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第二类情况,表现在孩子在群体里竞争中受挫时,家长对孩子的情绪过于放大,积极引导不够。我身边听到一个事例。两个女孩都很优秀,在学校是好朋友,两人都参加市里组织的合唱团训练。后来有个去俄罗斯比赛演出的机会,一个孩子被选上,另一个没被选上。据说,没被选上的女孩和对方反目成仇,(大概因为平时家长也总把对方当“人家的孩子”来教育她)。家长马上请假带孩子去澳洲玩一些天,仿佛她受到了很大创伤一样。
这个事例可能有点极端,但它或许也反映了一部分家长心里的真实状态。
我收到的家长问题中,也有很多与这类情况有关。比如,有家长问,孩子幼儿园大班故事比赛,他没被选上,特别生气,说很多狠话,该如何开导。或者,孩子体育在班里明显很优秀,足球踢得好,但选体育委员时因为某些因素(其他家长搞关系?老师偏向?)没被选上,孩子和家人都觉得不公平,如何对孩子解释……
如何引导?
我想,这种情况,我们理解孩子的情绪,对孩子如实解释就可以了。比如,故事比赛没被选上,可以问孩子具体问题:你觉得自己讲的如何?哪里好?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别的小朋友谁讲的好?好在哪里?这样的具体分析,可以让孩子把关注点放在提高讲故事能力上,而不是结果上。每次活动的结果都有很多因素起作用,其中有外界的、不可控的因素。我们的目标是:以后可以讲得更精彩。同时,这样的具体分析也可以帮孩子从情绪中跳出来,恢复理性思考。
同样,我们不因为能不能当上体育委员而改变对体育和足球的喜爱。孩子可以照样踢球、组织足球队、带动大家运动。当班级干部,不是有更多特权,而是有更多机会为大家服务。没当上,我们也一样可以找机会为大家服务。
对于老师不公正的情况,也是如实解释就可以。这也是帮助学龄孩子了解社会的一个过程。现实世界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动机和做法,同时还有其他大量随机因素,所以一切都是复杂、混沌的,不是黑白分明的。
世界可能在表面、在短期来看,有很多不公平不平等,但不论怎样,我们依然要做正确的事情,或许,这也正是我们要努力的原因——好有能力把世界变成一个更公正平等的地方。
其实,孩子们在群体中,随着不断成长,他们对自己和别人逐渐会有全面客观的评价。他们都自然会努力争取在群体中的地位,也可以很好地接受各自不同的角色。比如,总是被老师偏向的学生,到了小学三、四年级以后,或许老师的照顾反倒会降低他在群体中的地位,变成他交往中的不利因素。另外,在群体竞争中,偶尔受挫,孩子们也不像家长想象的那样脆弱,他们有点情绪,我们正面积极引导就可以。
说到这还要提到另一种情况,就是家长态度的另一个极端——为了怕孩子受挫被打击,而采取一种无所谓、刻意淡化回避的态度,不鼓励孩子参与、不鼓励孩子积极争取。对于各种比赛、评比、演出等等,我们应该支持孩子积极争取。我们参与,主要是为了获得体验、锻炼和提升的机会,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当家长以这样的关注点来给孩子解释时,孩子反倒会减少了压力,更乐于去争取。如果孩子天性不爱表现,那也不必强求,可以多创造难度小一点的机会,帮孩子一点点增强信心。当然,退一步讲,就算不参与,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在群体中竞争这个方面,我觉得让孩子参与团队体育活动是很好的事情。这是让孩子们在游戏状态中,通过一次次失败,来学习如何接受失败、从失败中获益;学习体育精神和良性竞争——做到既能努力要战胜对手,也能为对手的胜利和精彩表现而喝彩;学习团队合作。这些健康心态的培养,对于孩子们未来处理职场、商业中的关系与竞争,处理人生中的各种境遇,都是非常重要的。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