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艺术特色 > 正文

5个步骤 与孩子一起玩转音乐吧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12-05-25 10:41
1音乐带给宝宝的好处回顶部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话:“音乐让孩子更聪明”、“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一点也不夸张。

音乐带给宝宝的好处

    其实,音乐的好处,还远远不止这些。它就像一个大大的礼盒,里面盛放着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也许在宝宝年纪还小的时候,他无法完全领略;但随着成长,他会发现,这些东西是值得用一生的时间来慢慢领略、慢慢享受的,例如——

  智慧:的确,音乐可以让宝宝变得更聪明。这是因为音乐能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令他们的小脑袋变得更灵敏更协调,不但能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和感受力、发展他们的空间感和时间感,而且对宝宝的语言、数理、逻辑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善良:音乐是离我们心灵最近的东西,为美好的音乐而感动几乎是人类的本能。尤其是宝宝,他们的心灵还是一张纯净的白纸,音乐可以轻易在上面留下美妙的印记。试想一下,这样一颗被音乐滋养过的丰富敏感的小小心灵,怎能轻易被污染呢?

  敏感:音乐的情感表达是非常微妙的,音符的排列略有不同,就能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乐曲。因此,喜欢音乐的孩子不但会有敏锐的听力,也拥有敏锐的感觉,在练习过乐器的孩子身上,这种特质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想象力:这个世界上,恐怕很难有什么东西比音乐更抽象了,它只是一组声音,转瞬即逝;但音乐又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东西,因为它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是无边无际的。所以,音乐对宝宝想象能力的培养是任何别的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创造力:宝宝对音乐的想象不是被动的,而是融入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和记忆,也激发着他自己的创造力。不信,你看那些喜欢音乐的小宝宝,谁不会哼哼些自己“发明”的小调呢?别听他哼得不着调,这可是宝宝即兴发挥着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呢!

  丰富的情感:这世界上有多少优美的旋律,这些旋律里蕴涵着多少不同的情感!复杂微妙而动人心弦。正是如此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才能培养出一颗丰富细腻的心灵。

  优雅的气质:艺术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那种,听熟、练会几首曲子并不能改变一个孩子,但音乐长期的感染和熏陶,必定能让你的孩子变得宁静优雅,对生活中美的一切也会显得更加敏感和陶醉……

  快乐:看,所有的宝宝在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都会露出开心的表情,有些还会随着音乐而“手舞足蹈”,这是他们不需要任何学习就能得到的快乐享受。

  就学习钢琴而言,本来音乐是培养情操给人美的享受的一种艺术,但某些家长对孩子异常严格,甚至强迫孩子练琴参加考级,功利性很强,以至于某些孩子失去了学琴的兴趣,为练琴而练琴。

  其实,如果让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练琴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音乐带给孩子更多的快乐和自信。有一位家长对此感受颇深,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学琴,特意请了专业老师,但孩子并不情愿,家长天天逼着孩子练琴,每次孩子练琴连个笑脸都没有,但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练,很无奈。像很多家长一样,最后不得不放弃。时隔两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孩子又参加了艺术专修学校的集体授课班,在这个班上,和同龄的孩子一起学琴,这种互动式的小组学习方式,逐渐使孩子对音乐有了兴趣,并通过学校组织的汇报演出,极大的增长了自信心。孩子从琴声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从心底深处发出对音乐的热爱。此时家长也并不勉强孩子去考级,而是引导孩子让练琴让音乐带来快乐和自信的体验,通过音乐中的自信与成功的感受,使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性格更加开朗,心灵更加健康。

2教宝宝倾听音乐应注意什么回顶部

教宝宝倾听音乐应注意什么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要从小开展训练各种听觉的游戏,就能培养宝宝倾听音乐的兴趣,能让宝宝感受到音乐的美,开启宝宝的智慧。

  为更好地启发宝宝对的音乐爱好,教宝宝倾听音乐应注意以下几点:

  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界中的音乐美。各种鸟儿、虫儿、小动物的叫声,马路上各种车辆的行进声,风声、雨声......都能够激发孩子倾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欲望。

