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大都市里有着这样一群孩子:每周一的早上被送进幼儿园,接下来的五天四夜里,他们在老师和保育员的陪伴下度过;每周五的下午,爸爸妈妈会来接他们回家,星期六、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两天的假期。我们称这样的教育机构为“全托教育”,这些孩子是“全托的孩子”。
大家对于这个机构都有很多的争议,为了能更了解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采访了华师大学前教育系的华老师,听她和我们聊聊“全托教育”。
Q:全托教育已经被很多父母接受了,而且越来越多忙碌的父母会选择这种教育机构,那全托教育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呢?
华教授:说起全托教育的形成,应该是在战争年代
在中国的战争年代,解放区的一些抗战革命者和战争工作者,因为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的战争中,没有时间来顾及自己的孩子,于是就形成了一些机构,帮他们全权照顾孩子,在后方安置好他们的家庭。到了现在,工作竞争依然激烈,尤其是一些年轻的父母,他们要不停地充电,提高学历;还要奋斗在工作第一线,巨大的工作、学习压力让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和孩子一起玩乐、教育。他们选择这种全托教育机构或者是寄宿制幼儿园,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独立了孩子也独立了自己。
Q:曾经听说,国外教育专家对于中国的“全托教育”并不是很赞同,甚至很反对,那中国的一些专家又是怎么看的呢?
华教授:国外的专家对这些全托机构持反对意见,甚至相当不理解,是基为他们对于一些理论,比如“早期依恋“的研究。他们觉得早期分离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对于孩子的早期情感、性格的发展是不良的。由于早期情感的缺失,会让孩子产生退缩、紧张、不敢探索等行为。
但是,我觉得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应该过于夸大。国外专家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他们所做的一些研究是针对一些孤儿院的孩子。这些孩子完全没有父母,和全托教育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们的研究并不能说明中国的问题。
Q:许多家长都认为,全托的孩子能力比较强,可是根据国外的教育理论,对于孩子早期情感的发展又不是很好,那究竟“全托教育”对于孩子有些什么利弊呢?
华教授:从孩子早期情感的发展来看,让孩子和照料人建立信任的关系,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对于孩子性格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利的这些孩子性格比较开朗、活泼,敢于探索,进而能促进他认知的发展。如果这个孩子经常不和父母在一起,又由不熟悉的人来照料,或者经常更换照料人,很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的情绪,造成孩子的退缩,影响其他发面的发展。所以从这个来看,能有一个固定的照料者还是很重要的。
可是,许多父母没时间去理会孩子,忽略孩子,甚至还会把全托的孩子的独立性上、行为习惯的建立上、处理问题的能力上都是比较好的。也有人会说“全托孩子孤僻、内向”,这个和孩子本身的气质、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和孩子的年龄,比如刚建立依恋关系的2岁孩子和已经建立安全依恋的6岁孩子,反映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Q:对于一些在全托机构的孩子,我们应该给父母些什么建议呢?他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华教授:父母要和孩子建立起信任的关系,比如每次接孩子都要准时,周末回家以后要和孩子更多地交流,这个交流并不是溺爱,无条件地满足,而是给他讲讲故事,玩游戏等等,让他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爱他的。
由于孩子一个星期都在幼儿园,他的视野只限于幼儿园,所以假期里,父母要带孩子到处走走,开阔眼界。
推荐阅读:送孩子上幼儿园家长常犯的6个错误 在幼儿园夸奖孩子的五个原则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