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 > 学龄前 > 正文

地震后需积极预防哪些疾病

作者: PCbaby 出处:其他 2008-05-20 15:48

  

  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震后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极大破坏,卫生基础设施损坏严重,供水设施遭到破坏,饮用水源会受到污染,是导致传染病发生的潜在因素。
地震后需积极预防哪些疾病

          地震后需积极预防哪些疾病

  以下是地震后可能引发的病症:

  (1)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甲肝、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肠炎等;

  (2)虫媒传染病,如乙脑、黑热病、疟疾等;

  (3)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狂犬病等;

  (4)经皮肤破损引起的传染病,如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等;

  (5)常见传染病,如流脑、麻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等。其次是食源性疾病和饮水安全。

  (6)震后房屋倒塌,使食品、粮食受潮霉变、腐败变质,存在发生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

  (7)由于水源和供水设施破坏和污染,存在饮水安全隐患问题。

  震后常见流行病及防治

  第一类是肠道传染疾病,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的肠道传染疾病等。这些疾病是通过摄入了受到污染的水、食物等导致的,比如痢疾、手足口病、甲肝等,灾区群众要注意预防。

  防治办法:确保不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水。特别是对饮用水,有条件的地区要向当地有关部门索取饮用水消毒片,消毒后煮沸再饮用。

  第二类是呼吸道传染疾病。地震后人员聚集程度高,流动性大,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导致麻疹、风疹和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特别是麻疹和风疹现在正处于高发期,一定要注意防范。

  第三类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地震后人员接触频繁,同时,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特别是一些灾区群众为了节省饮水,往往几个人共用一盆洗脸水或共用一条毛巾等,容易引发红眼病的暴发。

  防治办法: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和洗脸水等。用过的餐具尽量用沸水消毒。

  第四类是可能出现的乙脑疫情。每年6月到8月是部分地区乙脑疫情高发的阶段,这种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这种疾病影响人的中枢系统,致死率高,容易导致痴呆等后遗症,需高度关注。

震后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孩子为何会出现铜超标      春夏交替时节当防头癣

推荐阅读:

母乳喂养

拉撒就这么简单

周星驰

锋芝家庭幸福

哺乳100种技巧真人示范

拉撒就这么简单

周星驰的育儿癫狂语录

锋芝家庭幸福长久度

新生儿是大问题排行榜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