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走在烈日下,瞬间挥汗成雨,这样火辣辣的天气,最容易中暑了,尤其是抵抗力弱的小宝宝们。中暑轻者一般表现为口渴、头痛、头昏、多汗、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等;重者表现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在室外,家长们一般能考虑到防暑,但有些地方,却容易被忽视。万一宝宝中暑了,家长们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成熟,对气温变化适应性差,如果在日光下暴露的时间稍微长些,体温易快速上升,导致宝宝中暑。
炎热的夏天,带宝宝外出时,家长担心宝宝晒伤或中暑,都会给宝宝带上水、遮阳帽等,以备不时之需。然而,一些容易中暑的地方却容易被忽略,例如车内!有些家长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临时下车买瓶水或遇上熟人下车闲聊几句,常会把孩子留在车内。尽管对孩子的安全做了周密的安排,却低估了车内的高温。
据统计,汽车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车内温度会在短短几分钟内发生极大的变化。即使阳光不太猛烈,10分钟内,车内的温度也会急速提升6-7摄氏度。急速上升的气温,狭窄的空间,对宝宝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这可能会让宝宝出现体温飙升,窒息等中暑症状。
此外,其他闷热的环境也容易导致宝宝中暑,如楼梯间、电梯间、不通风的房间等。家长们会把防中暑的注意力放在室外太阳下,往往容易忽略一些特殊的地方。
中暑的宝宝一般会有以下这些症状:
1、宝宝皮肤发红发烫,体温高但不出汗,或者出冷汗,皮肤湿冷;
2、宝宝烦躁不安且哭闹,呼吸和脉搏加快,接着会显得很疲乏,甚至抽筋或昏迷;
3、较大的幼儿会出现恶心、头晕,失去方向感,表现得昏昏沉沉,对外界反应迟钝。
一旦发现宝宝有中暑症状,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首先散热,将宝宝转移到阴凉处,脱去或解开衣服,擦干汗液或换上干净的衣服,注意空气流通。
其次降温,用湿凉的毛巾敷在宝宝额头,或小心擦拭全身。但要切忌直接用冰水或冰块使体温骤降,这会使宝宝的皮肤血管极度收缩,皮肤血流明显减少而无法继续排热。
最后解暑,当宝宝意识清醒后,可以给宝宝喝解暑绿豆汤或淡盐水。有头晕、头痛症状的宝宝,家长可在宝宝两眉之间和太阳穴上涂些清凉油,以提神醒脑。
若采取以上措施之后,宝宝仍未见好转,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防暑,多喝水是关键。每隔半个小时左右,家长要提醒孩子喝点水。可以适当饮用淡盐水,补充流失的盐分。除此之外,可以煮些消暑的饮品如绿豆汤给宝宝喝。夏天炎热,宝宝有可能胃口不佳,这时要注意营养均衡,让宝宝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能为宝宝补充营养和水分。
调低室内温度,保持室内通风透气。但要注意,不能让宝宝在空调房呆太久,也不能让空调、风扇直接对着宝宝吹,以防受凉感冒。
如果要带宝宝外出,家长最好挑选凉爽的早上或傍晚。若必须在高温时段出门,则要带上遮阳伞、遮阳帽、饮用水、清凉油等防暑“神器”。在宝宝后背垫一块汗巾,可以吸汗,但要及时更换湿汗巾,如果衣服已经汗湿,则需要马上换上干净透气的衣服。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一冷一热的环境也容易导致中暑。宝宝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若突然去到室外,或从炎热的室外,突然进入低温的空调房,温差变化太大,宝宝身体一时难以调节,也容易发生中暑,家长需警惕。
儿童尤其4岁以下对热更敏感,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学龄期儿童户外活动多,更容易出现暑热病。因此,为了保证儿童夏季安全,避免暑热病发生,关键是了解如何预防、识别、处理暑热病的知识。夏季天气炎热,尤其南方空气湿度较高,暑热病风险明显增大。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您好,实际上,大多数儿童在充足水分补充时也能如成人调节体温变化,但如存在以下情况则属高危人群: (1)婴幼儿:因体表面积大,吸收外界热更多、运动时更多产热、且出汗少于成人,不知道、不会或忘记或喝水等; (2)精神或运动发育异常的孩子:不知道大量出汗需要补充水分,不能自己变换体位; (3)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囊性纤维化、心脏疾病等; (4)患有急性病:如发热、胃肠炎等; (5)剧烈运动:尤其是对热耐受差、超重或肥胖的孩子; (6)正在服药的孩子:抗组胺药、利尿药、精神疾病用药等影响机体体温调节能力; (7)有过暑热病史:对高热适应和调节能力差等。
主治医师 伊丽莎白妇产医院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