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孩子不会主动帮助他人

作者: PCbaby 出处:上海读客图书有限公司 2014-07-16 18:58
1回顶部

  案例5 孩子不会主动帮助他人

  女儿能够完成一些小学3年级学生该做的事情,比如将用过的餐具拿到洗碗池、叠被子,等等,但不会去做规定事项以外的事。我希望她能在看到父母很忙的时候主动说“我来帮你吧”,是不是我太奢求了?

  教育秘诀

  耐心等待“孩子偶然间做出的好事”。

  你希望孩子只做分内的事,还是能够主动帮助他人?

  这个孩子能够完成一些3年级学生该做的事情,比如“将用过的餐具拿到洗碗池”“叠被子”等,但她不会去做规定事项以外的事。这正是让她的妈妈感到不满和担忧的地方。

  除了帮孩子养成刷牙、洗澡等基本的生活习惯外,我们还希望他能够进一步形成更好的习惯。可能有人会说:“这太奢求了吧?”但我认为这绝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而且我们必须将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当然这绝非易事。

  我们暂且称前来咨询的家庭为A。A家庭规定,孩子到了3年级后,需要学会收拾餐具和叠被子这两件事情,孩子也确实自然而然地养成了收拾餐具和叠被子的习惯。

  我们假设有另一个家庭为B。B家妈妈并没有规定哪些事情是孩子必须要独立完成的。因此,B家孩子并不会像A家孩子那样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但是,有一天,B家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回到家,自言自语道:“唉,今天要洗的碗真多啊!”孩子听到后,主动将碗筷拿到了洗碗池,并说:“妈妈,我来帮你洗碗吧。”妈妈被孩子的这一贴心行为深深打动,由衷地对孩子说了声“谢谢!”。

  第二天,妈妈并没要求,可孩子又主动帮妈妈洗碗了。妈妈非常感动,对孩子说:“谢谢你!有你帮忙,妈妈轻松多了。”

  第三天,孩子没来帮忙,不过妈妈并没有因此而批评孩子:“咦?今天怎么不帮妈妈洗碗了?”因为这天她不太累,没有必要让孩子帮忙干活。妈妈一个人麻利地把碗洗好了。

2回顶部

  妈妈的一声“谢谢”,是对孩子莫大的鼓舞

  半年后的一天,B家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买了整整三大袋。袋子有些重,在拎起来时,她情不自禁地“哎哟”了一声,这时孩子过来,说:“我来帮你拿一袋。”妈妈非常感动,说了声“谢谢”,当场表扬了孩子。

  下次去超市时,他们只买了两袋东西,这一次妈妈自己拎回了家,她并没有对孩子说:“你来拿这个轻点儿的吧!”或者“今天不帮妈妈拿东西吗?”

  下面我们来设想一下A、B两个家庭两年后的情形。

  A家孩子依然和以前一样,保持着收拾餐具叠被子的习惯。妈妈或许会自豪地想:“这孩子从来都不会偷懒。”

  而B家孩子并没有养成叠被子的习惯,因为被子一直都是妈妈帮他叠的。

  但是,B家孩子已经养成了收拾餐具的习惯,或者即使妈妈不说“今天好累啊,你要是能帮妈妈做些家务就好了”之类的话,他也能主动洗碗了。

  去超市买东西时,即使妈妈不说什么,他也能主动帮妈妈拎东西,有时还会帮妈妈揉揉肩膀。看到妈妈收衣服时,他也能主动帮忙。妈妈并没有要求孩子必须做这些事情,但当孩子看到妈妈很累的时候,会主动说:“我来帮你吧。”

  如果在这里用上序中提到的“天平”,那么,妈妈的“谢谢”以及发自内心的微笑,就为孩子“帮妈妈分担家务”这一边增添了砝码。虽然之前并没有形成习惯,但对B家孩子而言,帮妈妈做家务已经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

  “主动做事”与“为了不挨骂而做事”的区别

  前文我们也曾提到,如果事先定好规矩,那么父母往往会认为“孩子应当自觉去完成”。或许前来咨询的A家妈妈认为,孩子已经小学3年级了,“理所应当完成他分内的事”,所以很少表扬孩子。

  孩子养成了收拾餐具和叠被子的习惯,表面看来做得不错,但其实孩子可能也想偷懒,只是怕会受到妈妈的批评。

  这样,即使妈妈再怎么希望“孩子能够贴心、主动地帮忙”,孩子也“只会去做他自己分内的事”,认为“只要不挨骂就行”。这种状态我们称为“得过且过状态”,它是指,孩子没有不断地向前发展,而是一旦达到及格线就心满意足了,即成长停滞不前。

  而B家妈妈并没有专门规定孩子必须做什么,却总是对孩子的主动帮忙表示感谢。这样,孩子可能并没有养成叠被子的习惯,却会在妈妈需要的时候主动帮忙。即使妈妈不说“你来帮我一下”,他也会主动发现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并且还会为自己能帮上忙感到高兴。

  A、B两家的孩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不是吗?

  第29页是A、B两个家庭的孩子长大后的不同情形,我们可以对这两个人进行一下比较

3回顶部

  为什么会培养出“得过且过型孩子”?

