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如何用其他方法取代惩罚
当我们开始使用引导孩子合作的种种技巧时,你是否发现要改变旧习惯很难?要有深思熟虑与严格的自我控制才能避免脱口而出以前常说的那些话。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讥讽、说教、警告、谩骂及威胁性的言辞回响在我们的耳畔。要与我们熟悉的东西道别并不容易。
父母们常常告诉我们,有时即使刚上完家长研讨班,他们发现自己又在对孩子说些不该说的话。这使他们感到非常伤心。唯一的差别是现在他们意识到了自己在说这些话。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就是进步,是转变的开始。
就我自身而言,我知道改变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常常听见自己又在说那些于事无补的话:“你们这些孩子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你们怎么老记不住把卫生间的灯关掉?”每当这时我又会很懊恼自己,发誓再也不说这样的话了。但后来又说了,又后悔。于是心想:“我真是不可救药了……我怎么会说这样的话呢?我知道……我应该说:‘孩子们,卫生间灯没关。’或者更高级一点的——‘孩子们,灯!’”我开始担心以后再没机会说了。
其实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们总是忘记关卫生间的灯。下一次我就有备无患了:“孩子们,灯!”于是有人跑过去把灯关上了。成功了!
还有些时候,虽然我说的话都很美丽动听,但仍然一点儿也不管用。孩子们要么不理睬我,要么公然反抗我。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想做的事只有一件:惩罚他们!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惩罚,理解当一个人惩罚另一个人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请大家阅读下面两则场景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场景1
妈妈不要在过道上来回乱跑……跟着妈妈的购物车……你怎么什么都动?我叫你跟着妈妈的购物车……把香蕉放回去……不,我们不买,我们家里还有好多呢……不要去捏西红柿!我警告你,如果你不好好跟着妈妈的车子,你看我怎么收拾你……不要碰,听见了吗?我来拿冰激凌……你又在跑,你想摔跟头吗?
够了!你知不知道你差一点儿把那个老太太撞倒了?你等着受罚吧。你今晚一口冰激凌也别想吃,看你还敢不敢野跑了!
场景2
父亲比利,你用我的锯了吗?
比利没有。
父亲你敢肯定吗?
比利我发誓,我从来没碰过!
父亲那它怎么会跑到外面地上了?上面都是土,就在你和你朋友做的那个小车旁边。
比利噢,是的。我们上星期用了。后来下雨了,我们就进来了。我把这事儿给忘了。
父亲那么说你刚才是在撒谎?
比利我没撒谎。我真的忘了。
父亲真的吗?那上周我的锤子也忘了?再上周我的螺丝刀也忘了?
比利是真的,爸爸!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有时我真的忘了。
父亲好啦!以后你再也不许动我的工具,看你还忘不忘了!还敢对我说谎。明天大家都去看电影,你一个人待在家里吧!
问题
1在每一场景中,促使家长惩罚孩子的原因是什么?
场景1:
场景2:
2在每一场景中,你觉得受到惩罚的孩子的感受是怎样的?
场景1:
场景2:
要惩罚,还是不要惩罚?
每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我通常都要反问一句,“为什么要惩罚?惩罚的目的是什么?”下面是家长们的一些回答:
“如果不惩罚他们,那孩子还不上天了。”
“有时我实在太生气了,除了惩罚之外想不出别的办法。”
“如果不惩罚他们,孩子怎么能知道他做错了事,并且以后不再犯呢?”
“我惩罚我儿子,是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明白。”
当我让家长们回忆一下他们小时受惩罚的感受时,他们的回答是:
“我当时心里很恨我妈妈,事后又很内疚。”
“我曾经想:‘我父亲是对的,我是个坏孩子。我该受罚。’”
“我曾经希望大病一场,好让他们后悔他们这样对待我。”
“我记得我在心里想:‘他们真坏。我要报复他们。我还要干,只是下次我不会让他们抓到我。’”
家长们越是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此类感受,就越清楚地认识到惩罚可能带来的种种负面情绪:仇恨、报复、反抗、内疚、自轻、自怜。
尽管如此,家长们仍然担心:
“如果我放弃使用惩罚,那一切不成孩子说了算了?”
“我担心会失去我的最终控制手段,从而使自己软弱无力。”
我理解家长们的担忧。我记得曾经问过吉诺特博士:“在什么情况下,对忽略父母、反抗父母的孩子加以惩罚是适当的?孩子们难道不需要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负责吗?”
吉诺特博士回答说:孩子需要体验到他们的不良行为的后果,但不需要体验惩罚。他感到,在一个互敬互爱的关系中,惩罚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我更进一步追问道:“但如果一个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违背大人,难道还不该惩罚吗?”
吉诺特博士回答说:惩罚的问题在于它不起作用,相反它是一种干扰。孩子本应为他们的行为而感到遗憾,本应考虑如何补救,但惩罚却使复仇的渴望充斥孩子的心。换言之,通过惩罚孩子,我们恰恰剥夺了孩子自我反省这一重要的内在心理过程。
“惩罚并不起作用,而是一种干扰。”这一思想对我来说十分新颖。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那么,惩罚之外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下面请大家花些时间想一想,在我们前面读到的两个场景中,家长还可以采用哪些处理方法呢?
1假如你是那位在超市带小孩购物的妈妈,除了惩罚之外,你还能想出哪些可能的处理方法呢?
2假如你是那位生气的父亲,除了惩罚之外,你还能想出哪些可能的处理方法来对付那个拿走工具不还的儿子呢?
家长们的独创性永远让我钦佩。给他们一点安静和一些时间来思考,他们通常会想出很多可以取代惩罚的处理方法。比如,请看其中一组家长提出的种种建议:
妈妈与孩子可以在家里搭一个“过家家”超级市场来演习一下。在他们一起玩购物游戏的过程中,妈妈可以把超市的一些基本规则给孩子讲解一下。
他们可以一起写一本带插图的书,名叫《约翰去超市》。书中可以列出约翰作为采购队的一名大将所应负的责任:帮忙推车、装车、卸车及整理。
在妈妈的帮助下,约翰也许还可以写出或画出一份由他负责的购物清单,到时候由他把单子上的商品拿来装到车上。
那位父亲与儿子也许可以仿照图书馆的工作制度:每次借用工具之后,必须物归原处才可以再借下一个。
那位父亲也许可以在儿子过生日时买一套初学者工具送给他,那位儿子也许可以开始攒钱买一套自己的工具。
大家也许已经注意到,这些建议重在防患于未然。如果我们总是可以通过事先计划来消除矛盾,那该多好啊!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既没有这个远见,也没有这个精力。所以,下一次事情发生时,大家不妨试一试下面几种取代惩罚的方法。
请关注连载十一:行动指南——取代惩罚的方法
书籍荣誉:
本书被誉为全球亲子教育沟通圣经,美国累计销售300多万册,被译为30多种语言,雄踞美国亲子教育书排行榜第一名近30年,至今长盛不衰!当当网终身五星级图书,中信社第一版重印多达12次。
本文由中信出版社独家授权太平洋亲子网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