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手抄报 > 感恩教育手抄报 > 正文

感恩教育手抄报: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作者:佚名出处:其他 2015-11-11 09:47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讲座结束后,我感受颇深。

9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个故事——大树与调皮的小男孩。大树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让小男孩完成自己一生的梦想——没了果实,没了树枝,没了树干,只剩下一个老树根。而小男孩呢?小的时候,摘大树的果实和叶子,在大树上乱刻乱划;为了上学和买玩具,他摘下了大树的全部果实;为了娶妻子盖房,他砍下了大树全部的树枝;为了周游世界,他砍下了大树粗壮的枝干;到了年老,他在老树旁一直陪伴着老树。

  可能我们都会觉得小男孩残忍,但这不正是我们吗?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喜欢跟父母一起玩;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离开父母;只有当我们有需要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回到他们身边;可无论怎样,父母都一直在那里,尽一且所能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只为我们快乐、幸福;可当我们年纪大了,想再回到父母身边,他们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根,那叶子、果实、庞大的树枝,早都不见了。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的就是孝,可见“孝”在整个社会道德中的分量。那么,何为孝?孝最基本的就是关心父母,理解父母。父母对我们没什么要求,只是希望我们快乐平安的成长。我们如果连这都做不到,成天抱怨生活,自怨自艾,那还如何谈得上“孝”?孝,其实很简单。有事一杯,一个问候就能让父母很欣慰,并不是多豪华明亮的房子和一桌奢侈的饭菜可比的。

  在演讲中,于丹老师也提到了“仁”.“仁”已经作为了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能否顺利的必要条件。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培养我们的爱心。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要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感恩是没有界限的!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吧,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