  选择的音乐时要注意适合宝宝的年龄特点。刚出生的宝宝,可以选择轻柔、缓慢的音乐让他们倾听,让他们感到安全、舒适。到一岁半至二岁时,可以选择有象 声词、反映各种音响的音乐让他们倾听,鼓励他们模仿发音。二岁半至三岁的宝宝,可以选择短小、具有鲜明音乐形象的音乐让他们倾听,发展他们的音乐理解力和 想像力。

  成人陪宝宝倾听音乐,要注意养成孩子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可以运用形象的玩具,帮助宝宝理解音乐的性质,增添听音乐的趣味。如听摇篮曲时,成人可怀抱布娃娃,做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鼓励宝宝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听完一段欢快、活泼的音乐后,可以让宝宝做小鸟飞、小免跳的动作,说一些简短的话语:小鸟飞飞,小兔跳跳,宝宝笑笑,多么快乐!

  宝宝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很短,每次倾听音乐最好控制在5~10分钟之内,以免时间过长,使宝宝感到疲倦,失去兴趣。对于1岁多的孩子来说,学习音乐只是使孩子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这就是让孩子听音乐,学唱歌。

  听音乐

  1、选择悦耳的多元音乐。声音伴随的刺激能够发展婴儿的听觉神经,但一定要悦耳的。莫扎特音乐有这些特质,如果只听单调且重复性很高的流行音乐,不足以刺激宝宝脑部的发育,必须要节奏多元的乐曲,才能让听觉脑波交换,《双钢琴演奏d大调》、《第一号法国号协奏曲d大调》等曲,更是有这些特质,适合宝宝聆听。

  2、每天定时播放。每天可定时给他放一些旋律优美的古典乐曲,交响乐曲等,每次15分钟即可。

  3、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早晨起床时,播放轻声悦耳的音乐;游戏时,配上活泼有趣的音乐;晚上睡觉时,放一段温柔、安静的摇篮曲。爸爸妈妈准备些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如小锣、小鼓、小木琴、响铃、串铃、八音盒、玩具琴等,它们清脆响亮的声音总能引起宝宝的兴趣,开始任他随意敲打和弹奏,逐渐教会宝宝正确的有节奏的敲打方法及弹奏方法,每天坚持和孩子玩音乐游戏。

  学唱歌

  1、乐曲的选择应符合宝宝唱歌的特点,节奏要简单,篇幅要短小,歌词以象声词为最好,易引起宝宝模仿唱歌的兴趣的歌曲让孩子学唱,如《小白兔》、《大公鸡》等,还可教孩子拍拍手、跺跺脚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

  2、用游戏的方式训练宝宝模仿唱歌。如《小鸡和小鸭》这首歌曲比较形象化,可先教会宝宝小鸡和小鸭的动作:把双手握在一起,伸出左右手的食指,两食指并在一起做鸡嘴;小鸭只需两手心相对,手掌根靠在一起,让一只手的手指朝上,另一只手的手指朝下,这就成了鸭嘴,还可以手指开合动起来,边唱边做动作,对宝宝的模仿有很大的帮助。

  3、家庭式的音乐熏陶。如遇到有演唱会或电视歌曲比赛、儿童卡拉ok等节目,可以与宝宝一起欣赏,同时进行启发、引导模仿。

  4、当宝宝在模仿唱歌时,不要打断,应鼓励继续进行,并不断地启发和帮助,纠正姿势。

3准备好与孩子一起玩音乐回顶部

准备好与孩子一起玩音乐

  最基础的音乐素养,每个人都有,自认为没有“音乐细胞”的爸爸妈妈同样可以采用和孩子一起“玩”音乐的方法!和孩子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王国吧。

  发掘孩子的音乐才能越早越好,因为大脑发育最旺盛的阶段是从出生后即开始,到1O岁左右结束,语言能力和音乐能力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发展的。

