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客厅弄得乱七八糟也不收拾

作者: PCbaby 出处:上海读客图书有限公司 2014-07-16 18:58
1回顶部

  案例1 客厅弄得乱七八糟也不收拾

  我孩子今年5岁,是个男孩。我每次对他说:“要把玩过的玩具收拾起来哦!”他都会说:“知道啦!”但其实根本不去收拾。我觉得5岁的孩子应该能听懂我的话了,但事实是,不管我说多少遍都没有用。批评他也没有任何效果。每次看到客厅里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我都会非常烦躁。

  教育秘诀

  只要坚持恰当地表扬孩子,孩子一定会发生变化。

  父母的赞赏和认可,轻松帮孩子养成新的习惯

  帮孩子养成收拾房间等日常的生活习惯,看似简单,实则并不容易。我想,父母也并非有多发愁,只是常常会被孩子搞得烦躁不安。

  这位妈妈“觉得孩子应该能听懂自己的话”,我想她一定是在不停地对孩子说:“要自己收拾一下哦!”不难想象,过了一会儿,当妈妈发现孩子还没有收拾时,肯定会说:“啊,又没收拾!”“这孩子真不听话!”“为什么不能收拾一下呢?”最终只会一个劲儿地批评孩子“赶快收拾一下”。

  对此,很多育儿书、育儿杂志和教育评论家大多会给妈妈们这样的建议:“帮孩子一起收拾”,或者“不妨准备一个简便的收纳箱”,等等。父母帮孩子一同收拾,或者教给孩子一些整理技巧,可能当场会有些效果。但我想,这些建议的实际意愿是,孩子要是能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养成独立的整理习惯就好了。

  但是,这种方法也只能是权宜之计,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养成“自己动手整理物品”的习惯。其实,教孩子养成收拾房间的习惯是有诀窍的。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尽力“表扬”他

  我在育儿指导和咨询过程中遇到过各种类型的孩子,有时也会帮助患有自闭症心理发育障碍的孩子培养自己动手整理东西的习惯。结果证明,很多孩子虽然在语言表达上有障碍,却能很快学会自己收拾东西——而且是在不批评的情况下。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

  假设有10样东西需要整理,妈妈就要先按照1、2、3……的顺序依次进行整理。最初几样东西的整理工作几乎完全由妈妈来完成,但要将最后三个,也就是第8、9、10样东西留给孩子,让孩子体验完成整理(整理得干干净净)时的快感。这时,妈妈不能只对孩子说:“我们来收拾一下好不好?”而是要让孩子坐在需要整理的东西前,且妈妈要紧跟其后,一边说“我们来收拾一下好不好?”,一边和孩子一起将东西放入收纳箱。

2回顶部

  在孩子把最后三样东西整理好后,一定要记住表扬孩子:“做得真棒!”“真了不起!”只要是表扬的句子,什么都可以。总之一定要表扬孩子。表扬的标准就是要让孩子感到高兴,而并不是只要“表扬了”就可以。这就是说,妈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情,看他是否真的因为妈妈的表扬而开心。实际上,由于大部分整理工作都是由妈妈来完成的,要求较高的妈妈或许不太愿意去表扬孩子,但我希望妈妈们能够不吝啬自己的语言使劲儿地表扬,哪怕只是装装样子也可以。如果是我,我会发自内心地向孩子表达我的感动和喜悦。

  第一步完成后,接下来将孩子要收拾的东西增加到4个、5个,最终引导孩子独立完成所有的整理工作。

  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虽然大部分东西是由妈妈来整理的,但孩子会感觉到是他自己完成的。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动手整理东西能让妈妈高兴”,于是他自己也会感到高兴,并逐渐养成独立动手收拾房间的习惯。

  有的学者单从理论层面出发,批判这种做法,说孩子只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并非真正喜欢”。其实这些人并不了解孩子。妈妈们,放心吧,即使刚开始是看似夸张的称赞和表扬,久而久之,孩子肯定能感受到自己动手整理东西的乐趣。

