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性格心理 > 正文

学龄前教育 三大问题不可不知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14-05-19 16:52
1关于教育时机的误区回顶部

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

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

  关于教育时机的误区

  孩子对于家长的需求,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家长的教育引导,而随着青春期的萌动,大约在10到12岁以后,孩子对家长的需求会越来越少,他们会更加趋向于“自我”的世界,形成独立的人格。

  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的,因此在该教育的阶段没管孩子,在该放手的阶段一股脑的使劲儿管教,结果就是不但孩子没管理好,反而破坏了亲子关系,南辕北辙。

  有个家长曾经跟我谈起过她的教育理念,说孩子小时候不用管,尤其是上小学之前,就是我们说的学龄前,这个时候随便他玩儿吧,甚至放纵他也没关系,因为也就这个时间段可以为所欲为了!等上了小学,哼哼!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点儿也不能惯着!

  那个时候她的小孩还在幼儿园大班,妈妈就经常被幼儿园的老师找来谈话,除了欺负小朋友,还偷偷的把学校里他喜欢的玩具带回家,被老师称为“问题儿童”。然而这个妈妈的态度似乎显得很“开明”,妈妈说:“我就跟老师说,我家孩子没大毛病,心地善良,一些小毛病长大了就好了!”这种就是没能好好把握教育时机的典型做法。

2学龄前是教育关键期回顶部

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

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

  学龄前是教育关键期

  最需要家长关心、呵护、教育的阶段,除了新生儿阶段、婴幼儿阶段,在心理引导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学龄前阶段。中国有句俗语,叫“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发展心理学认为,人一生的思维、行为模式,言语交流模式、表达和沟通模式,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建立和形成的。而且在形成以后,如果没有特殊事件发生或者专业的帮助,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所以说,包含上面提到的那位“小时候放养、大了圈养”的妈妈在内,有相当多的父母把这个教育的时机弄得颠倒了,所以才有许多家长说:“这孩子为什么小时候那么乖,长大了就变了!”“这孩子怎么屡教不改,到底像谁啊!”,这就反映出你的教育时机已经错过了。因此希望家长早早的就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的需要,以便在对的时机做好该做的教育,才不会形成难以扭转的结果。

  非言语的爱的教育

  很多孩子的成长经历就是,“断奶以后就交给东北的姥姥带着或者“由上海的奶奶带到上幼儿园”,似乎有很多父母以为,小孩儿生下来只要能让他健健康康安全成长就可以了,所以在断奶以后、上幼儿园之前,年轻的父母就把孩子寄托在老人家里,直到孩子长到四五岁,差不多好照顾一些了,才带回家,而一带回家基本上就上了幼儿园了。

  心理学里面有个名词,叫母婴连接,在三岁之前,孩子与妈妈之间必须建立亲密无间几乎没有距离感的连接,这是理想的亲密关系,这样带出来的孩子,安全感很充足,依恋感非常饱满的得到了满足,具备了很扎实的心理发展基础。

3沟通是教育的途径回顶部

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

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

  而从断奶到转交给老人照顾,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莫大的伤害。小孩子一生下来就充满了分离焦虑感,刚熟悉了妈妈的味道,就要离开妈妈,去另一个人那里,这种痛苦和焦虑是我们成年后无法回忆也无法想象的,但常常因此而造成很多问题。这是前两个阶段的心理培养,在此之后的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教育,就要从“会沟通”开始了。

  贫富对孩子是否幸福、是否有自我价值感是没有本质影响的,孩子更加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爱和认可,其次才是物质水平和生活水平上的照顾。在3岁之前,最好的做法是经常的抱、抚摸这种非语言的方式去传递爱。

  当孩子再长大一些,到学龄前儿童阶段时,则更需要父母“会沟通”,因为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会沟通”不是“会说话”、“会说道理”哦!会沟通,是能将父母的爱传递到孩子内心深处,这将成为这个阶段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

