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个好车你都不敢生孩子。”这几天,你肯定听过这句话。让家长们如此焦虑的语句,又再次发生在我们身边了。
继上海某小学狂晒“简历”,堪比选CEO的家委会竞选,和晒全家官职的陈处长后,又一个家长群贡献了头条新闻。
深圳南山荔海春城国际幼儿园的一名陈姓老师在家长群发出通知:请每位家长给宝贝拍张“我家的车”照片,称该照片将用于班级主题墙的一部分。
而且,老师还特别强调:“是家中的真车,不是玩具车哦。”
图片来源网络
对此,一部分家长觉得可能会因为车辆的档次让孩子们互相攀比并受到歧视,因此对这份“家庭作业”很是不满。
@迷路的木子洋洋的妹妹 : 估计是搜集学生家车子信息 区别对待富人孩子与家境一般的孩子吧
@有些情爱不能触碰 : 这老师就是个势利眼,想看看谁家孩子车好,有钱。以后收礼更方便,鄙视。不配为师。
也有些家长认为,家长们过分曲解了老师的意图。
@佳佳_Summer : 我认为老师的初衷和想法是没有错的,只是围绕主题展开活动,只是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家的条件不如别人,反而指责老师的不是!而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也并不觉得会不如别人,反而是家长对于家庭条件的高低从车上有了对比,更容易带给孩子影响!
家长们的敏感、焦虑都情有可原,毕竟,类似社会地位攀比这样的事情确实是存在的。但这个社会“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却在无形中渗入了孩子们春节的心灵沃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的确,幼儿园的孩子们毕竟还小,甚至还不知什么是攀比,只知道羡慕同伴的漂亮裙子和贴纸,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都在逐步增强。
《奇葩说》中有一期,一位辩手讲了自己的故事:
上学的时候,他有一件高仿的李维斯衣服,因为不太好意思,就穿在了校服里面。
结果做操的时候,不小心被同学发现了。于是,他听到同学们在背后小声议论,说他家好有钱。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其实,孩子想要获得别人的关注和羡慕,并没有什么不对。
但如果因为自己的东西不如别人,就非要一争高下,或者因为自己的东西比别人好,就瞧不起对方,那这样的攀比心理就值得警惕了。
孩子之间的攀比主要还在于家庭及生活环境的浸染。
当家长们谈论豪宅、名车,比较各种资源的时候,不要以为孩子们听不懂;
当电视、网络中的炫富攀比行为看在孩子眼里,他们自然也会有样学样;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如果喜欢攀比,那么孩子肯定也会不可避免地学到一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父母们的攀比,在物质上还不够,也会经常拿出自己的孩子来对比!“别人家的孩子”就是这样口口相传而来。
中国青年报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4%的受访家长会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
家长喜欢在小孩之间进行攀比:比成绩,比乖巧,比听话……老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按成绩分班,对家境富裕、父母当官的学生格外关照等等,都是在做攀比示范。
反之,父母的攀比也会潜移默化得转移到孩子的思想上。别总以为“3、4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也会形成一套自己的想法。
而这样的想法,也会来源于“同伴压力(PeerPressure)”
对3岁的孩子来说,同伴压力可能是别人都有托马斯火车、自己没有的懊恼;
对6岁的孩子来说,同伴压力可能是坐在一群参加各种兴趣班的孩子中间,开始讨厌自己为何什么都不学;
这些压力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各有不同。简单地说,同伴压力就是:发现自己在做一件不愿意或很没安全感的事,但因为同伴们都做了,所以自己也就做了。
比如说大家都有一整套芭比娃娃,只有她没有;大家都看同一个电视剧,学里面的人说一些不太好的话,她却没看过;小朋友们合起伙来嘲笑和欺负一个胖姑娘,并孤立与她做朋友的女儿……
而当孩子向家长求助时,如果作为家长没有给出建设性的意见时,孩子们就可能会在人生某些重大事情上事情了方向。
而为人父母,甚至是为人师长最应该做的就是把孩子浸泡在纯真与爱的氧份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让乐妈想起了挪威的一则公益广告,故事短短1分钟3天时间却点赞过亿,只因它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故事一开始,老师宣布下课,所有孩子都高高兴兴拿出爸妈精心准备的盒饭,准备大吃一顿。
只有一个小男孩,嘴角紧闭。因为他心里再清楚不过,家里条件不好,今天的饭盒又是空的。
当同学们都已经吃起来的时候,小男孩举手示意老师,要上厕所。男孩终于“逃”出了教室,他饿了,就喝几口水“充饥”。
终于,估摸着同学们吃得差不多了,男孩才回到座位。可当他打开饭盒的那一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饭盒里竟然魔法般地装满了各种食物。
他疑惑地看着四周的同学,有的若无其事地吃着面包,有着手里拿着胡萝卜对他回眸一笑。
那一刻,小男孩全懂了。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他家境不好,于是用这种方式帮助他,保护他的自尊。
在小男孩离开教室后,他们偷偷给他的不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最高贵的善良。
他们援助的不仅仅是小男孩饥饿的胃,更有力维护了他的尊严。这一餐,小男孩吃得特别香。
对于“攀比”二字,我们从不应在物质上获取自我认同,而应该是父母乃至整个社会引领孩子塑立自己的人生方向。
正如他们本身就是一束光,而我们要让孩子找寻自己的光芒。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