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数天前一大早起来,就看到中国奥运健儿“狂揽三金”的新闻刷爆朋友圈,新闻的评论是一片狂欢,跟首日“痛失各种金牌”的“阴沉气氛”很不一样。
唉,每次看奥运,我是一半兴奋一半煎熬,今年也是。看到了中国队狂揽金牌固然开心,但看到夺金失利的选手,我总是会心疼心酸。特别是赛后孙杨紧紧地抱着记者哭泣的录像,直接把我看哭了。朵朵还问我“这个哥哥不是拿到银牌了吗?为什么还要哭?”
是啊,金牌很好,银牌难道也不值得骄傲吗?首日拿了两银一铜,有些网友一副“中国体坛正衰退”的言论,实在令人火大。完全不想想中国的运动员已经很棒了,场上很多只获得了银牌、铜牌的外国朋友,都是满脸开心啊!(关注微信公众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育儿那些事)
很庆幸的是,“金牌”不再那么重了,我们也输得起了
拿不到金牌?就是loser?曾经,在中国人的眼中是这样的!当年体操王子李宁在汉城奥运会的比赛过程中发生重大失误,回国之后,人们过度的希望变成了失望,同情变成了指责。一些报道竟指责李宁“不知羞耻”,还有人把李宁称为“体操亡子”!
但现在,绝不是!过去的李宁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点燃者,他曾经的成就不会被人们所遗忘。多数网民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功利地看待奥运会。甚至有些理性的网友在微博上安慰孙杨,告诉他“金牌不代表什么”。
这些转变告诉我们,国人渐渐地“输得起了”。我们的运动渐渐地不因荣誉活得那么累。拿不到金牌,确实会有一些指责的声音,但却也有不少鼓励的声音,金牌渐渐地变得不再那么沉重,大家更看重的是运动员背后的“付出”与“坚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止是奥运,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输得起
其实兜兜转转,朵妈今天想讲的不再不止是奥运啦,还有如何对待“输赢”这件事。
前阵子,我大哥向我抱怨女儿恬恬太好胜了,什么事情都想要最好的:每天折腾我大哥早半个小时起床送她上学,因为第一个到的小朋友有小红花;校庆时,因为老师钦点了跳舞更棒的女孩子做领舞,她哭着要退出舞蹈表演……
我大哥感到无奈,而我嫂子则认为“孩子好胜以后才会有竞争力、上进心!”
首先,我们不否认竞争的价值,孩子有竞争意识很正常,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但竞争这个词必须有度,一个是心理程度,一个是年龄向度。如果超度了,随时会变成争强好胜,输不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且,好胜不仅会阻碍孩子自我发展,而且它也不等同于上进心!
好胜的孩子迷恋胜利、成功、领先带来的心理满足感,孩子越喜欢这种感觉,越无法接受和容忍失败、落后造成的心理失衡。有时候孩子是因为强烈的不安感,才会那样地过于渴望成功,企图通过成功获得关注和爱,得到安全感。
这样会导致一个结果:孩子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而且对挫败的容忍力非常低,一旦失败,他们会非常不安和迷茫。比如,有些孩子对输反应激烈,总是争论不休、大哭大闹发脾气或默不作声、过分地沮丧难过。
不想让孩子被“输赢”折腾得太累,关键还是父母的态度
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好胜?除了社会的功利风气,更多的还是因为父母的虚荣心,充当着“帮凶”。
过分赞赏会让孩子更在意输赢
上个星期写了篇《别再说“你真棒”,正确夸孩子方法在这里↓↓》,说过只会夸奖“你真棒”之类的,很容易让孩子输不起。因为当孩子会对赞赏行为产生依赖,把获得赞赏当成行为的主要动力。如果旁人没有鼓励和表扬,孩子也很难产生真正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别把自己的功利心带给孩子
孩子很好胜,父母也得反省一下,是否给到孩子一些信息,让ta觉得你非常看重输赢结果。比如,孩子考完试总是问“你考了多少分?”;孩子比赛完,你第一个问题就是排第几名……
在教育孩子时,忽视滋养和熏陶,只关注最后的结果,例如太计较孩子的考试成绩以及在学校的其它排名,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觉很累,孩子为了满足父母,不得不重视输赢。
朵妈的话
今天早上,举重小将黎雅君在抓举破世界纪录情况下,挺举意外失败错失奖牌,赛后说了句“我让那些期待我的人失望了。”
我想对她说,姑娘,你很棒,没必要为别人的期望让自己那么累!
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的生活里,不要对我或是对别人,说让你失望了。不要被那些所谓的荣誉“金牌”所左右,努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已经值得尊敬。(关注微信公众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育儿那些事)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