  批评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但是,育儿过程中遇到困难前来咨询的妈妈们并没有这样去做。她们想让孩子独立完成所有的整理工作,于是便让孩子从第1件物品开始收拾。然后耐心地等孩子去收拾第2件、第3件……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可能不一会儿便开始发呆了,或者干脆拿着本该收拾起来的玩具玩起来,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好好整理。其实仔细观察一下,即便是正常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形。

  孩子不愿意继续整理,于是,妈妈一着急便会批评孩子。孩子“为了不让妈妈批评自己只好继续收拾”,觉得“整理物品一点儿都不好玩”,就开始讨厌收拾房间。这样一来,孩子更加不愿意去整理,而且情绪也会变得很糟糕,妈妈也会因此而更加焦急。

  试想一下,如果妈妈一直用半带批评的语气命令孩子:“赶快收拾一下!”“还有那边!”“这边也有!”“怎么还没整理好?!”孩子肯定觉得讨厌极了。这种做法,就算是大人也会觉得不舒服。

  但反过来,当人受到表扬的时候,就会想:“要不试一下?”所以说,表扬能改变人的行为。对教育孩子来说,表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回顶部

  即使孩子没做到最完美,

  也可以夸他“努力尝试”和“有进步”

  当然,收拾房间以外的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训练孩子上厕所。为了帮孩子养成独立上厕所的习惯,妈妈会对孩子说:“想撒尿的时候记得要跟妈妈说哟。”“因为没脱裤子才会把裤子弄湿的哦。”但孩子不可能一次全部记住妈妈的话,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比较艰难。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呢?记住:

  要做到“只表扬,不批评”。

  因为,帮孩子培养新习惯不需要“批评”。

  即使孩子说得有些晚,没来得及进厕所,但只要孩子说了“我想尿尿”并拉着妈妈的手要去厕所,你就可以表扬他说:“知道要告诉妈妈了呀,真棒!”孩子想要尝试自己脱掉裤子,即使脱到一半就憋不住了,也要表扬他说:“真了不起!都会自己脱裤子了呢!”妈妈们就应该以这种方式去肯定孩子的全部。

  这样,孩子会发现,即使没做好,妈妈也不会批评自己,于是便会喜欢去上厕所。慢慢地,孩子便会逐渐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要尿尿”,而且也能学会自己脱裤子。

  如果你想引导孩子尝试新的行为,“肯定”和“表扬”是最好的办法。当你想教给孩子新的东西,或者想让他尝试新的事物时,请记住不要批评孩子。

  只要“糖块”,不要“棍棒”

  经常听到有人说:“教育孩子要糖块、棍棒一起用,软硬兼施。”但我认为,帮孩子培养新习惯不需要棍棒,只要糖块就够了。前面已经反复说过,不批评才能让孩子学会新的行为。因此,如果“想让孩子养成收拾房间的习惯”,答案就在于,当孩子做完一件事后,不要“总是批评”,而要“坚持表扬”。

  表扬能改变人的行为,大人孩子都不例外。不管是谁,都不愿接近总是批评自己的人,却愿意跟总是赞美自己的人进行交流。

  下面这个方法能让你亲身体验到表扬的魅力。这个实验在家里就可以简单完成,所以请一定要试一下。

  假设现在客厅里有A、B、C三个成年人,接下来A和B要留在屋内,C要到屋外。留在屋内的两个人要告诉C:“待会儿你去触碰客厅里的某一样东西,或者做一个动作。当你接近我们指定的正确答案时,我们便会鼓掌,你只管大胆地来回走动就可以。”

  然后,由留在屋内的两个人来决定要C做什么,比如让C拉上朝向阳台的右侧窗帘。当然,A和B要悄悄地商量,不能让屋外的C听到。

  两人商量好后,让C重新进入客厅,C可以随便移动,也可以随手触碰客厅里的任何物品。

  当C接近目标物体,也就是窗帘时,A和B即鼓掌示意。当C远离窗帘时,两人停止鼓掌。当然,也可以用点头来代替鼓掌。但是不能说出答案。否则,谁都能立刻知道该怎么做。也不能使用“棍棒”,即不能做出表达否定意义的表情和动作,如“啊,不是那边!”“错了错了!”等。另外要注意,一定要在C正在做正确行为的时候,或者完成该行为1秒钟以内鼓掌才有效果。如果延迟几秒钟再鼓掌的话,C会感到非常困惑。

