疫性肝病在小儿肝病中约占3.2%,平均年龄为8.5岁,女性患儿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炎可能性大。其特征为:起病隐匿,往往难以发现;慢性发展过程;常常发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不全。

营养障碍性肝病

淤血和缺血性肝病:如各种原因所致慢性心力衰竭、肝静脉闭塞等。

肿瘤和血液病相关性肝病:肝母细胞瘤、白血病、淋巴瘤、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肝胆发育异常:肝纤维化、肝内胆管发育异常、胆总管囊肿、肝外胆道闭锁等。

小儿肝病的种类繁多且患病原因不一,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肝病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家长需要带患儿到医院进行全面性检查,找出病根,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才能避免孩子遭受疾病困扰。

肝病的治疗

小儿肝病的种类很多,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肝脏疾病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诊查,确定病因,并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案。除此之外,在家庭护理上,也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治疗小儿肝病。

家长需要明确的是,休息和营养是小儿肝病治疗的关键。强调休息和合理安排营养,以减轻肝脏负担,促使肝细胞的恢复。小儿好动,不知疲倦,患病后也常常不肯休息,这时家长一定要用讲故事、听广播、看电视、午睡等方法安排好小儿休息与活动。小儿患病胃口不佳,家长要用易消化吸收、富于营养和色香味美、小儿爱吃的半流食提高小儿食欲。当小儿食欲恢复时,家长则要控制小儿进食量,避免小儿进食过多伤及脾胃,影响肝脏康复。

有不少患儿发生重型肝炎,是由于休息不好、活动量过大或活动过早的结果。当小儿出现肝病症状后,家长需督促孩子卧床休养,待黄疸和消化道症状减轻后,才能逐渐起床活动。等到肝病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后,尚需继续注意休息观察一个月。通过观察期后,若小儿身体康复顺利,才能回幼儿园上课,且半年内不可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对于恢复期患儿已无明显症状者或慢性肝病患儿,不宜太过份强调休息,应动静结合。否则,会影响小儿的情绪和体重的增加,反而对病的康复和机体健康不利。另外要合理安排起居饮食,适当注意营养。在饮食上,建议采用三高一低”的饮食原则,即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配合,根据小儿的消化功能和接受能力,以满足小儿的食欲为前提。在恢复期,应适当限制脂肪摄入,吃糖也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食欲,并可引起腹胀。部分恢复期幼儿,限制食欲,以防止发生肥胖和脂肪肝。

小儿肝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需要有耐心,并教导孩子遵守治疗期的饮食和休养原则,才能让孩子的病早日康复。

肝病的症状

小儿肝病病因不一,有的是因为病毒入侵而感染疾病,有的是由于遗传等因素染病。但无论何种病因导致的疾病,病情均发生在小儿肝脏处,表现为肝脏功能受损,肝细胞再生能力减弱等,小儿肝病具体有以下症状表现:

1、黄疸。最先在小儿的巩膜及结膜(白眼球)发生黄疸,继而耳后及周身皮肤发黄,常为小儿黄疸性肝炎。

2、尿黄。尿黄是小儿肝炎的早期经常出现的征兆之一,应特别留心。但要鉴别小孩近日的用药史和某些食物所致。

3、上腹疼痛。病孩肝脏肿大,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或连续性胀痛感,尤其是夜间为重。个别病孩脾脏也大,并伴有局部压痛明显,拒绝大人抚摸触及。

4、大便稀薄。小儿在没有着凉和饮食不洁史的情况下,大便变稀,次数增多,颜色深黄,也应想到小儿肝炎。

5、发热。小儿肝炎的早期症状往往与感冒相仿,尤其在肝炎流行区域,如果孩子发生低热的同时没有呼吸道症状,应考虑小儿肝炎。

6、厌食。小儿平时饮食正常,突然不爱进食,连可口的饭菜也不愿意吃,还很害怕闻到油味,这些征兆提示小儿患肝病的可能。

7、体倦。健康的小儿平素爱玩好动,比较活泼。若家长发现孩子突然无精打采、精神萎靡、总爱睡觉、身体日渐消瘦,应考虑为肝病。

若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应马上带孩子就医诊治,以防肝病发作而不知,拖久了反而耽误孩子康复。

肝病饮食

小儿肝病除了配合药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注重休养和饮食保健。在护理患肝病的孩子时,家长应合理安排饮食,多给孩子吃一些对身体康复有益的食物,一些禁忌食物绝对不能让患儿进食。小儿肝病患儿最好多吃这些食物:

1、苹果。苹果含有丰富的钾,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甲盐,维持正常的血压。

2、燕麦。燕麦含极丰富的亚油酸和丰富的皂甙素,可降低血清胆固酸、甘油三酯。

3、玉米。含丰富的钙、硒、卵磷脂、维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4、甘薯。能中和体内因过多食用肉食和蛋类所产生的守多的酸,保持人体酸碱平衡。甘薯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能吸收胃肠中较多的水分,润滑消化道,起通便作用,并可将肠道内过多的脂肪、糖、毒素排出体外,起到降脂作用。

5、大蒜。含硫化物的混合物,可减少血中胆固醇,阻止血栓形成,有助于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五、苹果 含有丰富的钾,可排出体内多余的钾盐,维持正常的血压。

