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连载一:帮孩子克服消极情绪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10-03-09 00:06
1回顶部

0

下一篇 回到目录 

 

  在有孩子之前,我以为自己将是一个妙极了的家长。我可以滔滔不绝地告诉你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有问题。后来,我自己也有了三个孩子。

  真正有了孩子,我才认识到为人父母的难处。每天早晨我都安慰自己说:“今天就不会那样了。”但每天都是悲剧重演:“你给她的比给我的多!”“我不要这个粉色的杯子,我要那个蓝色的。”“这麦片糊跟吐出来的差不多!”“我就是不回房间去,你管不着我!”

  ……

  他们终于把我搞垮了。我做了一件我以前从没想到的事:我参加了一个家长研讨班。这个研讨班设在我们那儿的一个儿童教育中心,由一位年轻的心理学家海穆·吉诺特博士做指导。

  这个研讨班非常引人入胜,讨论的题目是“孩子的感受”。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闪烁着种种新的观念,我手中的笔记本里装满了尚未完全消化的新知识:

  ★孩子的感觉与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孩子感觉好,自然会通情达理。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帮助他们感觉良好呢?

  ★通过承认并接受他们的感受!

  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做父母的通常不承认并接受孩子的感受。

  举例来说,以下不都是我们常对孩子说的话吗?

  “你不可能真的那么想。”

  “你是在故意说反话,你一定是累了。”

  “那么一点小事儿,值得这么伤心吗?”

  长期否认孩子的感受,会使孩子感到困惑与愤怒,也会让他们变得不会体会自己的感受,不相信自己的感受。

  还记得刚上完研讨班时我心里在想:“也许别的家长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我可没这个问题。”但后来我开始留意了。下面这些对话是一天之内在我自己家中发生的:

  孩子妈妈,我累了。

  我你刚刚睡过觉,不可能累。

  孩子(更大声地)但我累了。

  我你不是累,你只是还有点儿没睡醒。起来穿上衣服吧。

  孩子(大嚎起来)不要,我累了。

  孩子妈妈,我好热。

  我天冷,别把毛衣脱下来。

  孩子我要脱,我热!

  我我跟你说了,别把毛衣脱下来!

  孩子我要脱,我热!

  孩子这个节目真没劲。

  我别瞎说,这个节目挺有意思。

  孩子这个节目蠢透了。

  我这个节目很有教育意义。

  孩子这个节目好恶心。

  我不许这样讲话!

2回顶部

  你看出来了吗?一方面,我们所有的谈话都变质为争吵;另一方面,我在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的孩子们,不要相信他们自己的看法,而是要依赖我的观点。

  一旦我认识到这一点,我立刻下决心改变自己。但怎么才能改变呢?对我来说,最好的办法是为孩子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我问自己:“假如我是一个孩子,我感到累了,热了,烦了,我会怎样?假如我想要我生命中那个全能的大人了解我的感受,我会怎样?”

  在接下来的几周中,我努力去试着体会孩子的感受。这样一来,该说的话自然就涌到了嘴边。当我和孩子说以下内容时,我都是真心真意的,而不是在试用某种教育方法:“噢,我知道了。虽然你刚睡醒,但你仍然觉得有点累。”“噢,我知道了。虽然我觉得冷,但你觉得热。”“噢,我知道了。你对这个节目评价不高。”毕竟,我们是两个独立的人,我们完全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感觉。这谈不上谁对谁错,感觉到什么就是什么。

  这一新招管用了一阵子,我跟孩子之间的争吵次数明显下降了。直到有一天,女儿宣布说:“我讨厌姥姥。”她这是在讲我的母亲啊!我立刻脱口训道:“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呢?你知道你并不讨厌姥姥。我永远不想再听到从你嘴里说出这种话来!”

  这场交锋使我对自己又有了新的了解:对于孩子的大部分感受我都能较好地接受,但一旦他们说的话使我感到生气或不安,我会立刻回到老样子。

  后来我了解到,有我这种反应的家长还不在少数。下面我们将列举孩子们说的一些话,这些话通常都会被家长们不加考虑地予以否定。请读一读这些话并写下家长们可能使用的否定答复。

  1孩子我讨厌我的生日聚会。(而你已尽了全力来使这一天快乐美好。)

  父母(否定这种感受)

  2孩子我不要戴牙箍了,扎得我很疼。我不管牙医怎么说!

  父母(否定这种感受)

  3孩子气死我了!就因为我迟到了两分钟,老师把我赶出了体操队。

  父母(否定这种感受)

  你写了哪些回答呢?你有没有写出下面这样的话呢?

  “你在说些什么呀?你的生日聚会多棒啊——有冰激凌、生日蛋糕,还有气球——那好吧,以后你再也别想开生日聚会了!”

  “戴牙箍能疼到哪儿去?我们在你嘴里花了那么多钱,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都得给我戴!”

