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
本文总结九种新生儿出生后体征异常现象,希望引起新生妈妈们的关注。面对异常切记不要恐慌,找寻出现异常的原因或者找医生寻求帮助才是对新生儿最好的处理方法。
1、婴儿吐奶 详情
出生15天后,男孩子经常吐奶,开始的时候,认为是吃多了,吃完耐20分钟左右,“呼”地吐出来。吃奶后马上吐出来时,吐出来的呈牛奶状;吃奶20分钟之后吐出来时,吐出来的就是呈豆腐脑状的东西了。
如果一边吃奶一边从嘴角流出来,可不必担心。如果很多奶像喷水一样“呼”地涌出来,就应该想到可能是不正常了。
如果去就医,通常会被说成是“幽门痉挛”。听到这个词语,或许许多父母都会被吓着了。不过父母们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健康的男婴都会吐奶的。不要被“幽门痉挛”一词吓着了。“幽门痉挛”一词其实只是把吐奶这件事说得比较难懂而已。
健康的孩子胃肠蠕动活跃,所以也易吐奶,无论想什么办法,吐奶都不容易止住。1~2个月是吐奶最严重的时期,到3个月时就很轻了,到4个月时就不会出现了。吐奶多数是在婴儿出生后半个月发生,偶尔也有出生后2个月时发生的。
必须做手术的不是“幽门痉挛”,而是幽门狭窄。幸运的是,这种欧洲人的遗传病在其他地方非常少,而且比一般的吐奶发生得晚(3~5周)。
处理方法:
(1)防止吐奶的最好办法就是帮助孩子拍嗝
(2)孩子在3-4个月大之后,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贲门的收缩功能也已发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数也就会明显减少了。而在此之前,每次喂奶后我们最好还是要帮助孩子拍嗝。
2、婴儿便秘 详细
一直是每天排便2~3次的婴儿,一过半个月,就变成了每日1次。到快1个月时,又变成了每日不到1次。持续下去,又变成2日1次或者3日1次。这时,母亲开始担心了。
在婴儿时期,2天只排1次便的孩子,按这种规律逐渐长大,到上学时也不改变,而且非常健康;如果看到其兄弟也是这种类型,就会明白这是其家族的特性。每日排便五六次是个性,3日只排便1次也属于个性。
有的便秘属于个性,所以不要太在意,如果有的母亲真希望能做点什么来改善婴儿的便秘问题,那么或许能参考下面的一些做法。
处理方法:
(1)食物疗法:对婴儿便秘首先要寻找原因,若系母乳喂养,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有体重不增,食后啼哭等。对于这种便秘,只要增加乳量,便秘的症状随即缓解。牛奶喂养的婴儿更易发生便秘,这多半是因牛奶中酪蛋白含量过多,因而使大便干燥坚硬。这种情况可减少奶量,增加糖量,即把牛奶的含糖量由原来的5~8%增加到10~12%,并适当增加果汁。
不满3~4个月的婴儿可在牛奶中加一些奶糕。因奶糕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部分发酵后,可刺激肠蠕动,有助于通便。对于4~5个月以上的婴儿,可适当增加辅食,最好将菠菜、卷心菜、青菜、荠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内同煮,做成各种美味的菜粥给宝宝吃。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纤维素等食物残渣,可以促进肠蠕动,达到通便的目的。此外,辅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等,可促进肠子肌肉张力的恢复,对通便很有帮助。
婴儿便秘经以上饮食调整效果仍不佳者,可给宝宝饮服蜂蜜水,即常服蜂蜜水或将蜂蜜放入牛奶中喂养,效果较好。也可吃点大蕉,短期内即能发挥润肠通便的作用。此外,蓖麻油亦是通便佳品,婴儿便秘时可食用,每次5~10毫升,通便效果显著。也可用豆油替代,但须熬开冷却后再食用。每次5~10毫升即可。
