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管教孩子的“八大原则”

作者: PCbaby 2007-11-19 11:02

管教孩子的“八大原则”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有一套管教孩子的高招,但实践证明,最高的招数却是训练幼儿和家长一起来管教他们自己,换句话说,就是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按规则行事,学会自我控制。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呢?

一.制订优良的行为模式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为孩子订下优良的生活及学习模式。

这个模式必须简单明了,使幼儿易懂易做。例如:饭前洗手,饮食定时,待人礼貌,早睡早起等。家长应向幼儿解释制订这些规则的原因,并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提醒幼儿遵守。

二.给予良好的行为示范

身教重于言传,既定的行为模式必须有成人良好的示范。可以想见,当一个言语粗鲁的家长要求孩子对人讲礼貌时,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三.监督孩子不断地实施

重复实施好的行为模式,能帮助孩子自律、自助,自己解决问题,自动做个好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毫不松懈地监督孩子的行为,使孩子不断重复好行为并将之变为习惯。

四.使用建设性、启发性言语

告诉孩子“我们要保持家中的清洁”是积极的言语,而“不准弄脏墙壁”则是消极的言语。积极言语带有鼓励性,可以帮助孩子做积极向上、善于自我控制的人;消极的限制,则易使孩子养成被动的、不负责任的品性。

五.赞赏和鼓励好的表现

评价孩子的表现时不要总将他和别人相比较,而是和他自己以往的成绩相比较,发现孩子好的表现就给予及时的赞赏和鼓励,这种鼓励孩子觉得具体而实在。与别人比较,对于优异的孩子固然是一个鼓励,但对于表现差的孩子,无疑是一个打击。

六.约束和制止越轨行为

对待孩子的越轨和行为,家长必须及时制止,让他知道自由是有限度的,要以不扰乱他人为原则。千万不要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由而放纵其行为。

七.谨慎使用惩罚的方式

避免体罚

不少家长一发脾气就打孩子,本来是想帮助孩子学习自我控制,但由于控制不住自己,反而给孩子做了一个坏的榜样,效果岂不是适得其反?

惩罚与错误要有关联

假如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家长便罚他打扫卫生,这种惩罚与孩子的错误毫无关联,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令孩子误以为打扫卫生是不好的事情,令他对任何一种劳动都产生厌恶情绪。

不要累积惩罚

当孩子有不正当的行为表现时,必须当即让他知道。有些家长将孩子几件错事积累起来进行惩罚,孩子根本就弄不清家长为什么罚他,这种惩罚毫无用处。

禁止他做喜欢的事

体罚或大声的责骂都不是最好的方式。了解孩子是喜欢做什么,在事情未发生前对孩子进行提示,然后和孩子订一个协议,警告孩子如果没有按照所订的规则去做,便会禁止他去做自己所喜欢的事,或扣留他所喜欢的玩具,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八.合理安排日常的活动

一些孩子自控能力弱的原因是因为好动爱玩、过分活跃,有时不免粗手粗脚,或者毁坏东西,或者碰伤他人,对这样的孩子家长最好为其安排些合适的活动,使它们充沛的精力得到正当的发泄。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