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至今,大家都被蝙蝠“封印”在家里。
时隔17年,新冠肺炎再次引起大家对吃野生动物的关注,蝙蝠、穿山甲、果子狸、野猪、狍子……
那些大多人只在网络上看到的野生动物,因为少部分人的好奇而成为了餐桌上的“美味”,给大多人带来了一场无妄之灾。
藏身在深山野林里的野生动物,为什么就是躲不开人类的魔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野生动物:我哪里“得罪”人类了?
2020年2月9日在湖北省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表示“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来源于野生动物。”
早有SARS、埃博拉、MERS等传染病为前车之鉴,依旧阻挡不了大家吃野味的步伐。
归根到底,离不开所谓的药用价值和“特色美味”。
1、穿山甲
穿山甲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亦有记载。然而,穿山甲的药用价值并不是独一无二、无法替代,已经有不少研究表明猪蹄甲等在替代穿山甲入药的可能性。
有一项研究通过分析猪蹄甲和穿山甲化学成分的种类差异,发现两者所具有的化学元素种类大致相同,所含氨基酸种类也基本一致,除个别氨基酸差异明显外,大部分含量基本相同而无明显差异,因而推断猪蹄甲在替代穿山甲用于部分疾病治疗上有一定的可行性[1]。
2、鱼翅
鱼翅,不少人眼里的高级食材,认为其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有滋养肌肤等作用。
事实上,鱼翅的蛋白质主要是胶原蛋白, 属于不完全蛋白的一种, 因此吸收利用率较低, 营养价值远不及来自鸡蛋、牛奶和肉类的蛋白质[2]。
而且所有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要分解成氨基酸, 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吃胶原蛋白就能补充胶原蛋白”。
而且被割掉鱼鳍的鲨鱼,大多会被扔掉海里,没有了鱼鳍的鲨鱼无法游动,只能成为同类或者其他动物的食物。
为了所谓的滋补功效或者单纯尝鲜而牺牲好几条鲨鱼,实在没有必要。
3、禾花雀
因为民间传言禾花雀能“补肾壮阳、祛风通络、壮筋健骨”,禾花雀逃不过被捕杀的命运。2017年,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列入“极度濒危”,意味着离灭绝仅一步之遥。
然而,在历代中医典籍中,从未见有关于禾花雀肉有补肾壮阳功效的记载;即使在现代生精壮阳的药膳汤谱中,也鲜见有禾花雀的踪影[3]。
野生动物本没罪,只是以野味、药材和补品为代表的野生动物消费瞄准了他们,让稀有成了杀害的理由。
野生动物:满是病毒的我,为什么还吃我?
1、蝙蝠
说到满载细菌病毒的野生动物,蝙蝠妥妥榜上有名。蝙蝠虽然有寓意“遍福”,实际却是不折不扣的超级毒库。
科学家从200多种蝙蝠身上,已经发现了超过4100多种病毒,其中500多种为冠状病毒。
大家熟知的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冠状病毒等大规模的病毒性传染病,追根溯源都会找到蝙蝠的身影。
这些病毒能与蝙蝠安然无恙地相处,却并不能与人类共存。
2、野生蛇
蛇,是大家比较常吃的野味。蛇类入药早有记载,但是野生蛇体内携带多种体内寄生虫,包括舌形虫、曼氏迭宫绦虫、颚口线虫等,都是人畜共患型寄生虫。
感染可以致腹膜炎、败血症、心包炎等,损害多个脏器,重则危害性命。
以曼氏迭宫绦虫为例,成虫寄生在人的肠道中,会引起消化道症状;其幼虫可迁移并寄生在皮下、眼睛、口腔、内脏、脑和脊髓等组织器官中,引起裂头蚴病。
关医生小提醒
2003年,我们领教了SARS的威力;今年,我们又一次释放了新冠病毒。
野味并不是营养高、药用价值高的代名词,口感也不见得好;鸡鸭鹅猪羊牛等家禽同样能满足你的口腹之欲。
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意味着中国确立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制度。
“吃一堑,长一智”,希望到了新冠疫情过去的那天,也别再好了伤疤忘了痛。
放野生动物一条生路,也是在放过自己。
好啦,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结束了。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记得转发给亲朋好友看看哦~
参考资料:
[1] 罗宪堂,钱进,李瑛.猪蹄甲与穿山甲片中化学元素和氨基酸的分析比较[J].中医药学刊,2002(05):604-605.
[2] 阮光锋.“山珍海味”,营养有多少?[J].少年儿童研究,2013(19):36-38.
[3]生命时报.中医:被吃到濒危的禾花雀,真的没有“壮阳”功效.
郝虎
儿科副主任,新生儿科主任,遗传代谢病实验室副主任,擅长儿童遗传代谢病,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新生儿疾病。
郝虎
儿科副主任,新生儿科主任,遗传代谢病实验室副主任,擅长儿童遗传代谢病,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新生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