  从训练他对声音的敏感开始

  美妙的大自然中,处处可以听到鸟儿、虫儿、小动物的叫声,马路上各种车辆的鸣笛声,还有刮风的声音,雨水的滴答声等等,可有意识地让孩子来听,鼓起腮帮或弹动舌头模仿,一旦孩子对物体的各种声音产生了兴趣,就应进一步要求他记住这些声音,例如,让孩子辨别家人的说话声、走路声、敲门声等。这样通过反复的训练,小孩从小就有灵敏的耳朵。

  可为孩子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有声玩具,让他在扮演“医生”,“接线员”“修钟表的人”等角色时,感受听诊器、闹钟、手表、玩具电话的声音。孩子用听诊器听到了父母“扑扑扑”的心跳声很兴奋,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更兴奋,他完全没想到,自己的身体里还存在着这么一种神奇的声音。在激起了孩子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后,让孩子继续感受“嘀嗒嘀嗒”的走秒声、“叮铃铃铃”的电话声、“喔喔喔”的鸡鸣声等这些稳定的、均匀的节奏,让孩子模仿。这样孩子不但对声音越来越有兴趣,还有了基本的节奏概念,让幼儿发现有节奏的声音所带来的欢快情绪,感受到节奏的幽默感。

  以身体为“乐器”

  拍手是孩子经常重复的动作,也是宝宝表达内心喜悦的方式。孩子节奏感的培养就可以从拍手开始,和孩子一起玩拍手的游戏,逐步培养孩子在拍手、拍腿、跺脚、奔跑、点头等活动中的节奏感。两岁以上的宝宝,家长还可以打开录音机,和孩子一起玩《身体是个小乐队》的音乐游戏,可以鼓励孩子自由地选择身体的任何部位为乐曲伴奏,如拍手、跺脚、拍腿、打舌、拍肩等,在拍拍打打中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绪。

  好玩的拟音游戏

  在电影中,很多声音效果是通过拟音做出来的,通过游戏让孩子了解这一过程,可让他对声音的神奇性更感兴趣,如用筛子筛豆表现下雨的声音等;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用自制的节奏乐器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如在矿泉水瓶子里装上沙子或小豆,摇动它,就能发出美妙的下小雨的声音;用筷子敲击易拉罐可发出敲小锣的声音、用尺子刮拉梳子可发出在地上拖拉东西的声音;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用不同音色的土制乐器为童话故事伴奏,如在《龟兔赛跑》表现乌龟和兔子的不同特征与情绪。

  和孩子一起跳舞

  范晓萱的成名作《洗澡歌》、《刷牙歌》,可以结合孩子日常生活的内容,如洗脸、洗澡、刷牙等动作,教给孩子。还可以将歌词“篡改”成《扫地歌》,《擦玻璃窗歌》,让孩子在劳动中体味节奏的有趣。还可以让孩子边听《动物狂欢节》这样喜剧性很强的音乐,边模仿喜爱的小动物的动作,以表现节奏,例如:小鸭走路、小兔子跳、小松鼠跳、大象甩鼻子等等。爸爸妈妈可以辅导孩子有意识地去感受各种不同的动物出场时,音乐的变化,如小兔子出场时,音乐变得欢快、灵动,带出一种探头探脑的机警,表现出小兔子可爱又胆小的性格;又如大象出场时,音乐变得隆重、沉稳,带出一种“森林之王”的气势。

  一起敲敲打打

  这可以感受音高和音准的不同,并为之后的节奏训练打下基础。敲打练习之前,准备好各种厚度不同的瓷碗和瓷钵、瓷缸,让孩子用竹筷敲击,让他比较不同的碗和盆发出的不同声音。薄的碗发出的声音清脆、短促,厚的碗发出的声音厚钝、悠长。空的碗敲过后,还可以在碗中倒上水,在5个一模一样的碗中倒入不同高度的水,让宝宝比较敲打出来的声音的不同,从而对音高和音调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我是成长说小编,如果你有任何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邮箱chengzhangshuo@pcbaby.com.cn方式联系我,孩子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来信方式:成长说+宝宝年龄+遇到的问题。如:成长说+宝宝2岁半+孩子被打怎么办

    精彩推荐:

    父母该应该对宝宝进行音乐教育

    孩子的音乐能力该如何培养和发展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