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正文

牛皮癣病理生理特点分析

  牛皮癣的病理

  少数病人有脓疱性损害或关节炎症状,或是全身皮肤发红脱屑而呈红皮症。

  干癣等名称已不通用,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牛皮癣,但症状不像牛皮癣,也不是真菌所致的癣病,病名又易和中医所称的牛皮癣混淆,因而一般改称为牛皮癣。

  牛皮癣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特别常见于经常遭受外压摩擦的部位如肘膝背侧、四肢伸侧、骶骨部位附近及头皮等处,两侧往往多多少少地对称。

  表皮的胶质层细胞不能完全成熟,成为角化不全的细胞,细胞束之间有充着空气的间隙。临床上所见鳞屑为银白色云母状,就是由于含空气的角化不全角质层折射光线的缘故。在角化不全角质层内或其下方。常可见到细胞已被破坏的嗜中性粒细胞群。这些成群的白细胞同一些变性的表皮细胞混住一起,成为微小脓肿,称为门罗微脓肿,是牛皮癣病理特征之一,但门罗微脓肿也可出现于脂溢性皮炎、连续性肢端皮炎、脓性卡他角化病。

  在角化不全的细胞下方,颗粒层细胞很少,或是完全消失。棘细胞层发生细胞间肿但无水疱形成。在细胞间隙内往往有些零散的形体不完整的白细胞,表皮突因水肿而延长,长度皆差不多。

  在真皮内,浅层的血管周围有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尤其特殊的,乳头的顶端水肿及胀大而成杵状,深深地嵌入表皮层而接近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因此,在临床上,将鳞屑剥离时,很容易将乳头露出,并易损伤乳头的血管而引起出血小,疱性银屑病与连续性肢端皮炎及疱疹样脓疱病的组织变化相同,皆有海绵状科戈介(Kogoj)微脓肿。由于水肿的表皮细胞破裂,细胞壁连成海绵状,真皮的中性粒细胞游走到海绵状疱腔内,成为海绵状脓肿,也就是科戈介微脓肿,容易出现于表皮的上部。当脓肿随表皮细胞推进到角质层时,且成为较大的门罗脓肿。其他变化如角化不全、表皮突网嵴延长、真皮浅部有细胞浸润等变化和寻常牛皮癣的组织变化基本相似。有的嗜中性粒细胞侵入表皮内。

来源:pcbaby2012-01-12 09:38:07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相关知识
展开

家喻户晓的84消毒液 你真的用对了吗?

孕期吃错6类水果 危害胎宝发育

你是合格的妈妈吗?10道题目测出来

猜你喜欢
相关问答
看了又看
相关文章
热点标签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