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孩子的11幕“禁忌”剧

作者: PCbaby 2007-11-23 09:29
1回顶部

孩子的11幕“禁忌”剧

都说两三岁的孩子很难管教,你是否也遇到了这样的麻烦呢?其实,如何管好孩子,每一个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好方法。而我们想指出的是,有11种不甚妥当的方法,是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常常步入的误区……

第一幕 妈妈为什么那么凶?

3岁的小可(化名)是一个活泼又可爱的女孩。有一天,妈妈带她去小表弟家里玩。小可在和表弟小威玩游戏的时候,一时兴起就拿积木敲了小威的头,小威立即哭了起来。妈妈一看这种情况,立刻厉声斥责:“你以后再打弟弟,妈妈就狠狠揍你一顿,叫你牢牢记住!看你以后还敢不敢欺负弟弟。”小可一听妈妈这么凶,立刻没了笑容……

专家解说:不要吓唬宝宝

恐吓会减弱宝宝的自我观念,让宝宝变得软弱,每当这个时候,宝宝很容易产生不安难过的情绪,甚至发展为怕父母和憎很父母。所谓吓唬,是在事前就想纠正未来的行动,可是宝宝的意识只有现在才有效,所以吓唬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教育和管教最好当场进行,而不要对宝宝进行恐吓。但是不要混淆了“吓唬”和“禁止”的概念,对于宝宝不能超越的界限和明确应该禁止的事,也可以打几下屁股,必须教育他说“不行”。

第二幕“你怎么这么笨?”

军军(化名)2岁半了,是全家人的心肝宝贝。望子成龙的爸爸就常常对他进行早期智力教育,例如数数啦、画画啦,有时候,军军反应慢了一些,爸爸就很是恨铁不成钢。于是就说一些诸如:“你怎么这么笨啊?”之类的话。每当这时,军军就不免感到不知所措了……

专家解说:不要轻视宝宝

像“你怎么这么笨?”这一类瞧不起宝宝的话,很多父母也许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两句。虽然这也许不是家长的本意,但是,久而久之就会把宝宝的自我意识糟蹋得一塌糊涂了。每一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但是天才不是一天就能造就的,让宝宝在游戏、学习中获得快乐就可以了。更不能动不动就挫伤宝宝的自信心,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第三幕“给你买玩具......”

妈妈带3岁的小星(化名)去超市买东西,看见小星很好动,动不动就随便摸弄超市货柜上的瓶瓶罐罐。妈妈很头痛,于是就忍不住这样对小星说:不准乱摸东西,你做个好孩子,妈妈就给你买你最喜欢的玩具。”……

专家解说:不要收买宝宝

这并不是驾驭宝宝的高明方法。要教育宝宝懂得自我培育,自我克制,尊重他人的权利,这样做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收买的结果,只能把动机由内因变成外因。也就是宝宝由自发努力得到自我满足和积极自我,变成单纯靠外部的奖品才愿意自我克制。收买与贿赂只能短期地辖制别人,而不能最终解决问题。

2回顶部

第四幕 “我就要这样嘛!”

2岁的皎皎(化名)是家里人的心头肉,尤其是爷爷奶奶,对皎皎更是疼爱有加。有时候,皎皎在家里稍不顺心,就对大人大吼大叫,常常说:“我就要这样嘛!”每当父母想要管教时,都被爷爷奶奶这样制止了“小孩子嘛,不要和孩子计较。”……

专家解说:不要放任宝宝放任在许多家长心里其实就是宠爱,追根究底,放任宝宝的家长就是不想对宝宝说“不可以”,不严格执行规矩。这会使宝宝觉得,所有的规矩都是很有弹性的,拉得够用力,就伸展得很宽。其实,这只有在家里还行得通,不过宝宝迟早要投入外面的世界,在那里他将得到沉痛的教训。放任宝宝的实质就是剥夺宝宝尽量发展潜能的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以及能自我调节的人。

第五幕“非要这样不可吗?”

佳佳(化名)妈对2岁半的佳佳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佳佳常常很不开心。妈妈每次吩咐佳佳做什么事,都用强迫的口吻“佳佳,现在要吃饭了,不许玩了。”“佳佳,马上上床睡觉。”……久而久之,佳佳心中不免产生了这样的疑惑:怎么回事,妈妈,我非要这样不可吗?

专家解说:不要强迫宝宝盲目服从

如果你的丈夫对你这样说话“喂,放下你手边的事,马上给我拿杯茶来。”你的心里会是什么滋味?一定不好受吧。其实,当你对宝宝说:“立刻停止现在做的事,马上做这个事。”的时候,宝宝心里的感受也是一样。向宝宝吩咐做事之前,最好还是留有一些余地。你可以这样说:“佳佳,再过几分钟就要吃饭了,准备一下吧。”盲目服从,用在宝宝身上其实并不合适,因为你是在培养一个独立的、能自己管理自己的人,而不是一个事事听命于你的木偶人。

第六幕 “保证做个好孩子......”

