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凤酥价格:19.0元

  “这个好吃!我再要两盒!”在台北的糕饼铺里,这样的对话比比皆是,被顾客“哄抢”的,往往就是台湾伴手礼的招牌产品凤梨酥。大陆旅行团像潮水一般来了又去,没带点凤梨酥回去馈赠亲朋好友,好像就不算去过台湾。这小小的凤梨酥行业,五年来产值从20亿元(新台币,下同)一路狂飙到250亿,吸金能力实在令人咂舌。

  凤梨酥诞生自上世纪70年代,从当初做工简朴、口味单一的粗制糕点,到现今工艺精致、包装精美的“金砖”,凤梨酥的“传奇”故事,就像一个微缩版的“台湾奇迹”。时值台北市举办第五届“凤梨酥文化节”之际,记者电话连线了台北市糕饼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张国荣,以及台湾知名凤梨酥厂商,请他们来聊一聊台湾凤梨酥的“发迹史”。

  改良几十年 方成“不败金身”

  凤梨酥被大陆游客广泛认可,凭的是“伴手礼”的身份。但是它诞生之时,却是作为喜饼。张国荣介绍说,凤梨酥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与台湾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是 “大时代”下的产物。那时候台湾作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而大陆称为菠萝的凤梨,就是最受欢迎的台湾农产品之一,当时的产量高居世界第二。

  “当时凤梨很多,一般被加工成罐头和蜜饯。糕饼业者最初用凤梨果酱、蜜饯来制作糕点,做成结婚用的喜饼。”提及当年的情况,张国荣还记忆犹新。据他回忆,那时候的凤梨酥口感并不太好,因为凤梨果肉纤维粗、体积大,后来经过台湾业者几十年的改良,才渐渐形成现在的口味。目前市场的凤梨酥虽然口味各异,但普遍都是采用西式酥皮,馅料则加入了冬瓜,变得甜而不腻。“凤梨酥受到台湾人的喜爱,几乎每个糕饼店都会做凤梨酥。”提到这一点,张国荣颇为自豪。

  创意为王 打造千滋百味

  按照张国荣的说法,台湾但凡开糕饼店,就会做凤梨酥。而相同的凤梨酥由不同的厂商做出来,那滋味也是千差万别。

  正在台北举办的第五届“凤梨酥文化节”上,除了推广各自的品牌之外,业者们也在不遗余力地比拼创意。台北市糕饼商业同业公会作为主办方之一,为了配合台北市花卉博览会的召开,也给凤梨酥业者们提出了以花入“酥”的考题。不过这也难不倒业者,玫瑰、薰衣草乃至洋甘菊,都为今年的“凤梨酥文化节”带来了创新滋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