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 > 幼儿 > 正文

妈妈必须看懂的血规化验单5项

作者: 晨晞 出处:pcbaby 2014-05-14 14:58
1回顶部

  小宝宝因为身体体质比较弱,最常见宝宝患的病可能要输感冒发烧了。每次当宝宝生病带去医院看时,医生总会先让宝宝验血。大家会有所疑惑吗?为什么总要验血呢?其实验血的目的就是想知道宝宝的身体状况,在人生病的时候,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变化去确定一些病因,去区分是否病毒感染等病症,及时有效地对症下药。

  不过,医院里的化验单总是一排排很让人头疼的英文缩写字母和数字。这些在平常人眼里就像天书一般。现在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如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让妈妈们下次再面对它时,就可以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1、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在以下情况会出现红细胞计数值增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肾癌、肾上腺肿瘤;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高山居民、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

  在以下情况会出现红细胞计数值减少:

  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肾病、肝病、胃切除术后、出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血病以及接触苯胺等化学物质引起职业中毒等所致的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如产后、手术后)、重症寄生虫病等;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附:正常范围参考值:

  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

  新生儿 (6.0~7.0)×1012/L。

2回顶部

  2、血红蛋白测定(HGB)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血红蛋白由四条链组成,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一条链有一个包含一个铁原子的环状血红素。氧气结合在铁原子上,被血液运输。

  血红蛋白增多情况: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血红蛋白减少情况:

  (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B.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2)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及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附:正常范围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儿童:110~160g/L。

3回顶部

  3、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旧称白血球,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附:正常范围参考值:

  成人 (4.0~10.0)×109/L;

  儿童 (5.0~12.0 )×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4、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计数,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在集体正常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止血兼有机械性的堵塞伤口和生物化学性的粘附聚合作用。

  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某些内科疾患如胶原性疾患、脾功能亢进、尿毒症、肿瘤骨髓转移引起骨髓纤维化时可继发血小板减少。某些造血系统疾患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均可伴有血小板减少。凡体内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粟粒结核等血小板也往往减少。

  血小板显著增多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肿瘤骨髓转移(有溶骨性变化时)。在脾切除手术后,血小板也能呈现一过性增多。此外,骨折、出血和手术后,血小板可反应性轻度增高。

  附:正常范围参考值:

  (100~300)×10^9/L。 (10--30万/mm3)。

4回顶部

  5、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是一个“大家族”,正常血液中白细胞以细胞质内有无颗粒而分为有粒和无粒两大类,前者粒细胞根据颗粒的嗜好性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三种;后者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每类细胞的形态、功能、性质各异。

  A、嗜中性粒细胞:(1)增多: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如大叶性肺炎,流性性脑膜炎,败血症等)白喉,烧伤后,大手术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失血,溶血,组织坏死等。(2)减少: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结核病等),病毒感染(如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等。

  B、嗜酸性粒细胞:(1)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枯草热等),寄生虫病(如钩虫、蛔虫、血吸虫、肺吸虫、绦虫等),某些药物的应用(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先锋霉素等),皮肤疾病(如天疱疮、湿疹、剥脱性皮炎、牛皮癣等);某些血液病,肺浸润嗜性粒细胞增多症(如过敏性肺炎,热代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过敏性呼吸道综合症等)以及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前期等。(2)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其他感染的早期,以及应激状态和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

  C、嗜碱性粒细胞:(1)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切除后,某些铅,铋,锌金属中毒者,某些用理化因子进行治疗的病人。(2)减少:不易察觉,目前无临床意义。

  D、淋巴细胞(1)增多:见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结核病,肾移植后排斥前期,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巨球蛋白血症等。(2)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者等。

  E、单核细胞:(1)增多: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肺结核等。(2)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附:正常范围参考值:

  (1)嗜中性粒细胞(N):

  成人:0.40到0.75

  儿童:0.30到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到0.05

  (3)嗜碱性粒细胞(B):0到0.01

  (4)淋巴细胞(L):

  成人:0.20到0.45

  儿童:0.30到0.56

  (5)单核细胞(M):

  成人:0.02到0.06

  儿童:0.02到0.08

  以上资料是提供给妈妈参考的,可以学习一下,以后可以自己看懂宝宝的验血单,及时发现宝宝有什么问题,确保宝宝能健康成长。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