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手抄报 > 红领巾心向党手抄报 > 正文

红领巾心向党手抄报:实现“红领巾梦想”

作者:佚名出处:其他 2014-05-04 09:33

  金色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绵软的海绵地板上,5岁的自闭症儿童荣荣在老师和志愿者的帮助下一遍遍重复着蹲和起的动作。志愿者曹健的脸上掉下豆大的汗珠,荣荣懵懂的眼睛里透出认真。

  在兰州多家特殊儿童教育中心,每天都有孩子进行这样的康复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荣荣刚来这里时有些怕生,总是躲在墙角不肯与人交流。由于肌肉僵硬,他连凳子都不会坐。荣荣的头发有一小块掉落,老师陈德凤说,他总是自己揪头发,情绪无法控制。通过两个月的训练,荣荣开始接纳这里的环境,面对老师展露出信任和放松的笑脸。陈德凤说:“和这些孩子在一起,我很开心。你对他们的一点点好,他们就记在心里,非常单纯。”

  陈德凤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这个“挣不了多少钱”的职业。特殊儿童不比寻常孩子,有时哭闹得厉害,有时不言不语。老师和志愿者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能产生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陈德凤说,看到这些孩子们的父母特别的爱他们、不放弃他们,我也想在这个群体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曹健是一名20岁的小伙子,来自兰州城市学院。正读大学的他参加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来到这所特殊儿童教育中心帮忙。曹健说,这些孩子熟悉礼貌用语,吃饭时愿意与我一起分享食物。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他告诉记者:“虽然他们不健全,但是他们的意志很坚强。”

  记者近期采访中发现,面对这群“折翼”的天使,特殊儿童教育中心并不是简单笼统的实施教育,而是因材施教,发掘他们自身的特点。

  兰州金宝贝特殊儿童教育中心发展部主管黑亮告诉记者,来这的孩子首先有一个综合IEP(个别化教育计划)测试,从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做出基本的判断,做一个针对其个人的康复方案。每一个来做康复的孩子都有一份详细的档案,记录着他们的成长。老师进行一对一课程,发挥他们的特长,“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希望,就是希望这些孩子在他们父母百年之后还能健康的、有尊严的生活下去。”

  六一前夕,教育中心一位患有脑瘫的9岁儿童通过妈妈提出一个要求:“我要戴红领巾,我要像别的小学生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其实有这样愿望的孩子很多,在教育中心和共青团兰州市委的协调下,孩子的愿望得以实现。当时,现场有泪有笑。

  据介绍,在黑亮所在的特殊教育中心,已陆续有500多名孩子接受过康健治疗,最小的3岁,最大14岁。其中,有50多名正常入学。

  黑亮告诉记者,周一至周四,每天约有10名不同的志愿者参与课程,周五下午的活动一般有30名左右志愿者。每当举行大型活动时,则多达500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有些因为热爱这份工作而留下成为中心的老师。

  在结束特殊教育中心的采访时,一名叫张智超的孩子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走到记者面前说,“这里很好,带上红领巾很好,老师很好,朋友很好。”简单的话语磕磕绊绊,却纯洁、真诚,也有期盼。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