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 资深阅读推广人 绘本翻译
看到 《晚安宝贝》“你好陌生人” 专辑,脑子里不禁翻上来一件旧事。
记得小时候我一个人在院子里玩,来 了一个乞丐,从门缝里伸着手招呼我说: “孩子,给我拿点米来。”我犹豫了一下, 还是跑进屋盛了满满的一碗米给他送去。 快到门口的时候,只听头上厉声地传来一 声喝斥:“阿静,你在干什么?!”我浑 身颤了一下,立住了,是父亲的声音。接 着,那乞丐就和父亲对骂起来,我心里既 羞愧,又害怕。时间仿佛停了下来,没完 没了地延长……事后父亲也没和我讨论过 这件事情,我也没有思考过此事对自己的影响。
我想父亲的本意是想保护我的辨识 力,但这种命令和制止,只让童年的我记 住了恐惧和羞愧。在不知道错在哪里就被 喝斥的情形下,孩子是不明白道理的,心 里还埋下对权威的对抗心理。长大后,当家人厌弃我的朋友时,当时的感觉便会涌 上头,加上愤怒,难以控制地爆发出来。 我时常苦于被这样的情绪所左右。而今, 才找到缘由。我想象,如果当时父亲默默 地在一旁守护,等事后一起讨论这件事的 利害关系的话,可能会让我更理性地思考。
等离开家我才发现,其实大多数人 对陌生人是怀有戒备心理的,彼此卸下 防备,打开心扉是需要时间和努力的。 我问过身边的孩子,见到陌生人该怎么 办,回答往往是“不要吃陌生人的糖, 不能跟他走”。而真正的作为陌生人和 孩子们谈话时,才发现他们只是在口头 上这么说,心里是很喜欢陌生人的。而 且他们认为,已经开始对话的人就不是陌生人了。
小奎的《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就很有 意思,麦克和朋友们一起感受了环环相扣 的紧张,结果是虚惊一场。不带说教和评论,却引起了读者的讨论热情。读后我问 女儿有没有见过陌生人,她竟然回答:“没 有。”其实从小到大她见过不少,从现实 来说这个回答是不客观的。但同时又是真 实的,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这种感觉很可 怕的陌生人。我希望她视所有的陌生人为 朋友,没有特意强调过防备他人,这种世 界观果然悄悄地在她的心田里发芽了。
可能《我的飞鱼小朋友》比较接近我 对陌生人的理解,生活因为有了和他人的 连接而产生了意义。书中结尾处,落寞的主人公推开窗户看到阳光中的小红鱼时, 仿佛收到期待已久的朋友的来信,希望, 欢乐,润了干渴的心。诗一样的独白读来 安静,内省,比较适合大孩子。
亲爱的朋友,你希望你的孩子如何去 理解陌生人呢?阅读,是连接亲子关系的 桥梁,愿我们在陪伴中一起成长。
返回目录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