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连载十四:家长关于惩罚方式的评论和提问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09-11-30 18:46
1回顶部

t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到目录   

 

连载十四:家长关于惩罚方式的评论和提问:

 

  家长提问

  1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小孩去碰了不该碰的东西,可以打一下他的小手吗?

  小孩子虽然还不会说话,但这不等于说他不会听,不会理解。小孩子每天每分钟都在学习,问题是他学的是什么。家长在这里要做出选择。她可以反复打孩子的手,从而教给孩子反复被打手是他了解不要做某事的唯一方法。她也可以把小孩作为一个有尊严的小人儿来对待,把一些对现在及终身都有用的信息教给他。她可以一边把孩子拉走或把东西挪开,一边肯定地、清楚地告诉他:

  “刀子不能舔,你要舔的话可以舔勺子。”

  “这个瓷狗会破,你那个玩具狗不会破。”

  她可能得反复多次地重复这些话,但听重复话与反复挨打,孩子所得到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

  2惩罚与必然后果之间有什么区别?二者不是同一回事吗?

  在我们看来,惩罚是家长有意在一段时间内剥夺孩子的一些权利与自由,或让孩子遭受痛苦,目的在于给孩子一个教训。而必然后果呢,是随孩子的行为而来的自然结局。我们研讨班上的一位父亲有一次向我们讲了他的一段经历,在我们看来这段经历很好地说明了惩罚与必然后果之间的区分。下面是他的故事:

  我的儿子十多岁了。有一次他向我借我的海军蓝毛衣,去配他的新牛仔裤。我说:“可以,但要小心点儿,别弄脏了。”过后就把这件事给忘了。一周后我想穿那件毛衣,结果发现它竟被压在他屋里地上的一堆脏衣服下面。毛衣后面沾满了粉笔末,前面蹭了很多意大利通心粉酱。

  我非常生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发誓如果他当时在家的话,我会告诉他星期天别想和我去看球了。我要把票送人。

  后来我见到他时,我的怒气已经平息了许多,但我还是骂了他一顿。他说了一通“对不起”之类的话。过了一个星期,他又来向我借。我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不行。”没有教训,没有长篇大论,其中的原因他自然明白。

  又过了一个月,他向我借我的格子衫,去参加学校的校外活动。我对他说:“你要想再从我这儿借任何东西,必须先写下书面保证,要保证归还时完好如初。”当晚我在我的桌子上看到了一张纸条:

  亲爱的爸爸:

  如果你肯借给我你的衬衫,我会尽我所能让它保持干净。

  我不会倚在黑板上,我不会把圆珠笔放在衣服口袋里,我吃东西时会用餐巾纸把衣服挡好。

  爱你的

  马克

2回顶部

  怎么说呢,这张纸条让我很感动。我想他既然肯花时间来写这个条子,他一定也会花精力来恪守他的诺言。

  结果,第二天晚上,我发现衬衫被还回来了,挂在衣架上,而且完好如初!

  在我们看来,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什么是“必然后果”。借了别人的东西不加珍惜的必然后果之一,是东西的主人不高兴。另一个必然后果是人家不愿再把东西借给你。当然,如果有具体的保证说明错误不会再犯,人家也许会原谅你。但很清楚,改正错误的责任完全在借东西的人身上。东西的主人不需要做任何事来教训你。让孩子从别人的真实反应中学习,从严酷的现实中学习,这比向“为了你好”而惩罚你的人学习要容易得多。

  3上周我看见沙发上有一堆橘子皮和橘子籽儿。我问两个儿子这是谁干的,结果他们互相指责。如果我不应追查谁是“罪魁祸首”并惩罚他,那我该怎么办呢?

  “谁干的?”这一问题通常带来的是条件反射般的回答:“不是我!”进而又导致“那么你们其中一人一定是在撒谎”。我们逼问得越紧,孩子们越会大声地表明他们的无辜。当我们看到什么不高兴的事时,表达出我们的不满比追查“坏人”、惩办“坏人”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看到沙发上有食物令我非常气愤!橘子皮把沙发染上颜色了怎么办?”

  这时你可能会听到一阵阵的童声“合唱”:“不是我干的。”“是他让我放的。”“是狗干的。”“是婴儿干的。”

  这时,你要抓住机会告诉孩子们:

  “我并不想知道是谁干的,我不想就过去的事来责怪任何人。我感兴趣的是将来的改进!”

  不责怪,不惩罚,这样孩子才得以专注于承担责任,而不是专注于进行复仇。

  “好吧,现在你们两个一起去把沙发清理干净。”

  4你说取代惩罚的渠道之一是表达你的不满。但我这样做时我的小孩看上去是那么内疚,整天都闷闷不乐,搞得我也不高兴。我是不是做得太过火了?

