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七夕节到了。七夕文化知多少?许多情人们都开始为这个节日做准备了。对于这个节日你又知道些什么呢?有那些故事?有什么风俗?有什么饮食习惯呢?
1 、夫妻团聚、情人相会
民间故事称,天上的织女来到人间洗浴,牛郎听从神牛的话,偷走织女的衣服,织女遂与牛郎成婚。但是,织女与牛郎的婚姻,受到织女母亲(王母娘娘)或父亲(天父,苗族传说)的反对,牛郎织女小夫妻被分隔在天河(天汉、银河)两侧,每年只有在七夕这一夜,织女与牛郎才能相会,届时有喜鹊聚集在天河上架成鹊桥。唐代学者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风俗通》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宋代学者陈元靓《岁时广记》卷26引《淮南子》云:“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宋代学者罗愿《尔雅翼》卷13云:“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以为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2、乞巧
南朝学者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瑜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袁珂先生《中国神话大词典》引《帝京景物略》卷2云:“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则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谓之乞得巧。”
3、炎黄两族通婚的故事
王红旗在全彩绘大画册《经典图读山海经》(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一书中,以及《牛郎织女隔河望,炎黄恋战七千年》(《文史杂志》,2003年4期)一文中均指出,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的牛郎与织女通婚而受到惩罚的故事,记录的是炎帝族的鼓部落与黄帝族的缘妇部落的青年男女,突破双方敌对情绪和母系社会的习俗,大胆相爱、成家立业的社会变革。事实上,炎帝族与黄帝族从战争走向融合,中华民族的形成,均得益于炎帝族和黄帝族青年男女的爱情追求和相互通婚。因此,七夕既是夫妻团聚节、情人节,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纪念日,象征着中华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的团结。
4、饮食习俗
根据上述七夕节的文化内涵,七夕的特色食物应该能够体现夫妻团聚的幸福、情人相聚的喜悦,民族团结的信任与繁荣,以及在艺术、工艺上精益求精的追求。据此可知,七夕的特色食物应以瓜果和蜜为主。《太平御览》卷31引《日纬书》:“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与此同时,蜜在我国象征着夫妻甜蜜的生活,而蜜蜂建造的六边形蜂窝属于巧夺天工的设计。此外,还可以用松针象征绣花针,煮松针汤喝;松针可入药,具有预防流脑,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夜盲症、神经衰弱、营养不良性水肿等药效。或者用五彩面象征绣花线,用石榴象征团结,用红高粱与黄小米双色饭象征炎帝族与黄帝族的融合,等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专题:七夕吃什么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