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行为习惯 > 正文

什么是家教误区中的粗暴型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09-12-31 09:34

  言下之意是说训子需严,打骂见效,只要儿时尝尽皮肉苦,长大必成孝子贤孙。这句所谓的至理名言,代代相传,一直沿袭至今,成为传统的家教经验。其实,棍棒之下出孝子,实属家教误区中的一类--粗暴型,即教育孩子时表现出的简单鲁莽,急于求成,以势压人之态。

  许多人一旦为人父母,或因自己小时受过棍棒教育,深有体验,觉得唯此方法可行;或因自己缺乏育儿常识,无从着手,觉得非此无从管教;或因自己性格脾气急躁,难以自控,觉得以此训子自然。于是墨守成规,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滥施家长的权威。孩子尚小,不听话者,骂之,孩子闯祸,不懂事者,打之;孩子成绩下降,不及格者,罚之,总以为,如此严厉的管教,定能教育好子女,殊不知,采用动辄打骂体罚的野蛮凶狠的态度对待孩子,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从心理学角度讲,高压之下,性格倔犟的孩子,常表现出顽强的抵抗意识,对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并在父母粗暴态度影响下,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性格怯懦的孩子,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在父母面前萎萎缩缩,胆小怕事。富有灵性的孩子,会用欺骗和撒谎的手段,来对付父母的训斥,达到免受打骂的目的,从而,变得年少虚伪,失去童真。

来源: 亲亲宝宝网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