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解密女性六种不同类型的贫血

2012-02-06 09:59 胡洋 A+

详解女性六种不同类型的贫血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系因骨髓造血机能减退或衰竭(发生障碍)所引起的贫血。

  病因:与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及服用某些药物有关,如苯、砷、碘胺类、氯霉素药物及放射线等。一些器质性病变如结核病、肝肾疾病、白血病等,常可并发再障。

  症状:这种贫血病人除有一般贫血症状外,常有皮下或黏膜出血现象,还有畏寒和发烧等症状。

  防治:再障的治疗一般以中草药和睾丸素为主,也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如疗效不佳可改用药物有苯丙酸诺龙、碳酸锂、氧化钴等,以刺激造血功能,对部分病人有一定效果。仍无效则考虑做脾切除,术后继续保守治疗。预防再障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有病情变化及早请医生调治,不要滥用消炎药,及时治疗肝肾病、结核病等慢性病。

  五、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

  病因:根据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可分为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病因:1、红细胞膜的缺陷;2、血红蛋白结构或生成缺陷;3、红细胞酶的缺陷;红细胞外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病因:通常是获得性的,红细胞可受到化学的、机械的或物理因素、生物及免疫学因素的损伤而发生溶血。溶血可在血管内,也可在血管外。

  症状: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与溶血的缓急、程度和场所有关。

  急性溶血:起病急骤,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燥,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慢性溶血:起病较缓慢,除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一般性贫血常见的症状、体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疽,脾、肝肿大,胆结石为较多见的并发症,可发生阻塞性黄疽。下肢踝部皮肤产生溃疡,不易愈合,常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患者。

  防治:1、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和诱因极为重要。如冷型抗体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注意防寒保暖;蚕豆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和具氧化性质的药物;药物引起的溶血,应立即停药;感染引起的溶血,应予积极抗感染治疗;继发于其他疾病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2、脾切除术。溶血性贫血,如丙酮酸激酶缺乏,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可考虑作脾切除术。3、输血。有输血必要者,最好只输红细胞或用生理盐水洗涤三次后的红细胞。一般情况下,若能控制溶血,可借自身造血机能纠正贫血。

  六、生理性贫血

  由于正常人体血容量的增加而使血液稀释所引起的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病因:生理性贫血最常见于女性的妊娠期。这是因为妇女妊娠期时,由于供应胎儿的需要,母体的血容量会比正常时增加约35%,其中血浆增加相对比红细胞增加为多,血浆约增加1000毫升,红细胞增加约500毫升,致使血液稀释。

  症状:心悸、气促、注意力不集中腹胀等,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贫血的孕妇还容易发生一种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疾病,在生宝宝的时候还可能出现产程延长和产后出血。

  防治:生理性贫血主要是通过食物来改善。

  1、保证充足的热能撮入。只有在能量充足的情况下,才能使包括铁在内的各种营养素得到最充分的吸收和利用。

  2、食用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铁及优质蛋白。我们在选择食物时不仅要看它的铁含量,还要了解食物中铁的吸收率。动物性食物中含有血红素铁,其吸收率远远高于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的吸收率在20%左右,大约为植物性食物中铁吸收率的10倍。此外,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草酸、植酸、磷酸及大量膳食纤维等也会影响铁的吸收。所以,尽管黑木耳、菠菜中的含铁量虽然较高,但不如瘦肉及肝脏中的铁那么易于吸收。

  3、选择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维生素C有促进铁吸收的作用,每天都应该有。每周应有动物内脏如肝、肾、心等。常吃动物的血制品如猪血、鸡血、鸭血等。但要注意卫生。

下一页 余下全文>>(共计2页)

文章导航

相关文章频道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