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性格心理 > 正文

3个小技巧让宝宝开心地说再见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10-08-04 15:59
1回顶部

  1

本图片来源于CFP

  随着宝宝渐渐长大,他对父母的情感依恋也逐渐增强,越发不愿意离开家人身边。但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各种离别,妈妈要上班、爸爸要出差,宝宝要上学……大人总有自己要忙碌的事情,宝宝也有自己该做的事,这时,如何让小小年纪的宝宝学会面对分离,战胜依恋就成了父母首要解决的问题。

  Step 1:离别前的准备

  提前使宝宝的心理有准备,平时注重与宝宝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

  父母在平时应与宝宝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不可对宝宝过冷或过热。宝宝对父母的依恋很强烈,让他们一下子体验离别,会使依恋受阻,产生分离焦虑,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父母应该在离别前就告诉宝宝什么时候会离开、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等,让宝宝提前有一个心理准备。

  充分利用游戏、童话故事或动画片中有关离别的内容适时教育宝宝。游戏、童话故事以及动画片中通常都会有一些关于离别的情景,父母在陪同宝宝观看时,应抓住这个机会,把游戏和童话等作为教育孩子的切入点,让宝宝在虚拟的世界中感受和认识离别,再将这种理智慢慢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Step 2:离别时的疏导

  离别不需回避宝宝,让宝宝学会直面离别。

  有些父母为避免离开时宝宝哭闹的追赶,往往选择趁宝宝不注意时偷偷离开。这种做法其实很不恰当,宝宝此时的哭闹追赶可能是因为害怕失去安全保护的焦虑,或是对爱的需要的一种表现。这种需要是本能,也是宝宝心理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对宝宝的成长至关重要。偷偷离开这种做法会让宝宝觉得自己被迫与父母分离,要避免这种伤害就必须让宝宝确信这种危机并不存在。只有让宝宝直面这种现实,切身感受到父母的爱护仍然存在,才能克服离别时的焦虑。

  了解宝宝各年龄阶段的情绪特征,引导他走出不愉快的心情。宝宝在情绪、情感的表现方式上,具有明显的易冲动、易变换、易受感染、易外露的特点。宝宝的喜怒哀乐通常都会写在脸上,很容易让人发现他们情绪的变化。细心的家长察觉到宝宝情绪上的变化时,应怀着理解与宽容的心态,应避免以成人的观念来要求宝宝,若强行干涉宝宝的行为,如用大吼来扼制宝宝的哭闹,或干脆觉得宝宝无理取闹不予搭理等,很有可能会导致宝宝因过分压抑自己的情感而产生心理疾病或形成不良性格。如果无法制止宝宝此时的情绪激动,可设法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去,如给他喜爱的糖果或画册等。如仍然无法达到效果,可以直接告诉宝宝:“妈妈虽然很心疼你,但这也不可能让妈妈留下,因为妈妈必须去上班,不用害怕,妈妈不久就会回来的。”只要宝宝明白了哭闹无效,下次离开时他就不会如此了。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12星座宝宝“使用说明书”

你在培养受气包或打架大王吗?

暑假将至,别让宝宝“电视中毒”

家长10大不良行为育出“问题儿童”

宝宝上各类特长班的最佳年龄

全国机构最新活动预告

2回顶部

2

本图片来源于CFP

 

  Step 3:离别后的安抚

  化解宝宝的心结,用轻柔的安抚使宝宝理解大人。当家庭中有一方要离开宝宝一段时间时,留守家中的一方就要注意做好宝宝的安抚工作。一定要及时让宝宝明白离别并不等于永远的离开,让宝宝确信父母都是爱他的,这一点可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真实和坦率能化解宝宝的心结,而压制则只会使焦虑增大。让宝宝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他解开心结,以及告诉他爸爸妈妈必须离开的原因。

  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加强宝宝应对离别的心理适应能力。如果仍感到宝宝有悲伤情绪,可为宝宝提供可发泄或转移其情绪的出口,比如通过游戏、画画、讲故事或其他活动来摆脱这种消极的情绪。最好是由在家的父亲或母亲陪着,让宝宝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对家的信赖,直到宝宝主动去从事其他活动为止。

  总之,父母要在忽视与迁就间寻求一种巧妙的平衡,若能在理解宝宝基础上加以合理的引导,“离别”也能成为帮助宝宝心理成长的契机。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12星座宝宝“使用说明书”

你在培养受气包或打架大王吗?

暑假将至,别让宝宝“电视中毒”

家长10大不良行为育出“问题儿童”

宝宝上各类特长班的最佳年龄

全国机构最新活动预告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