4回顶部

  C一边用手随意触碰客厅的物品,一边来回移动,在反复的摸索中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C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A和B的掌声。C向着掌声大的方向移动,掌声停止时便随时改变自己的行为,在不断摸索和失败中一步步接近目标。

  依靠A和B的掌声,C逐渐接近窗边,并在某一个瞬间碰到了窗帘。这时,A和B的掌声突然变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答案的范围。到了这一步,拉上右侧窗帘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多说“做得不错!”“非常棒!”,

  能帮助孩子学会新的行为

  这个游戏其实是一个课堂活动,旨在告诉学生,紧接一个行为之后出现的“有利的事情”是怎样促成一个新行为的。

  每个家庭的客厅里,都会摆放很多物品,如电视、桌子、沙发、坐垫、报纸、花瓶、相框、钢笔、剪刀等日常用品。但不管摆放着多少东西,或者即便是在比客厅还要宽敞的会议室和体育馆,也都可以进行这个实验。即使是在非常宽敞、简约的空间里,只要能够把握好鼓掌的时机,就能促成指定行为的发生。

  在这个活动中,做出某个行为后得到的掌声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也就是说,得到掌声就如同被别人夸奖说“很好!”“做得不错!”一样。

  假设要求学生“拉上右侧窗帘”,但学生却朝着与窗户相反的方向,用手触碰其他物品。这时,负责鼓掌的人心里肯定会想“不是那边啊!”“哎呀,真是的!”,但是不会表露出来。

  但如果鼓掌的人把心里想的都表露出来,会怎样呢?当学生远离窗户时被大喊“错了错了!”,当学生碰到其他东西时被说“怎么还不对呀!”,如果受到这样的待遇,哪怕只是一个课堂活动,却也一定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只有意识到表扬的重要性,才能学会表扬

  同样,当孩子没有立刻进行整理时,批评孩子:“啊,又没收拾!”“为什么不能动手整理一下呢?!”“赶快收拾一下!”“还有那边!”这种做法也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孩子自然也会越来越讨厌收拾房间。

  所以,恰当的表扬会让孩子喜欢上做某件事。哪怕孩子只收拾了一件玩具,也请使劲儿地表扬他。

5回顶部

  有的妈妈会自信地说:“我一直在表扬我家孩子啊。”但是请想一下,你是不是都是在强迫孩子完成后才表扬他的呢?还有的妈妈会说:“我很注意尽量不去批评孩子。”但是你有没有意识到你也不太爱去表扬孩子呢?其实,妈妈是否表扬了孩子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孩子受到表扬后是不是感到满足,会不会非常高兴,希不希望再次得到妈妈的表扬。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

  很多妈妈认为,即使不表扬也能培养出好孩子。认为孩子“就该去做”“理所当然会做”的妈妈很难因为孩子小小的进步而去表扬孩子。如果认识不到表扬的重要性,你就不知道该如何表扬孩子,也就把握不好表扬孩子的时机。

  ◎ 奥田老师应用题

  不满1岁、还不能完全听懂妈妈话的孩子,该怎么表扬呢?

  对不满1岁的孩子当然也要表扬。虽然孩子年龄还小,但当你表露出发自内心的高兴时,他也能感受到妈妈的喜悦。拥抱、鼓掌、微笑着跟孩子说话,并仔细观察他的反应。如果孩子继续高兴地重复刚才的动作,说明妈妈的“表扬方式”产生了作用。虽然还在牙牙学语,但孩子的反应俨然在说“继续表扬我”“继续表扬我呀”。这说明“表扬”已经顺利地传达到孩子的心里。记住,孩子的反应就是家长的最佳答案。

  与其在孩子做不到时批评他,

  不如在他完成后表扬

回到目录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