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 > 正文

说儿语=宝宝语言发展滞后?这锅儿语不背!

2019-10-14 14:07 太平洋亲子网

  “麻麻帮你洗澡澡哦。”

  “来,宝贝,妈妈抱抱。”

  “宝宝乖乖睡觉觉哦。”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少的父母在跟宝宝交流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地模仿宝宝的“儿腔”,比如经常会用上叠词,将“狗狗”、“吃饭饭”、“睡觉觉”、“拉臭臭”等等。这种语言方式称之为“儿语”。有些过来人对此表示反对,甚至认为使用儿语交流会导致宝宝语言发展滞后。事实真是如此吗?跟宝宝说话要注意什么?

  一、跟宝宝说儿语是语言训练的“入门课程”

  有些父母会纠结要不要跟宝宝说儿语,说了儿语会不会对宝宝语言发育不好。关于“儿语会导致孩子语言发展滞后”这种观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有的宝宝语言发育迟缓,父母却把锅甩给了“儿语”,其实,美国罗格斯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这跟遗传的关系才更大。

  不过,想要帮助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就和后天的语言训练密不可分了。在宝宝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儿语是父母可以积极尝试的“入门课程”。

  二、跟宝宝进行儿语教学的三大好处

  1、使用叠词,帮助升级到复合叠词

  “车车”、“饭饭”、“neinei”这类叠词,是宝宝学习语言的基本形式。之后再过渡到“坐车车”、“吃饭饭”、“喝neinei”这样的复合叠词,并逐渐发展成句式和语法。

  2、发音缓慢,让宝宝跟上学习步伐

  如果父母说话的语速太快,这对于牙牙学语的宝宝来说难度太高。因此,最初跟宝宝说话时,父母应该和宝宝说话语速一致,这样才能让宝宝慢慢跟上语言学习的步伐。

  3、表情夸张,聚焦宝宝的注意力

  父母跟宝宝说儿语时,通常会搭配夸张的表情。这种表达形式往往能够吸引和保持宝宝的注意力,并且还能形象说明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三、宝宝2岁半后,儿语就别说啦

  儿语也有时效性。一般宝宝2岁半左右,就已经掌握不少的词汇,大约为700个常用字词的相关发音,也基本可以连贯地说句子了,这时,儿语就可以逐渐从日常交流中“谢幕”了啦。

  四、父母跟宝宝说话注意“四要二不要”

  一要多和宝宝交流,语言要丰富,所用词汇是常用语;

  二要发音标准,并让宝宝看清楚你发音的口型;

  三要多表扬,帮助宝宝树立信心;

  四要多鼓励,鼓励宝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

  注意不要重复宝宝错误的语言,以及不要用电子产品来替代真人语言交流。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5个小游戏促进大脑发育
相关知识
相关问答
新生儿听力能力发展与语言学习有什么关系?

欧阳顺林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约20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专业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现任耳鼻咽喉科副主任。

小儿的语言发育与听力发育密不可分,听力是否正常,语言发育测试就是一块晴雨表”。一个人必须先有了听力,再经过语言学习才会说话。 一个正常的小儿(发音正常,决不是声哑),如果出生后被放在一个不与任何人接触的环境里,没人教说话,就永远也不会说话。一个听力有障碍的小儿,即使生活在有人和他说话的环境里,但因听不见也学不会说话,这就是所谓的十聋九哑”的道理。所以孩子出现耳聋的时间越早,对于他的听力发育就越不利,如果孩子有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家长要及时发现和就医。
新生儿听力的能力发展影响因素有哪些?

欧阳顺林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约20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专业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现任耳鼻咽喉科副主任。

影响听力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  (1)母亲在怀孕期间使用耳毒性药物;  (2)母亲患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体引起的宫内感染;  (3)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  (4)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低于4分;出生后5分钟Apgar评分低于6分;具有先在性或迟发性的小儿期听力损伤的家族史;父母近亲结婚;  (5)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超过24小时;  (6)机械通气时间超过5天;  (7)患高胆红素血症;  (8)患细菌性脑膜炎;  (9)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10)有听力障碍家庭史;  (11)临床上怀疑存在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症,如常见的Usher综合症等。
热点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