  我们理解你的担心。塞尔玛·弗赖伯格博士在她的《神奇的岁月》一书中谈道:“有些时候小孩子需要知道我们的不满,但我们要掌握好分寸。如果我们的反应过于强烈,让孩子因他的过错而感到一无是处,令人厌倦,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则是滥用了我们的权力。这种过分夸大的负罪感与对自己的怨恨,可能会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正因为这样,我们感到,在我们表达不满的同时,要尽可能为孩子指出改过补救的途径。孩子悔过之后,他需要有机会恢复对自己的良好感觉,需要重新把自己看做是这个家庭的一名值得尊重的、有责任感的成员。作为父母,我们可以给他这个机会。下面是一些例子:

3回顶部

  “我很生气!小妹妹本来玩得好好的,你过来就把她的摇鼓抢走了。你最好想办法把她哄好!”

  (而不是说:“你又把妹妹弄哭了。看我打不打你屁股。”)

  “你说要把碗洗好,但我回家看到碗还堆在那里,我很生气!我希望你睡觉前把碗洗好,放好!”

  (而不是说:“你明晚别想出去了。看你还敢不敢不守信用。”)

  “一大盒洗衣粉都撒到浴室地上了,看到这么乱我太生气了。洗衣粉不是用来玩的。去拿垃圾袋、笤帚和铲子来。快一点。别把洗衣粉都弄到其他房间去了。”

  (而不是说:“看你干的好事。今晚不许你看电视!”)

  上述这些表达方式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我不喜欢你所做的事情,我希望你能把它处理好。”我们希望在将来的岁月里,当孩子长大成人后,当他后悔自己做错了事时,他会对自己说,“我怎样才能补救呢?怎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呢?”而不是对自己说,“我干的这件事证明我是一个没用的人,只配受到惩罚。”

  5我不再惩罚儿子了。但现在他做错事我批评他,他说完“对不起”第二天又照犯。我该怎么办呢?

  有些孩子用“对不起”来搪塞生气的父母。他们的道歉来得快,但去得也快。重要的是要让这些年轻人认识到:如果他们的道歉是真诚的,那么他们的负疚感应该转化成行动。对这些“惯犯”,我们可以说:

  “道歉意味着改变行为。”

  “道歉意味着做出改变。”

  “我很高兴听到你的道歉。道歉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问问自己要如何补救。”

  专家对惩罚的看法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看到一些文章赞美惩罚,并教我们如何进行惩罚。(如,“事先要解释清楚为什么要惩罚孩子”,“惩罚要越及时越好”,“惩罚的力度要与所犯的错误相当”。)对于那些处于愤怒之中、走投无路的父母来说,这一类建议似乎很有道理。但下面摘录的许多心理学家的观点,却表明了对惩罚的不同看法。

  惩罚是一种非常无效的管教方法。让人难以相信的是,惩罚教给孩子的行为与我们想要教导的行为通常是背道而驰的!许多家长使用惩罚这一方法是因为没有人教给他们管教孩子的更好方法。

  ——《如何为人之父》的作者菲茨休·多德森博士

  管教孩子有时是非常令人伤脑筋的。然而,从一开始我们就应强调指出,管教意味着教育。管教从本质上来讲,是提供一系列的指导,旨在帮助孩子培养内在的自我控制、自我决策与基本能力。只有在相互尊重与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管教才能成功。另一方面,惩罚是建立在凭力量与强迫对一个人的外部控制基础上的。施以惩罚的一方很少尊重或信任被惩罚的一方。

4回顶部

  ——《反对体罚孩子的理由》一文的作者

  布赖恩·G·吉尔马丁博士

  大量的文献证明,父母对孩子的体罚并不会抑制暴力行为。相反,它可能会更加鼓励暴力行为。惩罚既让孩子感到沮丧又给他树立了一个模仿与学习的反面榜样。

  ——反暴力委员会报告《暴力与生存的奋争》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

  困惑与迷茫中的家长们错误地希望惩罚最终会产生效果,他们没有认识到,事实上他们的方法完全是于事无补的。惩罚只会使孩子产生更大的抵制与反抗。

  ——《孩子:父母的挑战》的作者鲁道夫·德雷库尔斯博士

  打屁股也能让孩子学到一些东西,但这些东西恰恰不是父母想要孩子学的。孩子可能从中学到了如何摆脱内疚感,也许就此学会了如何干了坏事又不感到内疚。惩罚把“罪行”抵消了。孩子会觉得既然他已经为他的行为付出了代价,那么他又可以随心所欲地干坏事了。

  如果一个孩子坏事做绝来激怒大人打他一顿屁股,那么在这个孩子内心的天平上,一定是暗藏着一种负罪感,孩子让父母打一顿屁股正是为了解脱这种负罪感。所以,打一顿屁股恰恰是孩子所不需要的!

  ——《神奇的岁月》的作者塞尔玛·弗赖伯格博士

  许多学者认为,每五个家长中就有一个曾遭受过自己孩子的粗暴对待,比如,东西打到头上、推推搡搡、恶言恶语等。这也许是孩子青春期叛逆情绪在作祟。但大量事实证明,孩子对父母的粗暴行为实际上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

      请关注连载十五:家长们关于惩罚方式的经验之谈

     书籍荣誉:

  本书被誉为全球亲子教育沟通圣经,美国累计销售300多万册,被译为30多种语言,雄踞美国亲子教育书排行榜第一名近30年,至今长盛不衰!当当网终身五星级图书,中信社第一版重印多达12次。

  本文由中信出版社独家授权太平洋亲子网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