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 > 健康养生1 > 正文

冬至祭天习俗的来历

文章目录

一、冬至祭天习俗的来历
二、冬至的来历
三、冬至的其他习俗

冬至祭天习俗的来历

1、冬至祭天习俗的来历是什么

冬至节历史悠久,风俗比较多,其中最隆重的风俗当属祭天。古代,许多自然现象人们无法解释,于是就把它们看作是由天神在操纵。特别是皇帝,君王自认为是天神的传人后,祭祀天神就作为一种重要仪式举行,这也是君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活动。因此历代王朝都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把它列为国家的宗教祭祀活动之一。祭祀活动场面宏大,一般是在郊外举行,因此又被称为“郊祀”。明清两代在历代祭祀的基础上,将祭祀的活动更加神圣化,于冬至这天在北京南郊天坛祭天。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祭天活动十分隆重,因此天坛的规模宏大。

2、冬至节也是先民感怀祖德的日子

除了祭天迎日,冬至节也是先民感怀祖德、祭祀祖先的日子。在传统生活中,“祭”这个字是渗入在日常生活中,节日里祭祖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论是祭天,还是祭祖,虽然带有很重的迷信意味,但是却有着一种美好的期望,表达了人们的良好意愿。

3、百姓也把冬至当作一个重大节日

不但皇家庆贺,过去百姓也把冬至当作一个重大节日,称为“亚岁”,仅次于过大年。古代到了冬至,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有很多地方在冬至吃馄饨,因为冬至是一年中阳气上升的开始,正如混沌初开,可以用吃馄饨来象征打破混沌,开天辟地,后来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据说民间还有风俗,冬至这天亲朋好友间相互拜访,以美食相赠,过一个快乐热闹的节日,有时年货在冬至就耗掉大半,还留下了“冬肥年瘦”“冬至大如年”等说法。

冬至的来历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冬至的其他习俗

1、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2、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来源:pcbaby2021-07-13 15:32:07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相关知识
展开

家喻户晓的84消毒液 你真的用对了吗?

孕期吃错6类水果 危害胎宝发育

你是合格的妈妈吗?10道题目测出来

猜你喜欢
相关问答
看了又看
相关文章
热点标签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