(2)训练排便习惯:可以训练定时排便。因进食后肠蠕动加快,常会出现便意,故一般宜选择在进食后让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条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药物处理:婴儿便秘经以上方法处理仍不见效的,可以采用开塞露通便。开塞露主要含有甘油和山梨醇,能刺激肠子起到通便作用。使用时要注意,开塞露注入肛门内以后,家长应用手将两侧臀部夹紧,让开塞露液体在肠子里保留一会儿,再让孩子排便,效果就好,在家庭中也可用肥皂头塞入小儿肛门内,同样具有通便作用。以上通便的简易方法不妨一试。
4、婴儿鼻塞 详情
半个月左右的婴儿鼻子经常堵塞。这与新生儿鼻子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新生儿鼻腔小,鼻道短,鼻粘膜柔软,上面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与成人相比更容易发生充血和水肿。我们都知道人要维持生命,需要不断从外界吸取新鲜空气,排出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当鼻子被堵塞时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呼吸。
由于新生儿经常处于闭口状态,不会用口呼吸,一旦出现鼻塞后对新生儿影响就更大,一般表现为烦躁、哭闹,吃奶时由于鼻子和口腔同时堵住,导致吃奶差或无法吸吮,严重者可发生青紫和呼吸困难。因此新生儿出现鼻塞不是一个小问题,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
引起新生儿鼻塞的原因都有那些呢?作为最常见的原因,感冒可引起新生儿鼻塞,感冒时由于鼻粘膜充血肿胀,鼻腔内分泌物增多,常导致鼻子不通气。再有如果母亲在孕期使用了降压药利血平后,新生儿在出生后也可立即出现鼻塞。
处理方法:
(1)如果是因感冒等情况使鼻粘膜充血肿胀时,可用温湿毛巾敷于鼻根部,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2)如果效果不理想,可用0.5%麻黄素滴鼻子,每侧一滴。每次在吃奶前使用,以改善吃奶时的通气状态。每天使用3-4次,次数不能过多,因过多使用可能造成药物性鼻炎。
(3)如果是由于分泌物堵塞所引起,可滴一滴母乳到婴儿鼻腔内,待分泌物软化后可自行排出。也可用一根细棉签沾一点水探入鼻孔内轻轻旋转,将鼻腔分泌物卷住,随棉签拖出来。
(4)如果鼻内分泌物已成硬痂,则轻轻用棉签拨动硬痂,使干的分泌物脱离鼻粘膜,这样鼻分泌物可随呼吸而前后移动,产生痒感,刺激婴儿打喷嚏,干的分泌物即可随呼吸排出鼻腔。
(5)如果上述方法均无效,鼻塞又严重影响小儿的呼吸,甚至发生青紫时,可用筷子或小勺的把横放在婴儿的口里,使口唇不能闭合,通过经口呼吸解除缺氧症状。经口呼吸不是新生儿的正常状况,只是在新生儿缺氧时的暂时解决办法,遇到此种情况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宝宝的鼻子很容易被堵塞,要经常清理。事实上这却是一个容易被忽略掉的问题。清理鼻屎可以用小棉签(不能用普通的那种,太大了塞不进去),不能太深入宝宝的鼻子。如果鼻屎很里面,不用急着处理,宝宝打喷嚏的时候会把鼻屎带出来,等带到比较外面的时候,再用棉签挖出来。
4、头形不正
宝宝一个月左右的时候,有人会发现宝宝躺着时脸总是朝向一个方向。再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宝宝的头不圆,朝哪侧睡得多哪侧的头就比较扁,妈妈总会因此受到批评:总让孩子向一侧躺,头都压平了吧。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从出生到一个月左右是宝宝的头部生长最快的时期,而头骨在这时候的生长速度并不完全是左右对称的,不完全是因为外力压迫,内部力量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爸爸妈妈们对宝宝头部的形状不要太过担心,基本上每一个宝宝都会出现头部偏斜的情况,一般在周岁过后这种偏斜就会变得不明显,不必担心会有个“蜡笔小新”样的宝宝。
