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 > 幼儿 > 正文

区分小儿痢疾与普通腹泻有高招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10-10-15 10:58
1回顶部

1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相册

  已经腹泻快1个月的小丹彤跟着妈妈来到医院。这个原本水灵的4岁小女孩现在已变得面黄肌瘦。医生对丹彤妈妈说:秋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节,像丹彤这样的孩子有很多。现在小丹彤还只是简单的痢疾,建议不要完全依靠抗生素类药物,否则有变成“慢性痢疾”的风险。采用中医手段治疗是最适合丹彤的治疗方式。并且医生还建议丹彤平时补充适量益生菌也可以有利于痢疾的防治。

  预防胜于治疗

  数据显示,仅北京一地,8月中旬的一周时间内报告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超过3300例,患者绝大多数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夏秋之交是儿童痢疾的高发时段,尤其是国庆长假之后,小朋友假期期间多在室内活动,节后返校遇到天气骤变化等容易引起肠内菌群失衡,肠道免疫下降,所以国庆之后的一段时间正是预防小儿痢疾的关键时期。

  对于小儿痢疾,医学界的一致观点是“预防胜于治疗”,这不仅仅是因为小儿痢疾是常见多发病,更是因为当今的医疗水平对于小儿痢疾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现有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在发病后服用抗生素,但是经常使用抗生素不仅会使人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更重要的是抗生素不仅消灭致病菌,还会杀死肠道内的有益菌和其他中性菌。而事实上人体是离不开这些正常菌群的,如果肠道菌群失衡,各种致病菌泛滥,容易造成习惯性的便秘腹泻甚至产生药物依赖等问题。所以与其等发病后再治疗,不如平时多关照肠道这个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防止致病菌和有害物质的入侵,从根本上降低小儿痢疾等肠道问题的发生。

2回顶部

2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相册

  如何区分小儿痢疾与普通腹泻

  小儿痢疾预重于治,一旦儿童出现腹泻情况年轻的爸妈也不要慌张,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够区别小儿痢疾与儿童腹泻。科普书籍《痢疾防治240问》中医学专家就教授了如何通过小儿大便形状对比和小儿活动表现做出判断,从而给患儿施加正确的治疗的方式。

  大便性状对比:开始时像普通腹泻一样,大便多为水样,伴有呕吐,之后大便次数会增多,但大便量却在减少,性状也改变为黏液并带血丝,有较重的臭味等。

  活动表现对比:发生普通腹泻的患儿不太哭闹,大便次数多,食欲减弱,但精神状态还挺好。患痢疾的患儿体温会升高,精神萎靡、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因腹痛尖声哭叫,排便时用力或面部涨红。

3回顶部

2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相册

  以药“灭”菌不如以菌“制”菌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已是医学界的共识,全世界都在寻找预防痢疾的最佳方式,其中以中药防治和摄取益生菌两个方式尤为人瞩目。中医药治疗主要针对慢性痢疾,通过调理其他免疫系统的方式达到对致病菌的逐步消除。而补充益生菌的方式则更多作用于痢疾等肠道疾病的预防,通过日常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可以增强有益菌的势力,减少和制衡痢疾等有害致病菌的发病几率。

  今年8月,著名的国际医学专业网站“流行病与传染(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记录了发生在印度的一次通过益生菌防治痢疾的实验。由于卫生和社会环境等原因,印度儿童痢疾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此次研究的发起者是印度国立霍乱及腹泻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Cholera and Enteric Diseases)”,涉及3585个居住在加尔各答贫民窟的儿童。经过为期两年规模空前的试验,最终研究结果表明:每日持续摄取含有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YIT9029)可有效改善肠胃状况,减少痢疾的发病率。而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YIT9029)正是我们熟悉的一种益生菌饮品——养乐多中所特有的菌种。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饮用“养乐多”组儿童的痢疾发病率低于饮用安慰剂组的儿童,两组的发病率分别为0.88次/小儿/年和1.029次/小儿/年,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痢疾发病儿童的病原微生物、病毒和寄生虫的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养乐多组的气单胞菌属和隐孢子虫属的检出率较低。事实上,此次研究中所使用的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YIT9029)已被许多发表的论文验证了其对肠道自身免疫调节的显著作用。

  从上述研究的实例来看,增加肠内有益菌,提升肠道自身的防御能力是预防痢疾的根本解决之道。虽然现在中国大多数孩子的生活条件都不差,但时值季节交替,一天之中气温变化大,加之秋雨偏多,湿度较大,致病性细菌滋生活跃,仍然是各种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我们还是应格外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和饮食,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时加强锻炼,增强肠道的抵抗力,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希望每一个年轻的父母都能掌握对痢疾预防和治疗的原则,在这个多事之“秋”,拒绝儿童痢疾。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32年400万试管婴儿在争议中诞生!

为了下一代,到美国生孩子去!

红眼病对视不会传染,得病后别看电视

宝宝“秋冻”防病有技巧

专家教你如何看“指纹”辨识小儿疾病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