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性格心理 > 正文

“心理标签”:给宝贝埋下罪恶的种子

作者: PCbaby 出处:其他 2011-06-20 13:51
1回顶部

  很多父母都会这样描述自己的宝贝:

  绮绮是个急性子,她可倔了……

  小菲有点儿内向,总是不太爱说话……

  豆豆就是太淘气了,让他安静一会儿根本不可能……

  ……

  父母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当你们经常这样描述宝贝的时候,实际上是在给宝贝贴标签。久而久之,这些评价可能会固化到宝贝的心里。

  当宝贝长到12岁的时候,父母可能会说:“你从小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能安静地把一件事情做完”。

  当宝贝16岁的时候,父母可能会说:“就是因为你小时候太内向了,所以你在班里才没有好朋友”。

  当宝贝18岁的时候,有一天他们可能会突然反驳你:“好了好了,这些话我听了几百次了,我的耳朵都起老茧了,我要照我的方式生活,你别烦我好不好”。

  父母们可能不知道,当你强调宝贝“急性子” “太内向”等等的时候,这对宝贝可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宝贝无意识地在行为上向着父母描述的样子强化,最终,越来越符合父母的描述。有时候,你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字或一种语调,就足以告诉宝贝“你是个又迟钝又讨厌的人”或“你是一个有能力又受欢迎的人”。

  当把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宝贝之间的这些点点滴滴的交流汇总起来,就可以知道父母看待孩子的方式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强烈。这不仅影响他们对父母的感受,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父母们可能会很困惑,我不说出来我对他的看法,只是心里这样想可以吗?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因为,父母怎么想宝贝,会影响到宝贝如何看待他自己。

  下面有三个场景,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宝贝会有什么感受:

  场景1:

  一天晚上,宝贝看见爸爸妈妈在玩跳棋,问自己是不是可以和他们一起玩。

  妈妈说:你的作业做完了吗?你都会写吗?

  宝贝说:写完了,然后一遍一遍问是不是可以一起玩。

  妈妈说:你确认都理解了老师说的话了吗?

  爸爸说:我一会儿再检查一遍你的作业。

  宝贝又问一遍可以不可以一起玩。

  爸爸说:你先看看我和妈妈是怎么玩的,然后我们看你是不是能找对。

  宝贝拿起一块棋子打算放到一个位置,妈妈说:不对,不是这里,你怎么不知道规则是不能空格的呢?你看你就是反应慢。

  爸爸也不满地看宝贝一眼。

  设计 写一下,你认为父母怎么看待你?他们的观点会让你有什么感受?

  场景2:

  同上一个场景的情况,宝贝看见爸爸妈妈在玩跳棋,问自己是不是可以和他们一起玩。

  妈妈:你还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吗?为什么不去看电视?

  宝贝突然看见一个棋子,正要去拿。

  妈妈:小心!别把棋盘弄乱了。

  爸爸:能不能让我们安静一会儿?

  妈妈:别乱动!

  爸爸:不许拿我们玩的这两个颜色的跳棋,你只能拿我们不玩的。够了!他看了妈妈一眼,摇了摇头。

  设计 想象你就是孩子,你会认为父母怎么看你?他们的观点会让你有什么感受?

  场景3:

  同样的情况,宝贝想加入父母正在玩的跳棋游戏。

  宝贝:我能一起玩吗?

  妈妈:当然可以!不过,你的作业做好了吗?

  宝贝:做好了!

  妈妈:好吧!一起玩吧。

  爸爸:拉把椅子过来。

  你拿起一只妈妈的棋子,想跳到合适的位置,结果不行。

  妈妈:差一点儿,宝贝加油!

