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大让小”还是“小让大”

作者: PCbaby 2008-05-14 09:33
1回顶部

  晚上回家,蒙蒙告诉我:“今天我和洋洋一起看到一个粉色的呼拉圈,我想玩,她也想玩,然后‘剪刀石头布’,结果她赢了就她玩了,我有点伤心。”说着眼圈有些发红。

“大让小”还是“小让大”

“大让小”还是“小让大”

  “噢,是吗?”我抱抱蒙蒙,表示安慰,然后说:“不过你们约定了剪刀石头布的,所以就会有输赢,赢的当然就可以玩了。这是你接受了的啊。”

  “我跟她说她是大姐姐,应该大让小。她说应该小让大。你说谁说的有道理呢?到底应该是大让小还是小让大?”蒙蒙扁着嘴巴问。

  这倒真的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平日里大人们也都会在不同场合说不同的话教育孩子,倒是没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我一下子也没了主意。

  “和小弟弟小妹妹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让着他们吗?”

  “会。”蒙蒙答得干脆利索。

  “为什么呢?”我想知道蒙蒙的理解。

  “因为这样才礼貌。”原来蒙蒙把这作为一种与人交往中的礼仪。

  “那和大哥哥大姐姐们在一起你就不让了?”

  “应该他们让我,我比他们小。”蒙蒙理直气壮地说。

  “那孔融让梨是‘大让小’还是‘小让大’呢?”我想起那个经典的故事。

  “小让大。”蒙蒙实事求是地说。

  “那你是不是也该向孔融学习呢?”我犹豫了一下,这句话没有说出口。因为感觉像种简单的说教。蒙蒙可能会追问:“为什么呢?”是呀,为什么呢?也是种礼貌?那么到底该“大让小”还是“小让大”呢?

让宝宝自主收拾玩具的点子     在孩子眼中你是哪类爸爸     孩子礼貌源自父母的教导

太平洋亲子网专题

 

2回顶部

“大让小”还是“小让大”

“大让小”还是“小让大”

  其实,仔细想来,这涉及到一个美德与规则的问题。

  谦让是一种美德,它更多地显现的是谦让者的品质,而并不在于被谦让者是谁。比如在蒙蒙的问题里,无论对方比自己小还是比自己大,如能谦让都会显示出自己的大度——只是一般来讲,比自己小、比自己弱的人往往可能需要更多的呵护和帮助,所以,对他们的谦让便也显得更加重要。这后面一点,孩子不难理解,就像蒙蒙知道大该让小,还有乘车时应该给“老弱病残孕”让座一样。但对于“美德”——特别是“小让大”所体现出来的美德——的概念和含义,却实在抽象,难以理解当然也就难以接受。

  有时我们看到一些孩子“撒泼耍赖”:“我不要是大孩子,你就当我是小毛头好了”、“我不要当哥哥/姐姐,我就是弟弟/妹妹。”是因为对大人的劝解或是训斥:“你是哥哥/姐姐,你应该让着小妹妹/弟弟。”孩子往往并不买账,即使让也是迫于无奈、心不甘情不愿,甚至会抹杀他们对成长的渴望和自豪感——不愿长大!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忽略或是无视了孩子的需求。强制之下发展出来的只会是屈从、盲从或是面从心不从,说一套做一套,孩子不理解、不认同,就更不会内化为自发的要求——而美德应该是由内而外的。

  所以,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东西,我们无权替他作主,不经他许可就让渡给别人——虽然那样会显得我们比较慷慨,可无意间我们侵犯了孩子的权利。我们可以让两个孩子自己协商解决(“你自己去和她商量商量”),这其实是成人对于孩子们的一种信任和尊重,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也可以开导自己的孩子,但要晓之以理(“这次你给她下次她有好东西也会想着你的”、“她难得来,而你一直可以玩的”)、动之以情(“你看这个姐姐/妹妹多喜欢这个玩具呀,就给她玩玩吧”)并授之以法(“要不你们两个一起/轮流来玩吧”),而决不能简单说教、空谈道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交往中会逐渐形成规则意识,不再简单盲从,也慢慢少了随心所欲、强词夺理,学会了克制,也学会了比较公平地解决问题。

  “大让小”还是“小让大”,没有绝对的标准。“都有道理,没有哪个一定是对的。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友好,你让我我让你,那样多开心呀。不过,如果你们谁也不肯让,那就用一个公平的规则,比如剪刀石头布,然后就按照输赢来。”我对蒙蒙说。

让宝宝自主收拾玩具的点子     在孩子眼中你是哪类爸爸     孩子礼貌源自父母的教导

太平洋亲子网专题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