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 > 正文

手足口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09-08-21 17:39
1回顶部

  小儿手足口病的特点

  近年来,国内一些地区发生手足口病流行,以小儿发病为多,对小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手足口病流行的高峰时期——夏季到来之际,认识小儿手足口病的特点,掌握该病防治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是手足口病呢?所谓的“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部位疱疹为特点的一种传染病。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是该病的罪魁祸首,在国外曾经发生的多次手足口病的流行中,已经查明大都由柯萨奇A16病毒引起,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病,以4~5岁以下的小儿为主,年长儿及成人虽然也可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

  本病感染性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咽喉液及唾液中的病毒以飞沫形式感染,病人的疱疹液及粪便中的病毒亦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物品经口感染,成人隐性感染者与小儿密切接触如抱小儿,亲吻小儿等常为不可忽视的传播途径,也可经污染的源引起较大范围的流行。全年均可发生,多见于3~11月份,而以6~8月份的夏季为流行高峰。

  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2回顶部

  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现称为口疱病毒(aphoviruses) 呈球状颗粒,直径为22~30nm。有7种不同的血清型:即A,O,C,SATI,SATZ,SAT3和亚洲-1型。至少有63个亚型。各流行区的型别分布有所不同,各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从人类分离到的几乎都是O型,偶有C型,传染源是患口蹄疫的动物。患病动物的血液、皮肤黏膜分泌物、唾液、尿、粪、乳汁均带有病毒,大多是通过直接和患病动物接触或挤乳时,病毒通过皮肤微小伤口进入人体发病,偶可通过食用受染的牛乳、乳酪、牛或其他乳制品被感染发病,甚至食用病牛的肉和骨头也可感染。人与人之间很难相互传染。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CoxA组的16、4、5、7、9、10 型,CoxB组的2、5、13 型,以及EV 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最常见为Cox Al6及EV 71型,有的报导埃可病毒及CoxB组某些型也可引起,但仍没获得到进一步证实。

  从有关资料表明,HFMD的病原体经历了较大的变迁。对药物具有抗性, 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酒都能灭活。病毒在50 ℃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 ℃可存活1年,在- 20 ℃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