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宝宝四个月了,应该添辅食了。
这恐怕是辅食添加最常见的误区—严格按照月份牌来开始添加辅食。
几年前,美国的儿科专家的确都推荐在4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但是从90年代末开始,根据最新的研究结论,专家们改变了立场。目前美国儿科学会的立场是:倡议母乳喂养的婴儿不要在6个月以前开始进食固体食品。国际母乳会的一贯观点是:婴儿从出生到6个月,依靠纯母乳喂养就能够得到成长所需的一切营养,不需要、也不应该添加任何辅助食品,包括水。
是否应该添加辅食,也不是看月份牌,而是看宝宝是否准备好了接受辅食。国际母乳会建议妈妈们观察一下几点“准备好了”的迹象:
1、 宝宝有能力表达拒绝,即宝宝在不想吃东西时,闭上嘴扭转头,以此告诉妈妈“我不要!”如果宝宝没有这样的能力,你只不过是在向一个无法抗拒你的婴儿嘴里塞他不需要的东西。
2、 宝宝能够不用扶助,自己坐着,脖子也能够直立。
3、 宝宝的舌头推吐反射消失,并具备吞咽能力。
4、 宝宝对大人吃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能够伸手抓住食品。
过早添加辅食,对于宝宝的健康有百弊而无一利。最常见的害处有以下几点:
1、 宝宝的免疫系统十分脆弱,过早添加固体食品容易引发过敏症。等到时机成熟再添加辅食,宝宝有能力接受,反之则可能造成宝宝一辈子对某些食物过敏。
2、 宝宝的消化系统、肾功能尚未健全,过早添加固体食品增添不必要的负担,为将来埋下健康隐患。
3、 固体食物的营养,远远没有母乳完全。母乳是根据宝宝的身体需求特别制造的,含有完备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免疫因子等等。添加了固体食品,势必造成宝宝对母乳摄取的减少,从而破坏营养的平衡。
6个月也不是绝对的底线,有些早产儿或者过敏体质的婴儿,由于身体的原因,拒绝或不能接受辅食,完全 依靠母乳喂养到八、九个月甚至更长,也一样营养俱全,健壮成长。其实,直至上个世纪初,绝大多数的婴儿在一岁之前都是完全依靠母乳喂养。
误区二:不及早添加辅食,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其实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的目的,并非是补充营养,而是训练宝宝习惯另外一种进食方式。添加辅食的最初,都是一天仅仅喂一小勺单一食品(比如香蕉或者婴儿米粉),妈妈观察宝宝是否接受、是否过敏。如果宝宝拒绝,就必须马上停止,再等一等,再试一试。如果宝宝接受而且不过敏,则这样少量单一地添加几天之后,可以开始尝试添加少量的另外一种食物。
如果说开始添加辅食对于宝宝有什么补充,重点也不在营养,而是宝宝胃口大了,单纯依靠母乳已经不能够吃饱,需要额外的食物。在一岁之内,宝宝的主要营养来源是母乳,而不是辅食。
误区三:添加辅食后,就应该给宝宝断奶。
有些宣传手册上把辅食称为“离乳食品”,并建议母亲将辅食替代母乳,这是不正确的信息。辅食之所以称为“辅”食,正是因为它是辅助母乳的食品,绝非取而代之。
婴儿在一岁之前,母乳仍是主要食品和营养来源,尤其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在于母乳,而不是辅食。宝宝的身体对于母乳和辅食营养的吸收有着天壤之别:母乳中的营养基本上完全吸收,辅食中的很多营养却吸收不全。最典型的就是对铁的吸收:母乳中的铁含量虽少,但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并且吸收率高达75%;固体食物无论如何增添强化铁,吸收率仅仅为4%,而且牛奶会让宝宝体内的铁通过粪便流失。
每一位妈妈的乳汁都是为她的宝宝特别设计的,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变化,来满足宝宝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比如说,当宝宝的身体受到新的病菌或病毒侵袭时,会通过吸吮乳汁将这个新敌人传送到妈妈身体里。妈妈的身体会立刻根据“敌情”制造免疫球蛋白,再通过乳汁传送给宝宝,在宝宝体内建立屏障,保护孩子不受感染。
因此,在添加辅食的同时,应该保持每天的母乳摄取量,而不是减少,更不是取消。
误区四:给宝宝辅食添加晚了,会错过训练宝宝咀嚼能力的最佳时期。
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根据。宝宝也并非仅仅依靠辅食来学习咀嚼,他们吃手指、咬牙胶、嚼玩具,总之把能抓到手的东西往嘴里放,就已经“训练”了咀嚼能力。
误区五:宝宝不爱吃饭的时候,不能随他便,我要想法设法把吃的塞进去。
添加辅食的最重要原则是:尊重孩子,让孩子做主。当孩子闭嘴扭头表示拒绝时,接受孩子的意愿,千万不要勉强孩子进食。
无论多么小的孩子,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把握自主权。任何精神压力都会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导致他们丧失本来应有的能力。
饥饿感是每一个孩子天生就具有的最基本的本能之一,因此吃饱肚子也是他们本能会做到的最基本的活动之一。进食是孩子的首要任务,什么时候吃、吃多少,都应该由孩子说了算。精神健全的孩子不会饿着自己。
可惜的是,有些父母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把吃饭的任务包揽到自己身上,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把吃饭这件本来应该充满愉悦气氛的活动,变得神经兮兮、紧张万分,逼着孩子多吃,一定要吃到自己认为满意的分量才罢休。
如果孩子不能够从进食这件活动中享受到快乐,而是感受到精神压力,他会很快厌烦吃饭;如果孩子不能够掌握进食的主动权,他会逐渐丧失掉饥饿感。
饮食是婴幼儿学习、探索人生的重要途径。进食从来不仅仅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更是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同时开发孩子的社交能力。从一开始的母乳喂养,婴儿得到的不仅仅是香甜的乳汁,也是妈妈温暖的怀抱和充满爱意的关注。到了固体食物阶段,小孩子会从进食活动中得到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愉快感,并且更进一步地感受、认知事物和世界,对父母和环境建立信任感。
做父母的一定要谨慎行事,与孩子建立起健康的喂养关系。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孩子和孩子之间差异很大。有些孩子天生就爱吃饭,狼吞虎咽;有些孩子则比较害羞,对辅食采取警惕回避态度,细嚼慢咽,但是照样茁壮成长。有些孩子一顿饭吃饱,有些孩子则东吃一口、西吃一口,仿佛羊吃草(grazing),但是每一口加在一起,分量就够了(every bite counts)。同一个孩子的吃饭规律也不一定一成不变,前几天吃的多,这几天可能吃的少,前一阵子爱吃的东西,这一阵子可能根本不理,这些都是正常的。看一个孩子的进食量、营养摄取均衡,不是仅仅看一天,而是应该综合一个星期来看。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同其他孩子相比,接受自己孩子的个性,耐心地对待吃的少的孩子。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