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一体化管理中,生后的围产期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强调了出生后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氧饱和度的重要性,除了这一点外还需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包括镇静、禁食、胃管减压、吸痰、体位、保温、保湿等,还要及时拍片,造影,建立静脉通道,脐动静脉置管,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很多时候,规范、专业的产前评估,使得孕妇在产时,我们做好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的准备。小孩出生后,及时根据产前评估以及出生后实际呼吸情况,给予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部分重度膈疝,由于存在肺动脉高压、心脏先天结构异常等问题,出生后需要尽快进行心脏超声、CT检查,以进一步对症治疗。
一般根据呼吸情况,稳定病情48~72小时后,可以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根据诊断的不同类型,接下来的后续处理需要采取不同的原则,需要进行综合治疗方案的评估和筛选。比如轻中度的膈疝,可以采用微创胸腔镜手术;而重度膈疝,由于麻醉以及手术操作的风险,建议直接采用传统的开胸或者开腹手术方式。
出生后胎儿膈疝的主要严重并发症就是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又称持续胎儿循环,是指由肺发育不良引起的新生儿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升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由胎儿型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心房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所致的一种新生儿持续缺氧和发绀的病理状态。以出生不久出现严重低氧血症、肺动脉压显著增高、血管反应异常、动脉导管和(或)卵圆孔水平右向左分流不伴有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但可以并存)为特征,这也是导致胎儿膈疝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导管前(右上肢、头)和导管后(下肢、腹部)之间血氧分压差异2~27kPa或血氧饱和度差值>10%,表明存在导管水平右向左分流,提示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原则是降低肺血管阻力,维持体循环压力,保证组织灌注,纠正右向左分流,改善氧合,减少高氧及通气损伤。
总之,围产期的治疗牵涉新生儿膈疝术前的一系列围术期措施,保证手术前不出现并发症,减轻临床症状为手术提供保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手术失败或产生后遗症。
本节内容转载自《胎儿膈疝和食道闭锁释疑》章节内容,经暨南大学出版社授权发布。
想了解更多书籍详情,点击【胎儿膈疝和食道闭锁释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