  “你没有权利生老师的气。都是你的错,你应该准时到场。”

  出于种种原因,这样的话我们大多数家长是张口就来的,但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会有什么感觉呢?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个练习,让我们也体会一下别人无视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一种滋味。

3回顶部

  假设上班时间,你的老板让你为他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且要在下班前完成。你原打算立即去做,但由于发生了些紧急情况,你把这件事完全忘到了脑后。那天太忙乱了,你几乎连吃中饭的时间都没有。

  正当你和几位同事准备回家的时候,你的老板走过来,向你询问他交代给你的任务。你立刻向老板解释今天是多么繁忙。

  他打断了你的话,大声地愤怒地嚷道:“我不想听你的辩解!你以为我花钱雇你来是干什么的?是让你整天坐在这里吗?”你刚想张口解释,他说了句“别说了”,然后进了电梯。

  同事们都假装什么也没听见。你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然后离开了办公室。在回家的路上,你碰到了一位朋友。你仍然在为刚才发生的事感到气愤,于是就情不自禁地向他(她)倾诉了起来。

  你的朋友试着“帮助”你。下面是他(她)的八种不同回答方式。在阅读每一种回答时,请体会一下你心中的第一直觉感受并把它写下来。(这里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你的感受是什么就是什么。)

  1否认感受式回答:“这有什么好生气的?你这样想真是太傻了。你大概是累了,把事情过分夸大了。不可能像你说的那么坏。算了吧,笑一笑……你笑起来很好看。”

  你的感受与反应:

  2哲理式回答:“你知道,生活就是这样的。不可能万事顺心如意,要学会处变不惊。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你的感受与反应:

  3建议式回答:“你知道你该怎么办吗?明早一上班,马上去你老板办公室对他说 ‘我错了’。然后马上坐下来完成你前一天忽略了的工作。别让那些七零八碎的紧急情况捆住手脚。而且,如果你是个聪明人,如果你想保住饭碗,你一定要保证今后再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你的感受与反应:

  4提问式回答:“到底出了什么紧急情况会让你把老板交给你的特殊任务都忘了?难道你不知道如果你不马上去干,他会很生气吗?这样的事以前发生过吗?他走出去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追上他,再向他解释?”

  你的感受与反应:

  5为对方辩护式回答:“我可以理解你老板的反应,他的压力也一定很大。他没有频频发脾气已经很不错了。”

  你的感受与反应:

  6怜悯式回答:“噢,你好可怜啊。这太可怕了,我真是太为你感到难过了。我简直都快哭出来了。”

  你的感受与反应:

  7业余心理分析式回答:“你有没有想过,你为此感到伤心的真正原因,是你的老板在你的生活中扮演着父亲的角色?你小的时候可能担心过失去父亲的宠爱,所以当老板骂你的时候,你早期被拒绝的恐惧感就又回来了。难道不是这样吗?”

4回顶部

  你的感受与反应:

  8理解同情式回答 (努力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唉,听起来真是难为你了。忙累了一天,又受到这样的当众责难,你一定觉得很难承受吧?”

  你的感受与反应:

  通过上述练习,你了解到你自己对人们的各种说话方式的感受与反应。下面来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感受与反应。当我感到伤心或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别人的看法,那种谈话只会使我感觉更糟。怜悯只会使我感到自己可怜,发问只会使我为自己辩护,而最令人气愤的是听到说我不应该有这种感觉。所以,对于上述各种说话方式,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算了吧!还有什么好谈的?”

  但是,如果有人真正在聆听,如果有人认同我内心的伤痛并给我一个机会来聊一聊我的困扰,那么我会感到我的伤痛在减轻,我的困惑在消除,我会更有能力面对我的感受与问题。

  我甚至还会对自己说:“我的老板通常还是很通情达理的……也许我的确应该立刻把那份报告处理好……但我还是觉得他做得有些过分……算了吧!明天我早点儿去,第一件事就把报告写好……等我把报告拿给他的时候,我会让他知道他这样对我讲话使我多么难过……而且我还要告诉他,从今以后,如果他想批评我的话,我希望他私下跟我谈。”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感爱也是同样的。如果他们感到有人在聆听,如果他们得到了别人的理解,那么他们同样可以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这种富有同情心的话语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感受通常都是遭到否定的。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学习与练习,熟练地掌握这一接纳性的新语言。

  行动指南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将用精彩的漫画和对话形式,以具体的案例展示出来,请看连载二

书籍荣誉:

  本书被誉为全球亲子教育沟通圣经,美国累计销售300多万册,被译为30多种语言,雄踞美国亲子教育书排行榜第一名近30年,至今长盛不衰!当当网终身五星级图书,中信社第一版重印多达12次。

     本文由中信出版社独家授权太平洋亲子网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