处理方法:
(1)根据宝宝的长相选择合适的睡姿 详情
(2)根据宝宝的天性调整睡姿
(3)如果宝宝睡扁了头,妈妈给孩子哺乳的时候用手轻轻按摩(抚摸)睡扁的那部分(本方法适用于1岁半以内的宝宝),切记:不可用太用力,因为宝宝的头颅骨还未完全骨化,以免造成人为受伤。宝宝睡扁了并不可怕,慢慢纠正(抚摸)睡扁部分,时间久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妈妈哺乳时每次轻轻抚摸3-4分钟即可。
(4)使用沙袋和枕头防止扁头等不良头型的出现,要合理使用枕头,具体方法是,对于凸头的宝宝可以让他仰卧,并用比较硬的枕头,这样可以利用头部本身的重量,使凸头的情况逐步得到缓解。推荐使用阿兰贝尔婴儿枕头硬面(荞麦壳蚕沙面)纠正宝宝头型。
温馨提示:对于不太容易合作的宝宝可以用沙袋固定方法来矫正凸头或扁头。方法是:用旧布做成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布袋,里面装黄沙,用两层布包扎以防漏沙。对扁头的宝宝可让他朝左侧或右侧睡,用沙袋在枕部固定。要是凸头的宝宝可让他仰卧,两个沙袋放在头的两侧加以固定。用这些方法可逐步达到矫正头形的目的。
5、黄疸还没消退
一般情况下,应在1周或者10天左右消失的黄疸,到半个月时还没有消退,甚至过了3周,仍然还存在时,母亲和周围的人就开始担心了。打开书一看,黄疸不消退的情况下,有患好多疾病的可能。可是只要黄疸开始逐渐出现变淡的倾向,婴儿也很健康地吃奶,大便没有变白,就可以等一段时间。足月正常产的健康婴儿,即使是黄疸期延长,一般也属于生理性黄疸的持续。
特别是婴儿是母乳喂养时,黄疸期延长就更可以理解了。这是因为母乳中有影响调节肝脏胆汁色素的物质。这时,如果把母乳换成牛奶,能使黄疸的消退加快。但是,一般来说母亲都会认为与其停掉好不容易分泌的母乳,莫不如一边喂虾汤一边继续喂母乳为好。
出生时体重在2.5千克以下的婴儿,黄疸到1个月时不消退的并不少见。
6、面颊的疙瘩和臀部的糜烂 详情
出生后10~15天,多数婴儿在脸的上半部分的某一部位会长出小疙瘩。眉毛上沾有浮皮样的东西,前额的发际上长出2~3个小粉刺样的东西,或者是脸颊上长出3~4个小红疙瘩,一晒太阳,就急剧增多,使母亲非常吃惊。这种脸上的疙瘩,在人工喂养时比较多见。但母乳喂养的孩子也时有发生,这就是湿疹。
这一时期的湿疹可以不处理。想用药者,用含有少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药膏每天涂2次,好了之后马上停用。含有氟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效果更好,但不良反应也大,所以涂3~4天,好转之后,再马上换以前的药。
有时婴儿天生对牛奶、鸡蛋、鱼等过敏,所以发生湿疹。只用母乳喂养时,母亲可以试着不喝牛奶、不吃鸡蛋,如果把每天200毫升的牛奶完全停掉,湿疹减轻的话,母亲就应该在婴儿3个月之内不喝牛奶。
脸上出现湿疹的孩子容易生尿布疹,所以尿布必须是棉布的,旧的棉布比新的棉布要好。
7、脐疝
快满1个月时,有的婴儿会发生脐疝。婴儿脐疝,绝大多数可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以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已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用手术治疗,沿脐口1厘米处,沿脐作半圆形切口分高皮肤和皮下组织,显著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自线,游离疝囊,回纳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然后将两侧腹直肌鞘缘(即腹自线)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
