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手抄报 > 语文手抄报 > 正文

语文手抄报:课改理念之浅窥

作者:佚名出处:其他 2017-02-24 10:34

  面向新世纪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从2004年秋在四个省区试点,随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这是在1997年开始的上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取得显著实效并已经在全国普遍实施的基础上,为衔接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而设计的。新课改既为普通高中教育带来新的理念和方式,也使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新一轮的课改和旧课程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理念的不同,新课改受多种理念的指导,其中最重要的是当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并且 确定了六大教育新理念。现以1996年课改前朱宗明的《故乡的榕树》教案,与2005年课改后李镇西《给女儿的信》教学实录进行比较,看课改前后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具体在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 课程观不同

  李镇西的教学设计追求课程教学的整体价值,上《给女儿的信》是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还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指导阅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并且超越单一的认知性课程观,确立生成的、整合的、实践的课程观,李镇西认为教案很难写,因为他也预知不了课堂上会发生什么,他认为语文教学内容不是给定的,而是动态生成的,师生都可能成为教学内容的研究者,因为语文课上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对学习过程的经验。语文课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因此李老师在上课前并不设定问题的具体答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并不是像传统老师那样明确预先设计好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去思考去建构,从而解决问题。而朱宗明的教案《故乡的榕树》虽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所体现的仍是较为传统的课程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三维只讲一维,设置的问题表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是事实上只会有少数语文平较好的学生能打出来,事实上并没有给全体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并且答案是事先预定的,并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其课程是给定的而不是动态生成的,教学内容有老师来定,依然是在强调“精英教育”和“缺乏个性”的樊篱内徘徊。

  二、 教师观学生观不同

  李镇西老师的教学实录体现了新课程强调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换。传统教学强调老师的“教”,而现代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李老师启发学生质疑探索,与学生一起合作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没有教师权威,师生之间没有距离,教师不是知识被动的传授者,而是一个主动的课程研究者、开发者、创造者。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规定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他是积极的、能动的教师形象而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教师形象。学生在课上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勇于质疑与探索,而且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愉悦的是一种享受,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朱宗明的《故乡的榕树》,只是允许学生自圆其说,但并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是主角,学生依然依然是被动的,学生的思考与探究缺少主观动机,是为完成任务而思考,因此很难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1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