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语言能力 > 正文

模仿孩子说话,促进孩子语言发展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11-03-03 15:30

  1岁半至3岁之间是孩子尝试“说话”的行为最为活跃的阶段——不管音调是否准确、词义是否恰当、意图是否能表达完全,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尝试着说上几句。孩子们说出来的话有的时候会让大人感到非常有趣,但同时他们的话又令人非常难以理解,往往是孩子“咕噜咕噜”说了一大串儿、又重复了好几遍,大人们却怎么也没法弄明白他的意思。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大人们大多会一方面觉得开心、好笑,另一方面则希望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再快些。

模仿孩子说话,促进孩子语言发展

本图来源于CFP

  孩子喜欢模仿大人说话,能敏感地捕捉所听到的语言信息,要想促使他们快一点掌握语言,合适的做法就是要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内多和孩子说话,并且有意识地去教孩子说话,特别是对于那些孩子发不准的音,要反复不断地给他们听,听得次数多了他们自然就学会了。在近期和孩子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大人学孩子说话有时会比单纯教孩子说话更有助于提升孩子对掌握语言的兴趣,进一步来说,促使他们更渴望把话说得清楚。

  有效的做法是:

  在和孩子一同散步或是游戏的时候,留意孩子发出的那些无意义的音节,然后照葫芦画瓢,模仿孩子的发音,并确保他能听到你的声音。

  孩子的无意义发音有短有长,会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的话,而在他旁边的大人也一字不差地紧跟着他重复,的确是一件让人觉得很滑稽的事儿。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大人没有“正事”的表现,不抓紧时间好好教孩子学说话,反倒和孩子一起胡言乱语。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发展有三方面的好处。

  让孩子感觉自己在受到关注

  大人对孩子的关注对于幼小孩子的和谐发展来说,价值不比牛奶或维生素低。平日里父母大多借助照料孩子的生活、满足他们的需要来表达对他们的关注,并不很在意孩子无意义的语言或行为。这无疑会错过一些很好的让孩子感到自己存在价值的机会。

  让孩子知道自己所处的状态

  在大胆发言的阶段,孩子只管自己无所顾及地说这说那,到底说的是什么?自己说的话和准确的表达之间相差多少?必须经过大人及时的反馈他们才能去做出判断。

  帮助孩子练习他们的声带和口腔肌肉

  说话和写字一样,是需要有相关部位的小肌肉来配合的,随意变换音调的无意义语言对于练习口腔肌肉的控制力非常有益。因为听到大人学自己“说话”而感到好玩儿,孩子会对这种原本枯燥的练习更感兴趣。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超管用!3条不合逻辑的独门家规

闪卡千万别给孩子随意“闪”

中国孩子最恨“别人家的孩子”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