用药原则:
(1)脐疝选择性手术一般可不应用抗菌素。
(2)疝出现嵌顿、绞窄时,或疝无嵌顿、绞窄但合并有呼吸,泌尿系统感染者,即需应用药物包括用药框限“A”和“B”。
(3)绞窄性疝术后出现并发症或体质衰弱者,术后除应用“A”、“B”外,尚可考虑应用新特药物及支持对症治疗。
8、阴囊水肿
男孩子出生的时候很正常,过半个月或者1个月时,母亲发现一侧的“睾丸”肿大,表面皮肤的颜色没有变化,没有触痛。稍微大一点之后,1个月或者1个半月时,多数能达到另一侧睾丸的2倍或者3倍。到医院就医会被诊断为阴囊水肿,并且说明是睾丸中积存了水液。
阴囊水肿是常见疾病,不处置的话,婴儿2~3个月时就会自然吸收,不留痕迹。即使是吸收得很慢,也没有超过1年的情况。
最不提倡的是用针抽出其中的水,当然,既然能够自然痊愈,用注射针抽吸也会治愈。不过,在半个月到1个月期间即使把水抽出来了,也会再积存。如果等了1年,水肿却怎么也不消退,那时再考虑手术也不迟。
9、斜颈
足位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后第2周,有时会在颈部的右侧或者左侧触及一圆铝币大小的筋疙瘩,一般不是偶然发现的,多数是发现婴儿面部总朝向右侧,而勉强让他向左侧转时,手一触到颈部就发现了。
从发现颈部筋疙瘩到1周就变大了,所以母亲往往会认为这样下去会恶化。不过,一过4周,就开始逐渐变小。1年之后,就基本消失了。
斜颈的婴儿脸只向一侧转,所以有一侧头部脸偏的可能,因此,要使脸部转向天棚,就要把毛巾或薄被垫在一侧。颈部能挺直,会自由转动的话,有筋疙瘩的一侧就会发出“咯啦,咯啦”的响声,或者出现发红的现象。要尽量使婴儿用自己的力量转动颈部,像以前那样用外力勉强转动的方法不太好。
新生儿斜颈首先要明确诊断,造成斜颈的原因有很多:
(1)先天性肌性斜颈。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胎儿子在子宫内姿势性压力所致。主要病变在胸锁乳突肌,出生后10天左右发现颈部肿块,质硬、无痛,在1—2个月内达到最大范围,造成斜颈及面部不对称。
(2)先一性颈椎畸形。由于颈椎半椎体、颈椎间事例、环枕融合、颈椎关节不对称等原因引起斜颈。
(3)第一、二颈椎之间半脱位。急性发病,原因有:①周围软组织炎症引起的韧带松带松弛;②外伤引起韧带断裂;③过度旋转颈椎;④外伤引起齿状突骨折。
(4)习惯性斜颈。长期一种姿势性斜颈。
处理方法:
(1)局部按摩。涂以滑石粉,用拇指或食指在肿块反复按摩。
(2)持续反复转头,保持头颈处在矫正位,这对治疗非常重要。具体方法是:每日30~50次左右,可分次做。做时把患儿平放于床上,父母用双手按住其头,将其下颌转向患侧肩部(即颈部包块处),转过去之后停顿1分钟左右,让肌肉处于拉长伸展状态,然后再反复转动。但在转动的过程中,手法要轻柔,防止用暴力,防止损伤颈部肌肉甚至颈椎。
(3)做2个小的沙袋(用青沙或黄沙,用水淘洗干净,放在太阳下暴晒或用铁锅加热消毒。选择双层布缝制,直径约为20×10厘米大小即可),在患儿睡觉时将沙袋放置其头部两侧,可固定其处于矫正位。此治疗应该持续6个月以上。
(4)母亲要根据不同的病变位置,选择自己在喂奶和睡觉时的位置关系。比如说孩子是右侧斜颈,就要在喂奶和睡觉时把孩子放于您的左侧,反之亦然。这样将有利于患儿矫正。
(5)效果不佳的话 应该选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年龄多在1岁左右,最好不要超过1岁半。手术也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6)一定要注意早期持久的治疗,不要大意。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