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钢琴教程 > 钢琴曲 > 正文

钢琴曲:欢乐颂钢琴曲

作者: PCbaby 出处:其他 2015-03-06 14:12

  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 结。

  1=F调,4/4拍。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

  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最高峰。

  乐章的重唱和独唱部分还充分发挥了四位演唱者各个音区的特色。

  席勒的"欢乐颂",因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在而为人所知。

  贝多芬22岁时(1792年)就有把这首长诗全部加以谱曲的想法,但当他53岁完成第九交响曲时(1823年),他仅挑选了诗的第一节、第二节前半、第三节和第四节的后半作为末乐章的歌词。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意境深邃、气势磅礴,其终曲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超过了原诗。

  但应该指出,席勒的"欢乐颂"本身也是一件艺术作品;它有着严整的形式。每行都用四步扬抑格(一重一轻)诗律写出,非常有规则的。

  这样的节奏给人以庄严和生气勃勃的感觉。每节前八行用 a b a b c d c d的交叉韵,后四行合唱部分用 a b b a的套韵。

  全诗共分八节,各十二行;每一节又分成两部分,前半八行,后半是合唱——四行。最后一节席勒在往后的集子中删去不收,原因是诗人自己也看出了它艺术上的缺点。

  全诗到第七节实际上已达高潮,但热情奔放的青年诗人,感情象脱缰野马,收勒不住.还要向前奔跑,故写出了一些过头的败足的比喻。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