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传统大节日之一,又名冬节,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古中国从殷商时代起就已经开始用“圭表日中测影”的方法来测定“冬至”了,冬至后各地气候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按照传统说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是一个单元,九九八十一日过后冬天就过去了。冬至吃什么最科学?北方的《九九歌》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情形: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满地走。
汉代冬至百官放假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从汉代开始,冬至这一日百官放假,百姓也在家里设酒庆贺,天子还要率领三公九卿做迎岁活动。魏晋之后,中国有以冬至为一岁之初来做庆祝的惯例。《东京梦华录》有云:“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张仲景煮饺治冻耳朵
民间谚语说:“冬至大如年,家家吃汤圆”、也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各地风俗不尽相同。
南方的风俗大多是吃汤圆、馄饨,尤其是早晨起来吃汤圆,俗称“小团圆”。北方人在冬至时多吃水饺应景,据说这样才不会在三九天被冻掉耳朵。这里还有一段民间传说,传说东汉名医张仲景在长沙做官时,有一年冬季酷寒,很多百姓的耳朵生了冻疮,苦不堪言。于是张仲景架起医棚,将羊肉、辣椒和药物放在锅里煮熟,然后捞出来做馅包成饺子,再下锅煮熟,就成了“祛寒矫耳汤”,免费分发给生冻疮的百姓。很多人喝下后觉得浑身发热,很快耳朵上的冻疮就治愈了。后来就有了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饺子祛寒进补的习俗,也称为“捏冻耳朵”。在很多地方,还有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传统。
在冬至节,很多地方还有祭祖和“敬老”等习俗。比如在我国台湾,至今仍保持着用九层糕祭祖的习俗,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的动物,蒸熟后用来祭祖。在一些大宗族,这一日还会大开祠堂,同宗者一齐祭拜祖先。祭典后,还有盛大的“冬至宴”,推杯换盏,联络感情,称之为“食祖”。
清代流行《九九消寒图》
清代时,民间还流行一种极具特色的冬至特有文化娱乐活动,那就是《九九消寒图》。《帝京景物略》一书写道:“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也就是说,在冬至这一天或自画或购买一张未染色的梅花图,画中梅花要有八十一个花瓣,然后每天染上一瓣。根据当日的不同天气,染法还有不同,“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一张图全部染完,就是春分时节。据说经验丰富的老人能通过《九九消寒图》推测出当年的雨水多寡和庄稼收成。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冬至吃什么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