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性格心理 > 正文

恐惧是幼儿期较突出的负面情绪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09-12-31 09:16
1回顶部

  来源: 亲亲宝宝网

  经常听到年轻的妈妈埋怨自己的宝宝怕黑、怕高、怕水、怕见生人等,担心孩子胆小会妨碍他今后的发展。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初生的婴儿并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也不懂得畏惧。幼儿的害怕恐惧心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对身边事物的认识、探究和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才出现的。恐惧是一种不良情绪表现,是幼儿期较突出的负面情绪。新生儿一般害怕大的响声,6个月时他们开始害怕生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3岁。学龄前儿童通常害怕离开父母,惧怕大个的动物、恐怖面具和超自然的东西。幼儿的害怕心理如果得不到矫正,长大后容易形成胆怯、畏缩不前的性格,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害怕镜头拍照一:玲玲4岁了还不敢一个人睡觉。一到晚上,她就粘着妈妈,跟在妈妈的身边寸步不离。上床后不许关灯,非要妈妈坐在边上陪伴自己,才能入睡。

  专家观点:3岁左右的幼儿依恋母亲,对黑暗特别恐惧,可能是因为某个偶发事件让孩子记忆了某个信息,造成了错误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尽快找出原因,给孩子安全的解释,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安全感。

  解决方法:爸爸妈妈给玲玲讲勇敢的小白兔的故事,引导她说出怕黑的原因。原来玲玲是听了小朋友讲的大魔鬼,才不敢独自呆在黑屋子里的。爸爸妈妈给她看动画片黑猫警长,让她明白魔鬼都是坏家伙装的,胆大的黑猫警长才不怕呢。鼓励她向小白兔学习,做勇敢的黑猫警长。渐渐地玲玲不再害怕黑暗了。

  害怕镜头拍照二:爸爸出差带回来一个变形的大瓷老虎。8个月的海海看见这个龇牙咧嘴的黑家伙,立刻裂开小嘴哭了。妈妈赶快抱起儿子,说:“别吓着海海,快把这东西收起来。”爸爸把瓷老虎放到书柜里。海海看不见瓷老虎就使劲在妈妈的怀抱里晃动身子,用目光满屋搜寻,示意妈妈带他去找。妈妈抱着他刚走到书柜旁,海海伸头看到了瓷老虎,又张开嘴大哭起来。妈妈只好抱着他离开。几经反复,海海既怕它又要看它。爸爸妈妈糊涂了,这孩子怎么魔怔了。

2回顶部

  专家观点:0—3岁的婴幼儿正处于在获得信任感、安全感,初步体验自己能力的心理成长期,越是害怕的东西,越要去看,这种现象很普遍。当幼儿头一次看到自己不熟悉、色彩鲜艳奇特的东西时,会感到不安全、害怕,要寻求父母的保护。一旦当他钻进父母的怀里得到安抚时,又觉得自己有了依靠,胆子大了,有自信了。于是,他又要去观察、了解那个新奇的东西。这种幼儿早期对环境接触的不同体验,会帮助他建立与他人相处的自信心。

  解决方法:当海海被瓷老虎吓哭了时,妈妈抱着他暂时移开视线,让他在自己的怀抱里得到安慰,建立一种安全感,然后再鼓励海海一次一次地去探索。告诉他这是个玩具老虎,样子可怕但不咬人。在海海情绪稳定下来后,还可以让他靠近瓷老虎,仔细观察老虎的眼睛、鼻子、嘴巴,进而动手摸一摸它的尾巴,帮助海海去认识它。这样做既让孩子了解了新鲜事物,又增强了胆量。

  害怕镜头拍照三:3岁的苗苗和爸爸妈妈来到公园的儿童游乐场,看到小哥哥、小姐姐从高高的滑梯上轮番滑下,从来没玩过滑梯的苗苗也想去玩。爸爸说:“上去吧,可好玩了。”苗苗兴冲冲地跟在小哥哥、小姐姐身后爬上滑梯。站到了滑梯口上,往下一看真高啊!苗苗害怕了,双手紧紧地抓着栏杆哭着不肯往下滑。“妈妈在下边接着你,别害怕。”任凭爸爸妈妈在下面怎么劝,她就是不肯滑下来。

  专家观点:幼儿的运动水平受遗传因素影响。那些运动神经尚未发育好的孩子,在玩大型游戏器械时,对高度的距离感、滑行的速度感以及空间感把握不准确,手眼配合不好,肢体动作也不协调,很容易失手,从而产生挫折感、不自信、紧张和恐惧焦虑。此时,父母要耐心引导幼儿克服胆小恐惧情绪,不要一时心软对孩子的退缩行为妥协,要坚持协助孩子完成滑梯的动作,让孩子的肌体和神经系统得到锻炼,感受战胜困难的喜悦,为以后的成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解决方法:爸爸妈妈一边用的激励话语说:“苗苗你不是想像小鸟一样飞起来吗?滑吧小鸟,飞呀飞呀,可好玩了。”一边请了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带着苗苗滑下来,让她感受玩滑梯的乐趣。接着夸奖苗苗勇敢、有进步,和她商量要不要接着玩。苗苗终于同意在小姐姐的带领下再去玩滑梯。玩过几次后,苗苗掌握了滑梯的要领,体会到滑梯的乐趣,胆子大了,脸上也露出自信的笑容。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