  我在从事育儿咨询工作的过程中,也碰到了许多像A和B这样的家庭。我希望各位妈妈们能以B家为榜样。当然,就像案例中所说,A家妈妈本来也希望能够培养出像B家那样的孩子,但现实却事与愿违。

  最近,经常听到妈妈们说“我家孩子总打不起精神”“孩子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真令人担心”。很多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事更加积极,都想让孩子成长、自立。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妈妈认为“更需要一些规矩”“关键是让孩子按要求做事”。但其实,就是妈妈的这种想法,才导致了孩子“停滞不前”“得过且过”。

  当你主动去做一件事情,并成功完成时,会得到周围人的赞赏,这种正面的评价会让你觉得自己很棒。它会转化成一种喜悦、满足和成就感,促使人更加积极地采取行动。

  相反,凡事都只按要求勉强完成的人,只会去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而且不管多么守规矩,也无法得到太多的喜悦、满足和成就感。因此,他只会越来越消极,认为“只要不挨骂就行”,最终导致凡事都只能勉强合格。

  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明白了,孩子是为了不受批评而去做事,还是事情本身让他感到有趣而主动去做,会对孩子现在甚至将来的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导致现实社会中每个个体的发展空间有大有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得过且过型”性格特征

  ·缺乏主动性

  ·只做分内的事

  ·害怕失败,不敢进行尝试

  ·(喜欢为自己开脱、找借口)

  ·

  甘于维持现状,缺乏创造性和发展性,不敢打破常规

  ·容易嫉妒

  ·过分在意与别人的差距

  ·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

  满脑子“赚到了!”“万幸!”,情绪易出现波动

  ·缺乏挑战精神

  ·过于看重结果

  ·不做要求以外的事

  ·想的多做的少

  ·不善于思考(没有实际行动)

  ·时刻都在避免失败

4回顶部

  ·

  认为“做了也无济于事”,容易放弃

  “自觉主动型”性格特征

  ·因为喜欢,所以有较强的主动性

  ·即使没有要求也会主动去完成

  ·即使失败也会继续摸索尝试

  ·

  能不断提出具有创造性、不落俗套的建设性意见

  ·不容易嫉妒

  ·不在乎与别人的差距

  ·

  认为与其责怪别人,不如考虑自己该怎么做

  ·

  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有运气的成分”,不容易大喜大悲

  ·不断追求进步

  ·精力旺盛,勇于挑战

  ·坦然面对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

  除完成分内事外,总是不断尝试改进

  ·

  总之先放手去做,然后再进行思考

  ·

  认真思考后,再重新去尝试(敢于行动)

  ·努力增加成功的机会

  你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下面我们以公司员工为例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积极行动的人认为“做好分内事是理所应当的,但同时也应该大胆地尝试其他事情”,这样的人会不断发起挑战,努力创造好的结果。因为他在享受工作,所以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并能够创造性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不知不觉就会甩开同事一大截。他不会仅仅拘泥于公司给员工制定的工作目标和最低工作量,而是会不断向前发展。这样的人会得到上司和同事的信任,并被委以重任,然后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最终成为公司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人才。

  而采取消极行为的人的情形也可想而知。因为他只会去做分内的事,所以缺乏活力。虽然会非常努力地完成最低限度的目标,但一旦目标达成后便心满意足、停滞不前。他认为只要完成目标就不会挨骂,因此多数情况下都是勉强能够达到及格线。上司让他负责一个新的项目,他也知道一旦成功便会很有成就感,但却怎么也打不起精神,只会在那里唉声叹气。于是上司也会对他感到失望:“今后再也不让这个家伙负责重要项目了。”

  案例中的这位妈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具有“自觉主动型性格”。但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绝不去做规定事项以外的事”!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养成了为了不挨骂而去行动的习惯。

  或许,这个孩子认为只要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就可以,因为如果不做的话就会惹妈妈不高兴。虽然还只是小学3年级,却俨然已经成了一个等待指令型的孩子。

5回顶部

  不要命令孩子做这做那,要学会克制!

  B家妈妈在表扬孩子时,并不是觉得“必须要表扬”,也没有使用任何技巧。而是因为孩子的意外举动让她感到高兴,于是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说“谢谢你!”。妈妈的这种态度能够让孩子更加善解人意,更加积极地采取行动。

  这样的事情都是偶然发生的。有的妈妈会想“要不让他做做看”“我已经做好表扬孩子的准备了,所以想让他试一下”。这种仅仅依靠计划和手段来教育孩子的做法,是教不好孩子的。

  如果想让孩子主动帮助他人,就不能给孩子下达这样那样的命令,而要学会克制,耐心等孩子偶然做出好事。如果等孩子长大,并已经形成了“得过且过型性格”时,再想把他纠正成“自觉主动型性格”便难上加难,所以我希望妈妈们能够从小培养孩子形成自觉主动的性格。培养自觉主动型孩子的关键就在于,要像B家妈妈那样,不要“为了表扬而表扬”,而是要“发自内心地感谢”。

  妈妈真心的夸奖,能让孩子感到喜悦、满足并有成就感。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也会不断地成长进步。

  从长远来看,父母是对孩子的自主行为进行夸奖,还是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命令和要求去做事,会成就孩子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而这种差距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

  ◎ 奥田老师应用题

  希望孩子能主动给老人让座,该怎么做呢?

  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给老人让座,以及老人对父母表示感谢的场景,那么孩子也会“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感谢和赞赏”。反之,如果父母平时总是认为“那边还有空座,运气不错!”,那么孩子也会从小就效仿父母,一旦抢不到座位就会一副“切,运气真差!”的样子。

  当孩子以父母为榜样,主动为老人让座时,妈妈要发自内心地微笑并点头肯定孩子的行为,或者握紧孩子的手,向孩子传达你的喜悦之情。如果不好意思在老人面前极力表扬孩子,那么可以在下车后对孩子说:“刚才你做得真棒,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回到目录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