6、洋葱。所含的烯丙二硫化物和硫氨基酸,不仅具有杀菌功能,还可降低人体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可激活纤维蛋白的活性成分,能有效地防止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前列腺素A对人体也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7、海带。含丰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血及胆汗中的胆固醇;食物纤维褐藻酸,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其排泄。

8、牛奶。因含有较多的钙质,能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可减少人体内胆固醇的吸收。

此外,胡萝卜、花生、葵花籽、山楂、无花果等也可以起到降脂作用,脂肪肝患儿不妨经常食用。

对于肝病患儿来说,营养丰富的食物能够帮助肝细胞修复,但有些食物则不易多吃,因为这些食物中的某些成分会影响肝脏康复:

1、巧克力、糖及各种甜食。这些甜食一日之内不易多吃,吃得过多会使胃肠道的酶分泌发生障碍,影响食欲;糖容易发酵,能加重胃肠胀气,并易转化为脂肪,加速肝脏对脂肪的贮存,促进脂肪肝的发生。

2、葵花籽。葵花籽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吃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胆碱,可使脂肪较易积聚肝脏,影响肝细胞的功能。

3、松花蛋。含有一定量的铅,铅在人体内能取代钙质、经常食用松花蛋会使钙(钙食品)质缺乏和骨质疏松,还会引起铅中毒。

4、味精是调味佳品。肝病患儿一次用量较多或经常超量服用,可出现短暂头痛、心慌甚至恶心等症状。

5、方便面、香肠和罐头食品常含有对人体不利的食品色素与防腐剂等,经常食用会增加肝脏代谢和解毒功能的负担。

6、各种腌制食品盐分太高,肝病患儿吃多了易影响水、钠代谢,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儿则应禁忌。

家长在护理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让患儿多吃这些食物,在烹饪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在食物中放味精和一些香料,这些调味料也会影响患儿的康复。

肝病检查

小儿肝病是由于肝脏受病毒入侵或遗传因素影响,导致肝功能失常引起的。在临床上,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检查来确诊小儿肝病:

1、肝功能系列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转肽酶(GG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A)等等。根据以上指标可以综合判断病情处于什么阶段,是轻度,还是重度。

2、血常规: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血小板等等。患儿病情发展一旦进入肝硬化阶段,血象的改变往往可以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早期肝硬化阶段,血小板轻度降低;中晚期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全血均下降;如果单纯血色素降低,要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现象。

3、B超:通过定期检查B超,肝病检测可了解肝脏大小形态、回声情况、门脉内径、脾脏厚度和有无腹水,可以判定病情是否向肝硬化方向转变,或有无占位病变发生。

4、胃镜:当无法根据化验结果判断是否有肝硬化时,可以作胃镜,了解食管黏膜及食管周围静脉曲张和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如果静脉曲张情况存在,说明肝硬化已发生。

5、肝穿刺检查:当其他手段和检测方法不能明确病情严重程度或存有疑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肝穿刺,取活组织检查,有助于确诊。

6、肝纤维化指标:检查抽血检查血清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Ⅳ型胶原等等,可以初步判断肝纤维化程度。

7、乙肝病毒学指标:包括乙肝病毒两对半”,乙肝病毒DNA等,了解病毒复制及传染性大小。

8、血糖、尿糖、尿常规等:主要了解是否存在乙肝相关性疾病,如肝源性糖尿病、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等。

9、甲胎蛋白(AFP):一般肝炎甲胎蛋白很少升高,即便升高,很超过200纳克。但是肝癌时甲胎蛋白往往大于400纳克。如果甲胎蛋白持续不降,维持在400纳克以上,要注意肝癌的可能。

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这样检查结果才能保证准确。一旦确诊小儿患肝病,则需及时咨询医生意见,采取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肝病预防

肝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小儿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为了预防小儿患肝病,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疫苗接种

国家控制小儿肝病的主要策略是对儿童进行肝炎疫苗免疫。可以给小儿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甲型肝炎疫苗主要用于幼儿、学龄前儿童及其他高危人群。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接触甲型肝炎病人的易感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则主要用于阻断母婴传播和新生儿预防及其他高危人群。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按照谁接生,谁负责接种第一针”的原则和乙肝疫苗免疫程序的要求,确保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2、阻断母婴传播

儿童可经垂直传播被肝炎病毒感染,这一点与成人感染肝炎的途径有所不同。如果母亲是肝炎病毒携带者,其新生儿的感染率为85%左右。因此,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妈妈在受孕前要检查身体,如果发现得了乙型肝炎必须待痊愈后才能怀孕。而身为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孕妈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用于母婴传播的阻断。

3、日常生活预防

家长要教育孩子做好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让孩子喝生水,不买小摊小贩的零食吃,不共用茶杯、餐具、牙刷等,不咬手指和手指甲,以免病从口入。

学校、幼儿园要定期消毒门窗、墙壁、地面以及孩子容易接触到的地方,家庭用的餐具要经常进行高温消毒。家长带孩子去公共场所要教育孩子不要乱摸扶手等细菌堆积处,外出就餐时要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厅。

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孩子的体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尽量避免给孩子使用血制品,打针、输液(血)要到正规的医院。

只要做到以上这些,孩子患肝病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相关知识
展开

家喻户晓的84消毒液 你真的用对了吗?

孕期吃错6类水果 危害胎宝发育

你是合格的妈妈吗?10道题目测出来

猜你喜欢
相关问答
看了又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