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片来源CFP
婴儿的笑是与成人交往的重要手段。笑,当然属于积极的情绪反应。
宝宝微笑的发育进程
新生儿在出生后2—12小时,面部便有类似于微笑的运动反应,但这种反应主要集中在嘴部。而不是表现在眼部。因此,严格地讲,不属于真正的微笑。出生后1周的新生儿在吃饱后的清醒状态下会出现本能的微笑;出生后第3周的新生儿在面颊、腹部受到抚摸时会产生微笑。这一类微笑都属于反射性的。
到了第5周之后,婴儿在看到人的脸或听到说话声音时会露出微笑。3个半月以后,尤其4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出现了心理学上称之为“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这是婴儿对熟悉的人笑得比较频繁和自如。
在4—6个月之内,婴儿对触觉刺激的笑比较多,对7—9个月的婴儿来说,社会性刺激(人的出现)、视觉、触觉刺激最能引起笑声。10—12个月之后,社会性刺激和视觉刺激是引起婴儿笑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发现,婴儿的笑与环境有关。生活在家庭中的婴儿在满4个月时,微笑频率达到最高。
研究表明,社会性刺激引起宝宝微笑是宝宝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不但在宝宝精神发育方面是一次飞跃,对宝宝大脑发育也是一种良性刺激,被誉为智慧的一缕曙光。父母多与宝宝接触,并用欢乐的表情、语言以及玩具等激发其天真快乐效应,是促使其早笑、多笑及中期智力开发的一大妙招。 当婴儿发出笑的行为后,父母应及时对话、抚摸,孩子会越来越笑得欢。所以,家长对孩子的笑要作出及时的和积极的反应。
测试表明,当大笑时,其呼吸换气值可达到静止状态的3-4倍。对于肝脏,笑是最好的消毒剂,笑能促使肝胆蠕动,增进胆汁分泌。对于胃肠,腹肌运动促使胃肠运动,可帮助消化,同时排出消化道中的气体,有利于大便畅通,防止便秘。总之,笑不仅是开启儿童智力的一把“金钥匙”,也是一种锻炼儿童身体的良好方式。
不过逗宝宝笑也要讲科学。要多向宝宝微笑,或给以新奇的玩具、画片等激发其天真快乐效应,让其早笑、多笑,这样的婴儿长大后智商会更高。逗宝宝发笑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把握好时机、强度与方法。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逗宝宝发笑的,如进食时逗笑容易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引发呛咳甚至窒息,晚睡前逗笑可能诱发宝宝失眠或者夜哭。另外,逗笑要适度,过度大笑可能使婴幼儿发生瞬间窒息、缺氧、暂时性脑贫血而损伤大脑,或者引起下颌关节脱臼。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