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性格心理 > 正文

苏刘溢“神童之路”不能被复制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10-07-02 15:52
1回顶部

  ❀“小神童”苏刘溢其人其事

  在今年高考中,全国年龄最小的考生苏刘溢考了566分。虽然不到一本线,但他有可能被大学破格录取。

  苏刘溢人称泰安小神童,2000年出生,因对幼儿园生活不感兴趣,父母将苏刘溢接回家中自学。小学课程在他入学前已学会。2007年,7岁的苏刘溢在泰山博文中学读初中,1年内结束初中全部课程。2008年9月,8岁的苏刘溢进入泰安二中高一试读,但读了不到1年退学在家自学。他在Windows帮助文件下学会编程,在一年多时间里,又渐渐学会C语言、VB等10余种语言编程。他还开发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内含编程软件、Office、火狐等程序。2010年6月,10岁的苏刘溢首次参加高考,高考成绩总分566分。

0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在媒体的大肆宣传和炒作下,苏刘溢被人们誉为“神童”,他也在今年夏天备受国人瞩目。

  类似苏刘溢这样的“神童”,在每年的高考过程中都会出现。应该承认,相比于同年龄段的孩子而言,苏刘溢的确具有一定的天赋,他的知识面显然比同龄孩子更广一些,他的“神奇”在于比普通学生超前学习了一些东西,或者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思维更加开阔一些而已。他的这这些天赋是值得肯定的,但也确实没有必要作为一个特殊的例子大肆宣传和推广。因为,神童的经验是不可复制的,更不应该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学习楷模。

2回顶部

  眼下,各地的高考录取分数陆续公布,各地的文理科状元名单也被许多媒体放在显著的位置,围绕着高考状元展开的炒作再一次成为一些媒体的主要工作。然而,如此的炒作,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没有好处的。无论是教育界还是媒体都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当下我们的教育首先应该教的是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如果做一名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只教会孩子们如何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学会如何考试。

02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专家观点:苏刘溢的“神童之路”只能发现不能创造,拔苗助长更不可取。

  面对眼下越吵越热的“神童”现象,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提醒各位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千万要以平常心对待。

  他认为,家长们可以发现神童,但却创造不了神童。有些人宣称能把普通孩子打造成神童,是犯了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能做的只能是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给他最适宜的教育,顺其自然发挥他最大的潜能。如果面对一个处于常态水平的孩子,非要把他强化培养成一个什么神奇人物,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赵忠心反问,如果说神童是可以培养的,那为什么只是某个家族偶尔出现一个神童,却没有一连几代都出现神童的例子?

  老卡尔威特培养出了神童小卡尔威特,那他为什么不多培养出几个来?

  我跟好多家长有接触,家长都领孩子让我看,说自己的孩子有多聪明……其实,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神童。家长们的神童情结很可悲。

  赵忠心希望家长们要有清醒认识,那就是用平常心来看自己的孩子,不要有过高期望,从而给孩子莫名的负担。“曾经是神童,长大未必成才;不是神童,长大了也不一定就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3回顶部

  ❀昔日“神童”今何在?——由“苏刘溢现象”反思中国的“神童情节”

  事实证明,不少所谓的神童,在成年后未必高人一等。当年曾风靡一时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神童们,现在仍取得突出成绩的,为数寥寥。所谓的神童到了真正应该出成就的阶段,反而集体性的消失了。

  神童现状:

  光环背后 身负巨大压力

  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科大少年班举办了32届。据统计,在已毕业的少年班的学生中,有70%至80%的学生考取了国内外研究生,另有三分之一拿到博士学位。其中,像知名的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就出自科大少年班。在强烈的社会关注下,神童群体被罩上了一层巨大的光环。这种光环对于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们影响巨大。中国科大第一届少年班学生宁铂曾经对老师表示,造成他发展不利的因素有两条,一是媒体的宣传,二是他选错了专业。他说,如果他当时学围棋或中医,都会比现在有成就。

  “其实,真正‘成功’的神童并不多,大多数‘小神童’最后也就和普通的大学生一样。”一位曾经是少年班的学生表示。但是,由于光环的作用,“神童”们身负巨大的压力。

0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编建议:

  让孩子自然成长,不要给他的同年留下遗憾

  “和同龄相比,我少了很多经历,有很多动画片我都没有看过,很多的话题我和同学们聊不到一块。成长可能是有一种缺憾。”一位“小神童”说。

  “神童”成才的案例引起了太多家长的关注,但在关注神童“成功”的同时,对于他们的成长并不应该忽视。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接受适宜的教育,既不埋没又不夸大他们的天分。像自然界的植物一样,顺其自然地成长。而作为家长,给孩子合适的教育,同时也应该给他们正常的交往空间,给他们应有的童年和快乐。对于孩子来说,成功不是最重要的,健康地成长才最为关键。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