  沟通是教育的途径

  问题出现时,很多爸爸妈妈会很委屈的说:“我们当然爱他啊,怎么会不爱呢!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对,这个毋庸置疑,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而且父母的爱是最没有偏见最没有私心的爱。可是,孩子却有可能一脸冷漠的说:“我不知道,我不确定。”问题出在了我们在表达和传递爱的方式上。

  就像一列火车,要把“爱”这个乘客从“父母站”载到“孩子站”。理论上孩子们都知道父母爱自己,却无法从理论中获得被爱包围的感受,使得孩子内心非常矛盾。结果要么是责怪父母,要么是认为自己不够好、是自己的错,形成自卑自责的人格。爱的传递需要通过沟通来达成,因此,有几个方面需要家长先自我审视。

4家长是否乐于表达自己回顶部

学龄前教育 三大问题不可不知

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

  一、家长是否乐于表达自己。

  家长是否乐于表达和倾听,是深深影响孩子的。如果孩子的爸爸是个沉默寡言的男人,那么儿子越大就越有可能表现出父亲的样子,这个时候,如果父亲很难调整自己,也要用你独有的方式让孩子理解你的爱。身边有个朋友很有趣,平时谈笑风生很开朗,可以一面对孩子,就立即摆出严父的面孔来,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在孩子看来,爸爸就是一个“铁人。”

  这里的铁人,并不是说爸爸内心很坚强很强大。而是像冰冷的铁一样的人,冷漠。不善于表达或者不乐于表达自己情感的父母,会使得孩子没有自信,安全感不足,甚至跟父母一样习惯了隐藏情感。家长藏着,孩子掖着,都不愿意表达,或者都不好意思表达,整个家庭氛围就像冰窖,如何去有益于孩子成长呢?

  二、家长表达自己的方式。

  有位父亲是军人,对人对己都严格要求,使得孩子在家里就很紧张,认为爸爸就是个独裁主义者。后来这位父亲接受建议后作出的改变是,跟孩子写交换日记。有时候只是几个字,因为本身就自我要求,所以即便是几个字都要求自己发自肺腑、真诚坦诚。

  很快,父子之间的隔阂就消失了,儿子的脸上越来越多笑容。不论是哪种性格倾向,都会有适合这种性格的表达方式,只要有心去传递,就会找到能被理解的爱的传递方式。

5家长对孩子的回馈回顶部

学龄前教育 三大问题不可不知

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

  三、家长对孩子的回馈。

  最后要家长自我审视的内容是“回馈”,教育永远都是建立在“亲子关系”的基础之上。没有关系就形不成有效的教育,然而关系是双方或者多方互动形成的,是互相的而非单向的。所以当孩子向你表达关心时、孩子内心受挫需要你时,你是否认真用心去回应了呢?

  例如孩子拿着他在幼儿园做的手工艺品兴高采烈的说:“妈妈你看你看!你看看!”你是不是一边切菜一边迎合着说:“哎呀,真棒!”其实,你只是扫了一眼而已。孩子嘴上不说,心里却想“妈妈对我的事情不感兴趣,她是在应付我,唉……”沟通失败,妈妈却以为沟通很成功,以为一句“真棒!”就能打发了孩子。

  当孩子主动积极地与你交流时,父母们同样需要给予积极有效的回应,如果手头上有工作,也应该明确的告诉孩子,你很欣赏他的作品,但是现在正在工作,所以是否可以等妈妈的工作完成了,再和他一起慢慢的欣赏他的作品,听听他的想法。

  我是成长说小编,如果你有任何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邮箱chengzhangshuo@pcbaby.com.cn方式联系我,孩子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来信方式:成长说+宝宝年龄+遇到的问题。如:成长说+宝宝2岁半+孩子被打怎么办。

 

成长说精彩推荐:

好强宝宝 为何凡事都爱争第一

活泼BB 为何在幼儿园沉默寡言

我家的脏话王 妈妈拿你怎么办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