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 > 幼儿食谱 > 正文

儿童饮食行为的新概念

儿童饮食行为的新概念

  偏食、厌食、拒食,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身心不适与种种疾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现象,也是令父母深感头痛的问题之一。现代儿童饮食的紊乱,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为此,营养学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重视孩子的餐前情绪

  良好的餐前情绪,是儿童增加食欲的重要措施,这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尤为重要。据调查资料显示,现代生活中的儿童厌食、偏食、拒食,近一半是由餐前情绪不良所引起的。因为很多家长不了解或忽视了儿童强烈的心理变化,而在孩子就餐前有一些不适当的言行,导致了孩子食欲的下降。

  日本的研究人员强调,孩子从幼儿期到学龄期,智力会发生了一个飞跃。由于他们日常生活中独立能力的增强,其思维也发生着某些改变。在吃的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这一时期,儿童的空腹感与食欲的关系不再单纯,因为在这两个生理环节之间已有了心理因素的介入。孩子们可能在空腹时不想吃,或是在吃得很饱后,仍会不停地吃自己所喜欢的食物。这时的吃就不单单是生理性食欲,而是经验性、能动性食欲了。由此可见,孩子的食欲除与其生理本能相关外,更需要后天的培养。所以,重视孩子的餐前情绪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环节。

  纵观我国家庭中影响孩子餐前情绪的表现,最为突出的有两种:

  单独进餐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穿梭于事业和情感中的年轻父母们,不得已让孩子单独进餐。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陪伴孩子进餐的重要性。让孩子单独进餐有两个明显的弊端:一方面,孩子长期单独进餐会使其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被遗弃感,他(她)会认为父母对自己的生活漠不关心,这种感受会逐渐从餐桌一直延伸到生活中,而最终影响到性格的形成,并波及到两代人间的感情。另一方面,孩子单独进餐多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好吃的多吃点,不爱吃的就少吃一点或干脆不吃;或者吃一点、玩一阵;有的干脆把饭菜倒掉却谎称自己吃了;其他诸如饭前洗手之类的卫生训诫,孩子更会视若耳边风而少有遵循。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

  情寄它事

  到了吃饭时间,孩子因正在看书、游戏,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中一时无法摆脱而不想吃饭,这并非是其有意克制食欲,而是精神作用从根本上切断了空腹与食欲间的生理联系。这时家长应细心观察,用适当的言行引导孩子将注意力转向吃饭这件事。譬如,开饭前提前几分钟叫孩子帮着抹桌子、端碗、拿东西,或者用较为夸张的言语预告今天会有什么样的饭菜,其营养和味道如何,充分调动起孩子的情绪。千万不可在餐前大声呵斥、责骂孩子,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情绪影响非常大,也许就是几句话,就会使孩子积极的就餐情绪荡然无存,而下一步在坏情绪中拒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正确对待孩子的偏食

  偏食是一种不良习惯,这本无可厚非,但媒体对偏食危害过分夸张的介绍,使有偏食习惯儿童的家长对此深感恐惧或无能为力。但日本营养学家在大量调查分析之后,提出了一个新见解:偏食并非都象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儿童偏食应区别对待。

  据日本《食的科学》介绍,偏食的现象自古就广泛存在。与人类祖先类人猿相似的黑猩猩,虽只食用树枝、树叶和种类单调的昆虫,但其臂力超人,能举起数倍于自己体重的物件;历史上众多的长期素食者,既能著书立说,又能舞刀弄棍;另外,世界上很多民族因物产和宗教原因而禁食某类食物,却照样繁衍生息。所以专家们指出:偏食不应只根据其对某类食物的偏好就予以确定,而应看此举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到底如何。因为人类对食物的选择范围非常宽泛,只要不会导致体内营养失衡,就不要过分担心孩子偏食。

  纵观我国儿童的偏食现象,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心理性偏食:一种营养可以获得补充的无害性偏食

  有心理性偏食的孩子,由于习惯及心理因素,会拒食某种食物。如因怕腥气而不吃鱼虾;怕吃进污泥而拒食莲藕;看见猪的丑陋模样或鸡粪而拒食猪肉鸡蛋等等。但是因为孩子们拒食的食物不太多,通常不会因拒食这类食物而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他所缺乏的营养往往可从其他食物中获得补充,其结果并不影响孩子的健康。

  经验性偏食:是一种有可能造成体内营养失衡的偏食。

  这类儿童往往从经验和直觉出发,会拒食很多食物。如不吃鱼、肉、鸡、鸭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或者不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蔬菜等等。其后果可能有两种:一是他们可能从鸡蛋、海产品、奶制品等食物中获得蛋白质,从水果西红柿、瓜类、薯类中获得维生素与纤维素,体内营养结构基本均衡;二是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未能及时补充其所需的营养,自然就会因营养的失衡而损害健康。

  过敏性偏食: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偏食。

  由于物种基因的改变、化肥和杀虫除草剂的广泛使用,以及植物、禽畜生存环境被污染等原因,食物中所含致敏物质增多,这易使免疫机能不够完善的儿童发生过敏反应。不过,这种过敏反应不一定会表现出典型的皮肤斑疹、潮红等症状,而大多表现为轻重不同的胃肠不适、全身疲乏、烦躁不安和精力涣散。以致他们在餐桌上见到与致敏食物色泽、味道、形状相近或相似的非致敏食物时,立刻产生拒食心理,甚至为此放弃整餐。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必须细心观察找出致敏源,在以后的生活中,尽量避免这种食物在孩子面前的出现,从心理到生理逐步矫正孩子的偏食。一般说来,这类偏食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

  绝对性偏食: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偏食。

  这类偏食成因多而复杂,与孩子的心理因素、疾病因素、习惯因素等有密切关系。通常可见这类儿童嗜食某种食物而不涉及其他,如只吃甜点心、只吃米饭和咸菜,只吃脂肪类食物等等。由于不肯吃其他食物,体内营养结构会失衡而有损健康。对此,家长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不得不求助于专科医生指导,采取合理用药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治疗。或从心理调节开始,慢慢扩大孩子的取食范围,逐步培养起健康的饮食习惯,使孩子最终获得矫治。

  综上所述,对待儿童偏食应根据偏食对孩子的影响区分对待。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调查资料显示:该国小学生中轻微偏食者占43%;中学生占18%;中小学生严重偏食者仅占7.7%。在回顾性调查中还发现,孩子偏食的情况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得以纠正。所以,除极少数的绝对偏食者需要治疗外,对于其他类型的偏食儿童,父母不必过分忧虑,而胡乱给孩子用药或强令其进食。

儿童偏食会引发皮肤病   狼吞虎咽可致孩子肥胖?   如何捕捉孩子营养不良的信号

来源:其他2008-03-13 11:39:06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相关知识
展开

家喻户晓的84消毒液 你真的用对了吗?

孕期吃错6类水果 危害胎宝发育

你是合格的妈妈吗?10道题目测出来

猜你喜欢
相关问答
看了又看
相关文章
热点标签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