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低龄宝贝入园指南

  3、妈咪要调整心态
  
  不要把宝贝的哭闹看得太严重
  
  作为妈咪,当别人告诉我,分离时哭得泪人一样的儿子在我离开他的视野之后,很快就又开心地玩了起来时,也很不能理解。但是,自从我自己创办幼儿园之后,我确实看到了不少这样的例子。所以后来我和家长们开玩笑说,你要是不相信我可以给你录下来。我们过去听幼儿园里有经验的老老师“赶”妈咪走,说“别磨蹭了,越磨蹭越哭得厉害”时,心里有些反感。可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那些面露不忍,一步三回头,甚至抱了宝贝离开的妈咪,她们的宝贝往往哭闹的时间更长一些。
 
  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宝贝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直接看到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发现,哦,我一哭,妈咪就能多和我呆一会儿!结果,妈咪的犹豫变相地奖励了宝贝的哭闹,他当然越哭越起劲了。
  
  既然知道了其中的奥妙,那么妈咪应该理性地处理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到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宝贝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大人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宝贝刚进入幼儿园的表现看成宝贝成长过程中的一步,平静而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

  以正确的方式了解宝贝在幼儿园的情况
 
  宝贝入园之初,妈咪想了解宝贝在园表现时,可以向老师提问,或查看幼儿园的家园联系簿,幼儿园也应该主动向家长说明宝贝的情况,但妈咪最好不要一见到宝贝便立刻问长问短,显得格外焦虑。
  
  曾经有一位小朋友,适应得比一般宝贝慢。后来和家长聊起来,才知道原来孩子的奶奶很不放心,每天宝贝回到家,妈咪都要当着宝贝的面给奶奶打电话,报告宝贝今天哭了没有,看上去情绪是否低落等。家长如此紧张,对幼儿园如临大敌,家长的这种焦虑情绪当然会传染给宝贝,进一步引起宝贝的紧张情绪。
  
  让宝贝坚信上幼儿园是他的责任

  当宝贝在家哭闹,不想上幼儿园时,如果您确信这只是宝贝不适应的反应时,可以淡然处之。入园期间,妈咪可以多陪陪宝贝,与宝贝多一些身体接触和抚慰,但一定不要随便哄宝贝说:“好好好,我们明天不上幼儿园。”妈咪可以简单向宝贝说明:“宝贝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妈咪上班一样。”然后就转移宝贝的注意力,对上幼儿园的问题不再讨论,也不深究。这样的态度,会让宝贝认识到,妈咪的决心不是哭闹可以改变的。这种处理方式反而能缩短宝贝哭闹的时间,减少大人宝贝的痛苦。

  总之,随着幼儿园的管理日趋人性化、个别化,随着家庭教育的理念日趋理性化,相信更多的宝贝会平稳走出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妈妈上班引发的一串问题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幼儿天资测验

全托好还是日托好   测测孩子是否适合入学  怎样矫正孩子的撒泼行为

来源:互联网2007-10-14 17:28:19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相关知识
展开

家喻户晓的84消毒液 你真的用对了吗?

孕期吃错6类水果 危害胎宝发育

你是合格的妈妈吗?10道题目测出来

猜你喜欢
相关问答
听了个教育讲座,说旁观式教育能促进亲子关系,到底有没有帮助的?
任淑一专家

旁观式教育对亲子关系培养应该是让父母更多的变成孩子的朋友,让家长都能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举个例子,比如不想满足孩子的一个无理要求,你怎么做呢,是大声呵斥他一番,还是经不住孩子的哭闹妥协了呢?我认为父母在这个时候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不同意你的这个要求,并且在旁边旁观看孩子的反应,直到孩子自主平静下来。这样做,能让孩子自己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哭闹是不好的行为,我不哭闹爸爸妈妈会对我什么态度,我哭闹会得到什么,得不到什么,他都能主动了解到,其实小孩子很聪明的,如果他一哭闹你就去满足他,你就会被他“控制”了,亲子关系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境遇。

任淑一

教育专家

亲子班的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帮助啊?该报读吗?
张思莱专家

亲子班应该是教给父母怎么在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如何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引导孩子各个方面的发展。但是现在现实情况不是这样的,我们现实情况是陪同孩子上早教班的,大多数都是隔代人或者阿姨,所以也就起不到父母陪伴孩子,然后在陪伴过程中,根据老师的引导,发现孩子的特殊才能或者不足,然后通过老师教的方法来进行引导的作用,我们缺乏这个过程。所以我们说选择一个好的早教中心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国家把0-3岁阶段的教育抓起来。我不反对孩子上一些早教班,但是家长必须得明白目前我们国家早教班的一些特点。0-3岁的早期教育,并没有纳入到国家的教育体制里,我们所有的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的内容,都是在孩子三岁以后,而0-3岁这个阶段是没有的。所以现在0-3岁这个阶段的早期教育指导,往往就落实到这些亲子班上。但是现在一些亲子班(早教班),往往就是采取了一种超前教育,或者是不太符合这个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的教育来吸引家长。还有就是我们家长本身也有一种横着比的思想,老是觉得人家的孩子怎么样,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就是我们早期教育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误区。 而且家长必须要明确,亲子班的教育不是给孩子进行教育,也就是说它的教育对象不是孩子,而是孩子和他的父母。

张思莱

主任医师

看了又看
相关文章
热点标签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