有一次,小米(化名)和妈妈去公园里玩,玩得高兴时,她就自己趴在泥地上了。妈妈很生气,还发了脾气:“小米,向妈妈保证,以后再也不要这样了,听见没有!”小米也知道是自己不好,于是乖乖地向妈妈保证,下次一定不会再犯了。可是没过几天,同样的事件又一次发生了,妈妈更生气了:“几天前,你不是向妈妈保证过吗?”……

专家解说:不要跟宝宝较真

其实,对于两三岁的宝宝来说,所谓保证,实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和吓唬他—样,未来的事,对一个只顾眼前的宝宝来说,太勉强了。因为对于宝宝来说,当他做了保证而没有做到时,要么会因为破坏了保证而被罪恶感所困扰,要么反而变本加厉。

3回顶部

第七幕 “今天妈妈怎么生气了”

小北今天很委屈,因为昨天他把牛奶倒在地上,妈妈一点也没有生气。可是,今天妈妈却因为同样的事打了他。为什么同样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是完全不同的呢?为什么妈妈昨天不生气而今天会这么生气?

专家解说:不要使用没有定性的规则。

星期一,妈妈心情很舒畅,宝宝破坏了一切规章她也不批评。可是,星期二,宝宝做的是和昨天一样的事,妈妈却像吃了火药一样地斥责他。像这样没有一定规章的管理,就像是没有一定规章的交通信号一样危险。一会儿红灯行,一会儿又是绿灯行,你说该怎么办呢?要教会宝宝应该怎么做,在管教中没有一贯性和信赖性是不行的。没有定性的规则比没有规则,更糟糕。

第八幕 “我不敢......”

小小(化名)已经3岁多了,可是,妈妈还是把她当作一个小婴儿一样,事事关心,事事操心。小小在妈妈的羽翼之下,显得比同龄的孩子更加胆小,什么事情都躲在妈妈身后,就连吃饭这样的小事,都要妈妈在旁边才能安安分分地吃完……

专家解说:不要过度保护、照顾宝宝

过度的保护会断送宝宝的自我观念,因为当父母过度保护宝宝的时候,他们就是传递给宝宝这样一个观念:你不能自己照顾自己,我必须为你料理一切。大多数父母对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毫无信心,其实有一句话实在很重要,那就是“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要越俎代庖。”

第九幕 “为什么不行?”

2岁半的小美(化名)和爸爸妈妈去饭店吃饭,爸爸妈妈要求她做一个有规矩的小孩,坐在椅子上不要东张西望,不许跑来跑去,不许把饭掉在桌子上,不许……小美很不适应,她觉得这样实在很不好玩,为什么不许呢?

专家解说:不要订立不适合宝宝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2岁的宝宝能够像5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这只会使他觉得无所适从。因为你对他的要求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准,这对他自我观念的形成有极坏的影响。宝宝个人行为能力的发展是受年龄限制的,阶段性的发展是不能跳跃进行的。

第十幕 “我不是说过不准吗?”

妈妈对小浩(化名)说:“不要爬那个椅子。”可是小浩不听。这时候妈妈又说:“小浩,我不是说不准爬那个椅子吗?”孩子还是无动于衷,继续往上爬。他对妈妈的话丝毫不感兴趣,还是继续爬……

专家解说:不要有口无心地发号施令其实,这位妈妈只是口头在说“不准”,实际上并没有采取任何阻止宝宝爬椅子的措施。照这样,没有一点儿作用。这不是在教宝宝无视妈妈的希望和命令吗?为了不成为适得其反的管教,无论是不是出于本心,都请你不要这样提出要求和下达命令。

第十一幕 “你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

3岁的小乐(化名)和妈妈去姑姑家玩,回家的时候,妈妈发现小乐竟然一声不吭地把姑姑家里的小摆设带回家了。这下可把妈妈气坏了,妈妈对小乐不停地数落:“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不是乖孩子,妈妈这么爱你,你怎么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我是作了什么孽,你才会做出这样的事……”

专家解说:不要用教条式的、引发罪恶感的教育方式

每天都有无数父母对他们的宝宝发表冗长的、教条式的演说,如果用录音机偷偷地把父母的这种疲劳轰炸录下来,再放给他们自己听,他们一定会对自己教训儿女的语言感到大为震惊。录音机里录下的将不只是教条式的演说,还有大声咆哮、斥责以及取笑。那么,宝宝会怎么样呢?是虚心接受吗?当然不会。他能做出的惟一反应只能是充耳不闻。他学会了置身事外,同时对一切父母的话本能地产生反感情绪。

相关推荐:几款训练孩子语言的游戏   让孩子用“非语言交流”   塑造强者:“大声说话”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