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观察认知 > 正文

宝宝感觉统合失调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10-03-29 09:17
1回顶部

 44

   

  在人类遗传基因中,都有感觉统合的基本能力,每个宝宝生下来,就拥有此能力,但是这种本能必须在婴幼儿时期和环境的互动中,在大脑中身体不断地顺应反应下才能高度健全地发展。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无法发展。人类从婴幼儿时代到老年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感觉统合的过程。如果大脑对身体感觉器官输入信息的统合能力不足,身体感官与大脑的学习便会协调不佳,造成混乱,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现象。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美国的心理学家Ayres A.J根据对脑功能的研究,于1972年首先提出的一套理论。感统是指人体各部分器官通过与外界的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有效的整合,指挥人完成各项活动。如果这个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就会产生感觉统合的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四大原因

  母体胚胎因素

  小家庭是近三十年来才兴起的现象,这是几乎从怀孕开始,胎儿就面临的生活环境。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妈妈们在怀孕时就缺乏足够的休息。工作、学习、生活的忙碌、焦虑、运动不够等都会影响胎位的变动,进而影响妈妈和宝宝的健康。西方一些女性吸烟、饮用酒、浓茶、咖啡、毒品等刺激物质也会引起脐带毛细血管的萎缩,阻碍营养的输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上的不足,引起婴儿出生后触觉发育的不良。

  早期环境因素

  人类在母体子宫内胎位变动的过程中,触觉、前庭平衡等能力就已经逐渐发展。出生后,这两种感觉和视、听、味等感官不断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的组合,进行“感觉统合”。感觉统合促使感觉神经的“交通”不致中断,所有的学习和动作才能顺利进行。但如果有下列这些现象,比如剖腹产;宝宝出生过程中颅脑损伤;在婴儿期,特别是七、八、九三个月期间内抱得多爬得少;婴幼儿期脑外伤;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缺少刺激;缺少小伙伴的交住;运动少以及宝宝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没得到锻炼发展等等,都会使感觉难以统合,从而造成感觉统合失调。

  

2回顶部

 

  独生子女因素

  相对而言,独生子女先天存在着缺少刺激,缺少伙伴交流的家庭环境。初生宝宝对外界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最主要的是透过视听、嗅、味、触的感官来获得的。眼睛的视觉、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嘴舌的味觉、皮肤接触及肢体活动的触觉等,都会将刺激的这些信息传入大脑,如同天线一样,这些感觉是用来收集信息的。以往孩子们无论是接受信息,讲话还是日常生活能力,习惯等大多是在兄弟姊妹群中或邻居伙伴中学会的,特别是平等、轮流分享、动嘴、动手、动脚等能力及合群性,人际的能力等都是在与伙伴的交往中学习的。现代社会大多为核心家庭,兄弟姊妹减少,使宝宝在零到四岁间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就可能造成感觉统合的失调。

  宝宝前庭平衡不佳

  当人们在运动时,头部的位置会变化,这种变化使半规管可以协助大脑去感应肋肌、关节、肌腱等的位置,以取得身体活动的协调。这种综合判断头部位置和身体变化的综合性感觉,就是所谓的前庭感觉。前庭感觉让我们的头、眼、四肢、身体能相互协调。做出一系列的动作。人的身体必须随时练习在地心引力中运动,在地心引力状态下保持平衡,所以前庭感觉的协调也称前庭平衡。当宝宝前庭平衡不佳时,即会造成身体动作控制不良,例如:踢球时无法用单脚正确地使力,头部摇动频繁、注意力分散等;身体肌肉容易紧绷、身体两侧力量很难协调等,这些都是前庭平衡不良所产生的现象。

  yres博士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在3-13岁儿童中,有约30%的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又称学习能力障碍)需要进行感统训练来加以矫正。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及剖腹产儿童的增多,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70年代末,感觉统合训练已经在美国、欧洲各国等国家和发达地区兴起,现在已发展成每个小学校都设有感统训练室。因为他们发现,如果不加强孩子的感统训练,其前途发展将受到影响。

  看看您的宝宝有没有以下的情况出现:

  ⒈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3回顶部

 

  ⒉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⒊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⒋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⒌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

  ⒍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

  如果您的宝宝有上述情况,就说明您的宝宝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孩子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哪怕他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但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障碍。因为这样的儿童即使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影响儿童言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而直接影响到儿童学习、生活运动的完成,也影响孩子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妨碍正常的成长发育。

  宝宝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家长也不必太担心,因为早期教育中感觉统合训练就能帮助宝宝改善以上的情况,专家建议改变感觉输入最好与运动结合,达到改善脑功能,通过丰富的感统器械训练,改善宝宝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急躁,粘人爱哭闹;胆小害羞,缺乏自信以及动作不协调等现象。感觉统合理论涉及了非常广泛的脑功能研究领域,它对儿童存在的生理心理问题、学习及行为问题的改善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感觉统合问题的改善,是要靠时间和耐心的。效果和程度因人而异,跟孩子的年龄、配合程度、感统失调的程度有直接关系。一般的训练在一个周期内就能见效,而要在3 个月以后才会有明显的效果。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一般需6 个月才能见效,训练时间通常为2―4 年。当所有的训练有明显效果后,还需要一个巩固的阶段。

  

4回顶部

 

  感统训练小游戏

  1、接球游戏

  训练目的:训练手臂的运动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宝宝,鼓励他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方法: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然后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宝宝伸手来接球;当宝宝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假如宝宝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材指导,直到宝宝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然后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2、推球回去

  训练目的:训练手臂的运动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方法: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宝宝双手接球。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接着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宝宝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材协助,注重培养宝宝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3、 擦背游戏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适合在洗澡的时候进行。

  方法:给宝宝洗澡时,用海绵或毛巾轻擦孩子的背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

  4、呵痒痒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在宝宝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进行此游戏。

  方法:家长用手挠宝宝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宝宝害怕,或抗拒,先对其全身肌肤轻轻地抚摸,等宝宝习惯以后再逐渐地把时间延长。

  

5回顶部

 

  5、 刷子脱敏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备。

  训练要求:预备软毛的刷子。

  方法:家长用刷子先刷宝宝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徐徐过渡到刷宝宝的手心。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底中央部位。如果宝宝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宝宝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6、阳光隧道

  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让宝宝俯卧着身材,从隧道中爬行通过。

  方法:可以先让宝宝在充气隧道四周玩耍并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让宝宝触摸和摇摆隧道,培养其爱好和消除恐惊感;如果宝宝不合作,可以给予食物强化,把宝宝喜欢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里,鼓励宝宝爬进去拿取食物;或者让宝宝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

  帮助:全程由家长身材指导完成。如果宝宝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宝宝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相关专区导读:

 

1-2岁专区】【2-3岁专区】【观察认知专区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