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艺术特色 > 正文

活化肢体语言——律动与舞蹈

作者: PCbaby 出处:摇篮网 2009-07-06 09:53
1回顶部

  母体中的律动宝宝

  还在母亲肚中的胎儿,已经在作所谓的“律动”,如心脏等器官逐渐发育成熟,所产生的规则性跳动(心脏收缩、脉博跳动等),以及在母体中的胎动(第三个月左右,身体的扭转、脚踢动作等)。

  刚出生的新生儿,本能的哭泣配合着手脚的伸张收缩是一种“律动”;进入学步期后,手的摆动+脚的走动,所产生的身体协调动作以维持平衡,也是一种“律动”。较大的宝宝,在身体各方面的活动力较为自如之后,便会随着音乐摆动身体,并随着音乐性质的不同,而有不同强度的身体律动反应。

  律动是舞蹈的前奏

  律动只是单纯的摆动身体,是学习舞蹈之前的必经过程;舞蹈则是一种具体的身体表现。要学习舞蹈,必先身体律动的体验与学习,而且关系到孩子的肌肉发展与平衡感 ,至少要五岁以后才宜学习舞蹈,国外通常七岁左右才开始。

  提起“律动”与“舞蹈”的不同,专家表示,“律动”源自于诗歌,虽蕴含有节奏性、韵律性,但属于无特殊目的的身体自然摆动(如走路),而“律动”只是“舞蹈”的要素之一,包含动作、空间、时间、力量四个元素才能构成“舞蹈”,舞蹈是一种有组织架构、有主题,并有强弱快慢的肢体摆动。

  对幼儿来说,舞动身体是一种天生的自然反应,意谓着孩子对节奏、旋律的心神意会与融会贯通,比透过语言传达后所产生的动作更细腻贴切。

  体验律动

  1、多观察大自然

  专家建议,一到三岁左右,可以尝试引导幼儿观察体验大自然的“律动”。父母可借由宇宙运行(日出日落)、大自然的四季更迭、风吹雨打等属于万物的律动,让幼儿借此激发想像力,鼓励他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来,或是画下来、唱出来、编成诗歌等。

  不用担心给宝宝太多经验,他会吸收不了,宝宝在不断给予经验累积与多元刺激的过程中,会将这些经验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日后在学习音乐或舞蹈时都能派上用声,有立竿风影的学习效果。

  2、借助音乐与绘画

  每个人心中都有节奏与韵律,不论是来自于心中的旋律、现成的音乐、大自然的视觉律动或是欣赏画作中的韵律美感,都能帮助宝宝亲身体验所谓的“律动”,比起语言的说明,更能让宝宝体会。

2回顶部

  律动及舞蹈与音乐的亲密关系

  卡尔.奥福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与音乐教育家,“音乐与律动、语言合一而不分”是他对于基础音乐美感的基本理念。

  奥福解释道:音乐、律动舞蹈、语言相结合的音乐课程,是必须自己动手参与玩奏音乐,而不是只当个“听者。”他深信参与这样的“音乐学习者”,不但能用自己的身体做音乐,而且也可以用身体表达音乐,使我们的身体更具有有音乐性。由他的理念可知律动和舞蹈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一般的情况下,律动必须配合音乐,以提升孩子对稳定节奏的认知,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会愈来愈喜欢借由音乐舞动身体的动作,或是在心中哼着他们喜欢的调子,作音乐性的活动,对孩子的大小肌肉、协调动作都有极大的益处。

  奥福音乐课程内容

  1、结合游戏、律动、语言的节奏教学。

  2、音乐与舞蹈律动一本之音乐歌唱律动教学。借由唱、跳民歌与民族舞本体会歌舞一体,并体认音乐的基本知识。

  3、奥福之乐器合奏教学。

  4、声音、图画、肢体律动一体的表达艺术教学。

  生活化学习

  1、运用周遭素材

  生活周遭多种素材都可用,例如给宝宝两条丝巾,让他自己随意舞动,或是引导他学小鸟、蝴蝶飞舞的样子(直接带宝宝观察,或是引导想像,最好能避免直接表现给他看)。

  2、配合辅助教材

  在零岁这段期间,可借由作baby message时边按摩边唱歌,或是动动他的手和脚,这是最初期的律动,虽然是妈咪帮忙,但同时也是一种给予多元经验的好机会。而音乐与律动是分不开的,当宝宝比较大了,但认知能力还未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利用市面上出售的音乐图画书,以音乐+图片说明的方式,边演边唱,让宝宝作音乐性的律动。

  3、与生活经验连结

  谁说一定要上舞蹈班才能学律动呢?家中的亲子游戏,baby message等都是律动的好机会。此外,能与生活经验有所连结“生活化学习”,宝宝较易了解,并且觉得好玩,如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面包及烤面包的动作,充分运用想像来伸缩或紧张肢体,体会放松与紧缩肌肉的感觉,从扮演中体会律动。

3回顶部


       施教重点

  1、顺应宝宝的生理发展

  幼儿的肌肉动作发展与身体协调性有一定的发展程序(由大肌肉发展到小肌肉;由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且每个宝宝的发展快慢程度不同,应该视其发展程度,而不要在他还无法作这些动作时,便勉强他去做某一些动作,那样反而是“揠苗助长”。

  2、跳脱“模仿”教育法

  孩子的创造力无所不在,已经逐渐拥有逻辑思考能力的他们,透过身体接触来探索外在的世界,会不停地将旧的生活经验累积成新经验,并转化成令成人叹为观止的肢体表现。

  因此如果舞蹈律动要在幼儿身上发展,应该要先跳脱纯模仿学习法,就好像学画画一样,画得像不像,不是幼儿期的学习重点,能否用自己的意念与方法表达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家长的“教”是引导,而不是示范之后,要宝宝跟着模仿,例如看了海浪之后,或是看了小鸟与蝴蝶后,让自由发挥想像,让他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若是宝宝作不出来,作一些小小的引导是可以的。

  3、多元尝试与探索

  多让宝宝尝试与探索,前提是要先有基本的动作平衡能力。当宝宝拥有动作协调、平衡等能力后,才能随意地甩手、摆头、弯腰、蹲站或蹦跳;音乐响起时,完全地在音乐与舞动的快感中,甚至不需要成人的刻意带动,他们就会很有感觉地“闻声起舞”,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最自然不过的本能。

  家长施教锦囊

  1、带领幼儿多观察大自然的律动,激发想像力。

  2、与生活经验边结,多运用生活周遭素材。

  3、律动与音乐是分不开的,以音乐+图片说明的方式,边演边说边唱,让宝宝作音乐性律动。

  4、跳脱“模仿”、“示范”教育法,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表现。

  5、肌肉发展、平衡感发展到一定的成熟度,才宜学习舞蹈(五岁左右)。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