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正文

培训心得体会: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作者:佚名出处:其他 2017-12-26 16:03

  8月17—18日,我校根据林区教育局工作安排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暑期师德培训,每年的师德培训就像一泓清泉,洗涤着污浊,净化了心灵!集训会上实验中学的关泉老师介绍了清华大学的发展历史,清华大学的精神,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感受名校风范。他关于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交流--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误区,再次深深体会了班主任的重要性,班主任工作的艰辛,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实验中学骨干教师张荣华老师谈了自己参加“国培学习”的经历和感想--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让我再次感受到学习的重要,“知识若停止,教育就无法前进”。我校关立老师的教学经验交流,曹丽老师的班主任经验交流,汤文凭老师的校园安全管理经验交流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师德集训的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文明的传承者,既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平。

  我深深地认识到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我们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是教师执业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并加以模仿。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可见,为人师表必先修养锻炼自己的品德,才能够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模范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陶冶学生,使学生有纯正的心灵。

  教师关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就“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回忆自己读书的情景,那时自己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曾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那门课的学习。我想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的教师。本次师德学习体会最深的体会就是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用爱去关心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身处课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想,我应该快乐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备,让每一课的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并培养学生的能力。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走进新课程,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善于吸收的学习型教师,善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师,敢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

  通过这次师德学习,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在管理方面,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把自己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回顾和反思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历,感想颇多,先整理写下,藉以自励。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但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导致教育本身产生了偏差,不知从何时起教育偏向了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传授做人的道理;注重了分数的取得,而忽视了学生首先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教师要把目光从学生获取高分稍转移一下,把学生作为一个人──一个有感情、有思想、有主见的有血有肉的人来看待。教会他们用心去感受生活、感受人,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契机让他们从实践中学会辨别是非,学会做人。在工作中做到“细、勤、巧”。细,就是细观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内心世界;勤,就是勤谈话,设法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跟他们的心去交谈;巧,就是利用学生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巧搭桥梁,走进他们的思想,取得他们的信任。做到了这几点,班主任工作还能不顺利进行吗? 赞科夫曾经说过:“对于一个有观察能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对学生仔细观察,练就一双慧眼,迅速捕捉他们的心灵电波,才能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运用最佳的教育方法,实施有效的教育。

  要想做到这些,就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而要时时注意对人的关照(以人为本)。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得好:“在教育工作中,没有小事……最好的教育组织工作是不会忽略细节与小事的”。我深刻地理解到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反感、畏惧及抵触情绪,走上教育的反面。

  热爱学生,管理学生时,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挖苦,帮助学生迈出成功的第一步。苏联教育家苏姆林斯基认为:“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鼓励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的愿望”。他强调说:“请你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一旦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帮助学生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步有时甚至影响着人的一生.记得有一位特级教师这样说过:"不要小看教师一、两句鼓励的话,学生的心扉往往是受到教师公正表扬的一刹那开启的”。鼓励后进生前进,更为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不要把自己看成一无是处,事情往往是这样,所谓后进生,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较差,但也会在不为人注意的另一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倘若能耐心引导他们扬长避短,说不定日后会有所成就,我们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重视鼓励,大多教师都能做到。但我发现,教师们给优秀的学生的鼓励一般是非常慷概的;给后进生的鼓励却非常,有时不但不给,反而给以嘲弄、奚落、挖苦。人们似乎乐于锦上添花,而不屑于雪中送炭。但实际的需要却恰恰相反。亲切的关怀和热情的鼓励应该更多地给予后进生,因为他们更加需要。而鼓励的方式方法也应是因人而异的。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对优秀生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善于从他的作业中发现不足之处,以帮助他们踏上新的台阶。对后进生,则应从他们哪怕看来是错误的答案中也寻求正确的因素, 然后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正是这样从学生的不正确答案中寻到了正确的因素, 然后巧妙地帮助学生找出正确的答案,我觉得,这才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方法。

  总之,对学生应该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挖苦。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本来已很自卑,我们教师除了不歧视、不讨厌他之外,更不能用挖苦的语言去打击他们。应该用关心和爱心、表扬和鼓励来激发和促进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关爱学生,走近学生,沟通从心灵开始。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孩子”。奥雷斯也说过:"面对真诚的微笑,不要戴上假面具,诚心诚意,无丝毫造作的亲切,即使是丧尽天良的人,也必定会感动不已”。只要本着爱心,从心开始沟通,必然成功。首先要走近学生,把爱心送出去,并要让学生感觉到你的爱心。布贝尔说得好:"当教育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就是对受教育反感也会被克服而让位为另一种情况--亲近”。这需要班主任老师进行和风细雨、坚持不懈的努力。关心其学习,关心其生活,关心其关心的东西。春不种,秋不收;春华,必秋实。付出老师万分的爱心,必能换来学生的真情回报。