  爸爸:嗯,我们看看这只棋子最远能跳到什么位置。

  你在爸爸的指引下跳到了正确的位置。

  妈妈:宝贝真棒!你真聪明。

  爸爸:嗯,只要坚持,就能玩好。

  专家认为:

  在场景1中,父母不放心地对宝贝一遍一遍的叮嘱,更加确认了“反应慢”的标签,宝贝会觉得自己的自信心在被摧毁,你越是想要努力就越是出错,最终宝贝可能对自己说:反正我就是反应慢,还有什么可试的。

  在场景2中,宝贝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让父母讨厌的人,虽然父母可能只是因为大人玩大人的游戏,而不欢迎宝贝加入,但是宝贝还是会有一种被排斥的感觉,可能会在心里对自己说: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在场景3中,父母对宝贝的支持和鼓励,让宝贝的心灵如沐春风,使他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挫折和失败,不气馁,不放弃,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2回顶部

  6妙法改变宝贝的心理标签

  有时候,宝贝的心理标签并不是父母贴的,或者父母无意间给宝贝贴了心理标签,但很后悔了,很想把宝贝从诸如:“我就是急性子,什么都不能坚持做好” “我的脾气就是倔,这辈子都改不了了” “我反应慢,所以我学什么都不能一下学好”这些心理标签中释放出来,那么可以采取一些巧妙的方法:

  1.寻找机会让宝贝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宝贝摔坏了心爱的玩具,很沮丧。

  过去你可能会对宝贝说:“你看你就是毛毛躁躁,什么东西在你手上都保存不了,下次再摔坏我就再也不给你买玩具了。”

  现在,你可以试试另外一种方式:“嗯,这个玩具摔坏了真可惜,是刚才手太滑的缘故吧?下次玩的时候不要一只手拿太重的玩具”,同时你再拿起一个小一点儿的芭比娃娃:“不过,你从4岁就开始玩这个玩具,一直都没有让她摔坏过”。

  宝贝和你一起去游乐场玩,把手套弄丢了,最后到失物招领处拿回了遗失的手套。

  过去,你可能会跟宝贝说:“早就跟你说过手套不戴的时候要放到包里,你偏要拿在手上,这次要不是在失物招领处拿回来,恐怕早就找不到了,你知道这个手套我是花了多少钱给你买的吗?”

  现在,你可以这样说:“你当时脑子里乱糟糟的,还想着要去失物招领处找手套,这就叫负责任!”

  2.创造机会让宝贝另眼看待自己

  宝贝太调皮了,特别喜欢和家里的小狗玩,搞得身上脏兮兮的。

  过去你总是警告宝贝,如果再和小狗玩就要没收他的玩具。

  现在你可以换一种方式了:“我下午要出去一趟,你来负责喂狗和遛狗吧!”

  宝贝喜欢在家里翻来翻去,不是把茶几上的花生洒了,就是把抽屉上的把手弄松了。

  这次你想给宝贝一个表现的机会:“宝贝,下午你邀请的小朋友来家里玩的时候,由你来负责把这些花生分给大家。”“抽屉的把手松了,你能把它弄紧吗?”

  3.让宝贝无意中听到对他的正面评价

  故意当着宝贝的面打电话:“妈,你知道果果今天有多乖吗?打针一点儿都没哭呢,虽然很疼,但是她一直举着胳膊,真勇敢”。

  和老公谈起宝贝,故意让宝贝也能听到:“今天我找不到家里钥匙了,宝贝居然能够和我一起,每个房间每个房间仔细地找,这孩子真有责任感。”

  4.父母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宝贝

  这几天,宝贝的情绪一直不高,因为宝贝被班里一个比自己成绩不好的孩子超过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无意间说了一句:“你看你现在的成绩,连某某都不如了”。

  宝贝觉得伤自尊了,一直没精打采。你不妨和宝贝一起下棋,让自己输给宝贝。大方地跟宝贝说:“嗨,我还以为我能赢你,输了真是不好受”,你向宝贝伸出手:“不过,我还是要输得起,祝贺你”。

  5.记住宝贝那些特别的时刻。

  美术课上,老师说宝贝的色彩感觉很差。

  你说:“我不这样认为,我记得你3岁的时候,已经能够把白色的百合花和黄色的油菜花画得很好了”。

  叔叔说,宝贝的身体协调性不好。

  你说:“我还记得你4岁的时候,我们小区的孩子中,你是第一个会玩滑板车的,你的协调性很不错啊。”

  6.父母恰当表达对宝贝的感觉和期望

  当宝贝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比如又把玩具火车到处乱放。对宝贝说:“我不喜欢看到你的新玩具火车被乱踩,不玩的时候,把它们都收到箱子里去”。这样,宝贝就会很好地接受并理解。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父母必读的十大心理学“圣经”

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五招教你搞定宝宝的“吮指癖”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