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手抄报 > 讲文明树新风手抄报 > 正文

讲文明树新风手抄报:“扶不扶”大讨论

作者:佚名出处:其他 2014-06-24 10:44

  近期,一场化解“扶不扶之惑”的大讨论,成为了鹏城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3月15日晚,B638线公交车司机马爱平看到一名老太太下车后在站台摔倒,连忙下车搀扶,却从此引发了一场纠纷。此前,外企白领梁女士在地出口突然昏倒,却因未得及时施救而去世。短短时间内,两个关于“扶不扶”的事件接连引起了全城的关注和热议。

  “扶不扶”的心灵叩问因此而起——3月27日,深圳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发布启事,开展一场化解“扶不扶之惑”的全市大讨论。通过邮件、论坛专题、各报网的官方微博与微信,向市民网友征集对于这一话题的观点。

  半个月里,从“扶不扶”、“帮不帮”,到“怎么扶”、“用什么来保障扶”,随着各界人士积极贡献出自己的观点与思路,讨论层层深入,共识逐渐明晰。在不少人看来,这次探讨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次教育活动,也是这座年轻的移民城市对于社会议题的一次有益探索。

  讨论:“扶不扶”探讨热潮席卷全城

  在两周的时间里,大讨论持续赢得了市民与网友的热切关注。一封封带着温度的信件、一条条理性公正的建议……在这座移民城市中,热心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扶不扶”的话题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征集邮箱中已经收到了数百封征文邮件,在这些征集信件中,市民们各抒己见,陈述观点,有的市民还寄来了自己为此次大讨论而创作的诗歌和漫画,有的市民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感人救助故事,而不少法律、卫生系统的专业人士则从专业的角度对“扶不扶”讨论给出自己的意见。

  在深圳新闻网“深圳论坛”中化解“扶不扶之惑”的讨论帖也盖起了“高楼”,点击量已近30万次。而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深圳新闻网的官方微博、微信也持续推出相关话题,许多网友在回复中纷纷围绕“扶不扶”话题展开讨论,甚至激烈PK,在网络上掀起了“扶不扶”讨论的热潮。

  “扶不扶”大讨论掀起的风暴席卷了全市。围绕“扶不扶”讨论,福田区举行了一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座谈会,特意邀请见义勇为好司机马爱平与福田好公民代表交流心得。而盐田区委宣传部(文体局)则将“扶不扶”大讨论引入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集中学习讨论会中。支部全体党员就“扶不扶”现象,以及如何破解“扶不扶”道德困境展开了深入讨论。深圳巴士集团上下也积极地参与到这次大讨论中,在畅谈体会的同时,巴士集团的员工们更是积极为这一话题建言献策。

  “扶不扶”的新闻事件曾在国内许多城市上演过,而深圳在这一问题上的反思与发声,也吸引了许多外地网友的关注。除了深圳市民之外,来自上海、江苏、湖南、福建、江西的各地网友纷纷加入这一探讨,将“扶不扶”探讨的辐射面推向全国。

  观点:“毫不犹豫地扶”成主流观念

  随着讨论的逐层深入,“扶不扶”的探讨也从纷乱的头绪渐渐理出了脉络,支持“扶”的声音渐渐清晰而响亮。市民网友们在讨论中剖析了“扶不扶”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有的提出解决“扶不扶”社会问题的措施,有的介绍了救助人需注意的急救知识,有的则表明自己将以实际行动传播正能量的鲜明态度。

  扶不扶,并非无解之题。

  “作为一个老深圳人,我始终坚信深圳应该是一座扶得起良心的城市。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位真正的深圳人,那么,看到跌倒之人急需帮助,你自然会毫不犹疑地伸出援助之手救人于危难之中。”网友“sz_lwm2008”在讨论中的这番话,获得了不少网友的支持和点赞。在讨论中,坚持应该“扶”的网友市民占了大多数。

  深圳新闻网在近期推出了一项关于“扶不扶”大讨论的调查,在“假如在路上见到有人摔倒或者晕倒需要帮助,你的处理方式是什么”的多项选择中,70%的网友选择了“打电话报警”,34%的网友选择了“叫附近的人一起帮忙”,26%的网友选择了“先拍照证明自己是帮助路人的”,绝大多数网友都愿意用各种方式伸出援手,而过半网友认为,媒体和公众对此事的讨论,能够增加自己助人的底气。

  在讨论中,记者先后采访了多名深圳各界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包括在深的国际友人,他们认为,囿于专业急救知识的匮乏或者其他现场的实际情况,“扶”或“不扶”需要具体考量,但“一定帮”则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答案。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公认价值准则。正是经过了大讨论的洗涤,披沙拣金,澄清是非,让常识回归。

  “大讨论能够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其目的是扶正祛邪,促进社会和谐,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好处。”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委委员吴立民表示,“大众媒体承担着舆论引导的职责,化解‘扶不扶之惑’大讨论,体现了我市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行动:有效建议解答“扶不扶之惑”

  在“扶不扶”的探讨之后,我们能做的是什么?

  事实上,在讨论的同时,很多人已经积极行动了起来,并给出了实实在在的建议方案。

  蛇口学校最近就化解“扶不扶之惑”大讨论发了一份通知,征集教师观点。校长邓晋标表示,学校将从本学期开始,把基础急救知识列入校本课程,与医院合作,购买必要的教学设备,编写培训教材,并聘请专业师生兼任辅导员,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基础的自救互救知识和能力。

  与蛇口学校一样,全市多所学校正在强化措施,在学生中大力普及急救知识。每学期第二周是深圳的“学生安全教育周”,有些学校已建立起完整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必须学习一定的安全、急救技能。

  去年8月1日,被称为“好人法”的《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部保护救助人权益的法规。在大讨论中,深圳特区报专门在近期组织了一期市民论坛,探讨“好人法”的施行情况。参与的嘉宾们认为,“好人法”对救助人的保护力度已经很大,未来,深圳应该在这方面加强普法,完善奖惩机制,让“扶不扶之惑”冰消溶解。

  市人大代表黄翔透露,包括她在内的百余人大代表参加的微信群里,近期专门就扶不扶展开讨论,大家认为扶的人应受到保护,讹的人应受到谴责,扶的方法要科学,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份尽快修改《深圳经济特区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和奖励条例》,以更好保护救人者的议案,提交给了有关部门。

  而近期发生的几件温暖的救助故事,更是让“扶不扶”的难题得到了现实解答。在清湖地铁站,乘客和车站工作人员对一名晕倒的年轻女子伸出援手,悉心照料,并将其送院治疗,最终女孩转危为安。而在罗湖区红岗村,武警边防总医院勤务中队的3名战士为一名倒地昏厥的老人进行救助,使老人脱离生命危险。

  从惑到不惑,“扶不扶”,是否仍是难解之题?经过大讨论,相信会有更多人因此收获自己的答案。而这次激荡人心的全城讨论,则将带着讨论中激发的爱心与正气,成为这座城市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忆。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