  作为班主任,每天我总是先到教室后到办公室,放学也得看到最后一个学生走才下班;还要抽查学生早操,抽查学生某课作业一次。无课也经常到教室外看看课堂情况;每周至少开学生干部会议一次,星期一的班会以及其他集体活动,我都提前安排准备。与学生接触多了,师生双方思想情感交流也就多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情除了敬畏,更多了一份亲近,纷纷敞开心扉,倾吐心声。这样,我就能更多地了解学生。

  每个人都需要爱,尤其是孩子。有些时候,点滴的关怀能给有需要的人无尽的温暖。遇上天气骤变,我提醒学生适当增减衣服以及带好必要的用具;碰上交通不便,我提醒学生小心慢行;若然学生生病,我及时给予关心,适当安排优生为其补上功课……滴水不断,真诚所至,金石为开。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心理承受能力有时达到非常脆弱的地步,班主任说话的用词、语气甚至手势、神情都会引起学生的心理波动,稍不留意就极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这对学生配合老师教学会有消极的影响,也很可能影响师生感情,因此不可小视。应以亲切坦诚的态度去倾听学生内心的苦恼,分担学生的忧愁和委屈。学生难免因自身问题在学习生活中遇事心情多变,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自己不能排解,又不愿意向别人诉说,加上别的原因,如果不了解,听任发展不加疏导,甚至一味指责,往往容易使其走向极端甚至采取过激行动,其后果常常是很严重的。面对老师出于好心的批评、斥责,学生也许敢怒而不敢言,但在其内心深处就感受不到心灵的温暖,结果会因有苦无处诉说而委屈更深,甚至于酿成不该出现的悲剧。报纸上曾经报道的学生自杀就是典型例子。因此,班主任及时发现并了解学生的细微心理变化并加以疏导,就极为必要了。当然,有时班主任要严守学生秘密,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教育才有可靠的保证。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只要老师本着"治病救人"的宗旨,适度宽容、中肯分析、设法解决,对问题学生进行悉心的"因材施慝",问题学生定能走出阴霾。初中学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多数心理意识还停留在小学水平,有不少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盲目、固执任性,有时会因其好奇而做一些错事甚至荒唐可笑的事,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充分信任,允许犯错误,同时加强辅导,帮助其明确是非,在学生犯错误后,及时处理,将可能出现的后果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我想班主任老师对一件事情的看法、评价和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对该事情的再认识,稍有不慎就会适得其反,甚至于对师生关系产生不良后果,那么处理问题的难度也就增大了,因此不能不慎之又慎。这里,我就遵循了适度宽容的原则,因为它能在师生之间搭建一条相互理解的心灵之桥,有助于问题的圆满解决。

  寻找闪光点,增强自信。有些同学因为基础不好,成绩较差,往往自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因此,班主任老师就必须善于发现这些同学的长处,帮这些学生寻找突破口,指导他们,<莲 山~课件 >让他们看到希望,从而增强自信。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些学生战胜自己的自卑心理,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完美人格,从而满怀信心迎接挑战。

  开展集体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现在的学生见识增多,主意不少;家庭环境好了又是独苗苗,家长的疼爱有增无减,同龄人交往甚少。所以多组织集体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很有必要。可以组织学习小组、组织各种比赛,在活动中渗透良性竞争的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绝不能拖小组的后腿”、"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等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投身集体、各尽所能、谦虚好学、互补长短。在我班中,最经常的活动就是小组比赛、协作学习,比、学、赶、帮、超现象比比皆是。

  渗透健康内容,教会学生做人的真谛和技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会做人。"人际关系是最重要、最复杂、最基本的关系,人际交往学是一门富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社会学科。中学生是从小孩迈向大人的起步重要阶段,正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教给他们一点与别人沟通的做人知识很有必要。首先教会他们坚持真善美;其次教会他们中华民族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再次教会他们进行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这样学生可以少产生为人际关系烦恼。

  这些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导教育,无声胜有声,营造思想导向正确的舆论环境,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从而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协调发展。学生的“小事”就是我们教师的“大事”,教师就是在处理这些“小事”的过程中成就教书育人的大业。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